分享

哲学

 迎风初开 2014-11-26
哲学始终给人一种深奥的感觉。有才气的人也经常喜欢展示自己知道多少哲学门派、多少哲学体系、多少哲学经典理论、多少哲学名家和大师。就像围棋大师、国际象棋大师,那是些多么聪明的人啊!如果有人问我,你读过几本哲学著作?我只能臊眉耷眼地保持沉默,咱真的没读完过一本哲学著作。以前我也忒想往哲人的堆里挤,但每当捧起哲学名著,脑子就会发木,就特想睡觉。但自尊心却一直在为自己的反映找借口,几十年了,终于找到一个终极的借口:哲学根本不科学。
 
哲学不科学,这很像一句疯话,又像一句废话。多少人会撇嘴,多少人会讥笑,多少人要跟我急眼啊?
 
哲学,被定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被定义为“反映客观世界本质联系和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这两个不同的定义下,它们的概念集合到底有什么不同?受人类语言表达精度的影响,普通文字表达始终存在着表达误差、表达的相对性、表达的歧义性。随着认知的发展,人类便继普通生活语言之后,发明了“科学语言”,既数字、函数、公式、和方程。从哲学和科学的定义中提取表达的本质,哲学和科学都是要获得自然的规律、自然的真理。当你理解哲学不是科学,或像有的人所表达的: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和基础,我的“哲学不科学”就是大逆不道的狂妄之言。如果你能意识到:哲学和科学只不过是人类的认知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反映,你就能体会到“哲学不科学”的含义。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哲学只不过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粗线条认知;而科学则是人类继哲学之后,在认知上的细化和深入。所谓唯物唯心、先验后验、形上形下,统一辩证,其实质不过是人类认知的各种表现。就好比分解一架精密的设备,对于人来讲,要想分解到最基本的原件,必须具有专业的技术和工具,要想了解每一个原件的工作原理和在设备中所起的作用,则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充分的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动物而言,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设备撕烂、踩烂。聪明点的,还可以将其砸烂。哲学,不过是人类分解自然这个精密“设备”的初始结果。可以理解,设备的分解必然是从大模块入手,其中拧掉一些螺丝、螺母这样的细小零件也是必须。但分解的方向总是由大到小,从粗到细。
 
这里,又涉及到认知本质的问题。

认知是一个从观察到分析,从分析到归纳,从归纳到综合,从综合到总结的自然反映过程。但是,分析的是什么、归纳的是什么、综合的是什么、总结的又是什么?当然,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思考于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管对象如何,不管东西方的思想有何差别,最终能够提取的词汇不外乎:道、规律、真理。那么,在这些概念之上,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本质?我的答案是:有。这个本质就是“逻辑的集合”。当然,你可以把这个集合称之为“道”、称之为“规律”、称之为“真理”,但我认为这些都只是一种空泛的的概念。就好比一幅完整的拼图画,在没有拼好时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道”或“真理”,但是我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寻找每一片拼图单元,并将其放在与其它逻辑单元洽和的位置。拼图单元上的图案,就是一个个小的“逻辑集合”。拼图单元连接得越多,也就是逻辑洽和得越多、逻辑空间的范围越大,图案,既真理的面貌就展示得越全面、越充分。勾股定理与几何学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勾三、股四、弦五”是一个图形数理关系的认知,但是这个认知在图形数理逻辑的反映上只是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逻辑萌芽。而a^2+b^2=c^2才是这种特定逻辑关系的全貌。这里,有一个哲思的入口:几何学是科学还是哲学?如果不是哲学,它与哲学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但是认知范围的扩展,就好比能够发现更多的拼图碎片;更是将碎片进行正确拼接,使自然界的逻辑链条在意识中不断加长的过程。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就在于发现碎片的速度和拼接碎片的数量。以智能为例:智能的表现强度直接来源于物质之间的逻辑链条长度。这种逻辑链条从简单的基本元素,到无机分子、有机分子、蛋白质、直至DNA。思考人类自身的智能,它只不过是一种自然逻辑的集合在时空中的过程表达而已。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特定的逻辑链随时间的展开。
 
计算机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计算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人类智能在空间上的传递和过渡,在时间上的浓缩或者说是压缩。其本质,就是人类赋予的,或者说是人类聚焦的特定自然逻辑的集合。同理,人类的智能也不过是自然逻辑的一种表现罢了。
 
对于认知而言,其本质就是自然逻辑关系的相互作用,就是一种“动态的逻辑集合”。这个“动态”是一个关键词,它既表示了认知的时变性,也能很好地回答所谓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认知阶段,也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哲学的过去和未来。有人说“科学出于哲学”,或者说“哲学孕育了科学”,我认为从时序上、从层次上都是有道理的。有人说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霍金说“哲学已经死亡”,这点我反倒不同意。我坚持哲学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础层次,它既为深层次的认知提供平台,也为更辽阔的认知提供方向。现代的科学研究在很多方向已经走进死角,特别是在宏观和微观的两级延伸上,现有的科学链条已经缺乏延续的逻辑单元。正是因为科学的现状,哲学才需要新生,才需要从科学中补充坚实的逻辑模块来构造未来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也是动态的含义。
 
但是,哲学如何才能真正承载现代乃至未来的科学,甚至是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