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教学反思

 花漾物语 2014-11-26

  在承担这节精品课程之前,我对口语交际没什么研究。虽然已经有三年多的教学经验,并且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也要上口语交际课,但以往总是上得很不经心,随意性很大,所以自己也没能发现有什么重大问题。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我决定了选择这个课题,并且着手开始上网查资料,备课,当我自以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进行第一次试教时,暴露的问题却不少,在紧接着的第二第三次试教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接踵而至。面对着这种种困惑,我一直在想着,作为教师的我,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该怎么去引导我的学生,才能使我的学生真正从口语交际课上有所收获,实际能力有所提高。虽然这节课上得怎么样,至今已经尘埃落定,虽然我的课堂仍然充满遗憾,但经历过这次活动,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把握好情景创设。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它具有情境性特征。因而,创设具体的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先决条件。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也试着通过视频材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在选择素材时,我注重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收集材料,面对着熟悉的情景,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可是,由于我自己未能把一个个情景用有趣的形式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导致整节课看起来趣味性有点缺失,未能使学生说的欲望充分调动起来。

  二、要实现“双向互动”。

  一节有效的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还需要学生的积极投入,教师需要不断地为学生制造矛盾的交锋,并且及时捕捉矛盾交锋的瞬间,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产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在前两次的试教中,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次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回到课堂上反馈,我都是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完全由教师自己评价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没有让其他学生也一起参与到评价中来,让他们也跟着一起反思。在第三次试教时,我让学生也一起参与到评价中,但是没有控制好一个尺度,往往是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设计的公益用语后,我就紧追着问其他同学设计得如何,评价的时间比学生自由反馈设计的公益用语的时间要长很多,评价时又过于生硬拘紧,导致学生说的欲望在一步步地消退,最后激情磨灭,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愿意说的尴尬局面。

  三、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

  口语交际不同于阅读教学课,在小组讨论中就应当要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但它又不是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说,让学生动,老师在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前就应当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最好能指向性强一点,最好能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就能出现第一轮的矛盾交锋,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我在前几次试教时只是布置了学习任务就让学生说起来,而且都是单向地说,没有体现学生间的交际,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口语交际是一门最能体现教师基本功的课程,它不同于普通的阅读教学课,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回答作预测。口语交际中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是不可预测的,教师要在瞬间对学生的答案和疑问作出灵活而又合理的处理,这点很考教师的智慧和语言功底。在这节课中,我感受到了自己语言的匮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单一,对课堂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调控不当。这就给我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我的教师个人素养还急待提升。

  一节课虽不能代表全部,却能反应出一些问题。我的课堂虽然还存在很多的遗憾,但欣慰的是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