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本来就不是科学!

 善缘随心 2017-03-14


字数统计

阅读时间

全文大

2500个字

读完约需

4分钟

 导语:对于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争论,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说中医不是科学的人,不妨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我描述一个场景哈,

如果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

指着一位教授说

professor,You are wrong!

你不觉得可笑么?


说中医不是科学的人,只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够。


全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途径,或者说在对这个世界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被大家认可的认知逻辑,只是一套“数字(数学)”逻辑而已。但是,对世界,对宇宙的认知,绝不是仅仅只有“数字(数学)”逻辑这一套逻辑。


你知道什么是科学么?

宇宙存在了多少年?
人类存在了多少年?
你才学习了多少年?
你对这个宇宙的认知程度才有多少?


在人类在还没有发现X射线之前不是没有X射线,只是人眼可视光只在380-780nm之间,而X射线波长在0.01-10nm之间。也就是说,在人类没有发现X射线之前X射线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够而已。


既然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那就必须从“科学”和“中医”两个维度来展开讨论了。


1.关于科学:


提到科学,我们需要从哲学说起。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的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哲学处于对世界认知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说到底,科学不就是探究世界真理的一种工具吗?


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试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也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ps:为什么称之为“经典的科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取类比象”就是中国古人探究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先民认知世界的一种思想工具。而在中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取类比象”运用的非常广泛。“取类”是抓矛盾的共性,“比象”则是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临床实践去检验归纳,演绎的结果。


2.关于中医:


中医是以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阴阳学说出自《周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先民用来解释数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的理论工具。这虽然是古人对这个世界认知的逻辑,但他涉及了现代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他是错的,就请不要断言中医是不科学的。


相信大家都听过《推背图》吧。《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主要事件。以天道推人道,演义历史宿命论。以道家阴阳为起点,以儒家大同为终点,是一部探索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的政治预言书。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但他只给出了结果,中间的推导逻辑我们却无法理解。就好比你都没有012345的概念,突然有人告诉你,1+1=2(假设1+1≠2,那么所有数学逻辑就都是错的,凡是数学逻辑衍生出来的科学也都是错的,人类社会的认知就会完全错乱,人类社会就会乱成一锅粥),而这就是真理。你不觉得可怕么?这样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到底是怎么样的?你不觉得可怕么?


我猜有人会说了,中医能量化么?像现代医学那样,看病做检查都有明确指标。中医可以么?不能量化的科学就是伪科学?



好,那你觉得科学必须量化,那是因为,数字逻辑是目前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唯一规则,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套逻辑。而你,还是用“数字”逻辑的视角去理解中医,就像不懂中医的人用认知西医的逻辑去认知中医,把血虚和贫血划上等号一样愚昧!固执!


我们举个例子:伤寒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成书于公元200-205年,也就是东汉年间。距今1800多年前就提出: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你觉得在已经明确的告诉你疾病的症状,体征,并且有了明确的疾病归类及病名的情况下,这还不是量化(满足XX—即为XX),那我也无话可说。无话可说不是说我认同你,只是不想再于你争论,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为什么?就因为你看待事物的视角太单一了啊。


说中医不能量化就不是科学的人们,其实这个“量化”是你自己理解的“科学”而已,是你自己认为的“有理有据”。理,是你认为的,或者世界上大部分人认知的理论。据,只是你对世界认知的那套数字逻辑而已。



现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一套数字逻辑。理论上来说,是这套现存的逻辑法则在我们大脑里支配着我们的思考和对事物的判断,从而建立更加多维的逻辑通道,创建更多的学科(“科学”),进一步刷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但是,不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程度达到多高的高度,如果我们不会切换视角,我们依然只会在“数字逻辑”这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其实,就算这套逻辑被所有人认可,这套数字逻辑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任何想成为数学基础的逻辑系统,必须完整而且不矛盾,但在任何逻辑系统中,它不是不矛盾的就是完整的,他不可能同时拥有这两种属性。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他叫库尔特·哥德尔。他在罗素的著作中发现了矛盾,也就是不完整性,这意味着在数学逻辑中,存在着一些真相,绝对是对的,但永远不能被证明是对的。所有数学逻辑系统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拥有完全的确定性的事实。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人类为什么活着?目的不就是为了最终推出来能无限逼近对世界完全认知的那一代人么?


我们不断学习,创新,不就是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从而将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传递给下一代人么?不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准确么?


所以说,随着人类对这个世界认知程度的改变,真理也在改变。但我们永远也无法达到真理,就是因为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论何时,都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真理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正确结果,人类对世界认知的程度,才决定了历史性的真理是什么。


而真正的真理,是永恒的,也是未知的。



世界上本没有科学,正是因为人类对整个宇宙的认知意愿越来越强烈了,才有了所谓的“科学”。对于医学而言(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能够消除疾病,守护人类健康的理论/方法,就是真理。换句话说,有效即为真理。


全世界所有医生穷尽一生,不就是为了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式方法么?这不就是他们用一生来寻求的真理么?


中医通过其简便效廉的特点,传承和发展了几千年,这几千年来中医一直守护着人类的健康,并且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努力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谈中医是不是科学,就狭隘了。


中医是不是科学其实一点也不重要,科学探索出来的到底是不是真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如果你能用一套我认可的逻辑说服我,我就同意你的看法,如果不能——


please,shut up


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叫《地球上的星星》。电影一开始主人公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患有”阅读障碍,使得他差点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最后是在一位美术老师的启蒙之下,人们才发现原来他是个天才。而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历史上有阅读障碍的人有: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肯尼迪;乔布斯。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我们不是同一个逻辑。我们认知的数字逻辑只是一个点,用这个点去组成面,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许直接就是一幅画吧。而且是动态的。


也许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我们才是阅读障碍的患者。



能看到最后的绝对是智者,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让自己对问题的容忍度多一些,再多一些呢?有多少人能够在遇到问题不会着急马上去解决,而是让自己退一步,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阔。把心杯倒空,为感悟问题出现的本质是什么多留一些空间呢?


90后过去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一代人,他们另类,浮夸,索取,没有社会责任感。现在90后最大的已经27岁了,90后逐渐成为行业、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觉得,作为中流砥柱的我们,再遇到此类争论的时候,应该先静下心来退一步,首先学会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阔,才能退出这个“科学”的圈子,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科学,思考问题出现的本质。智者和愚者思考问题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所以智者和愚者的争论也就没有任何结果和意义。


中医行业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对行业的容忍度的大小,决定了我们未来能为改变这个行业做多少事情。


同作为一名90后,在此呼吁大家,要做智者。因为,唯有智者,才能解决行业问题,改善医疗环境,才能让我们热爱的中医药事业越来越好。


——唯有智者,才能改变世界——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