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语交际课教学一般过程

 走万里路 2012-06-24

口语交际课教学一般过程

口语交际课作为小学语文新学的一种新内容,不少教师在执教时感到困惑,力不从心,以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探索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先说说什么是模式,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是研究复杂事物或者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模式,也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个课型模式着眼于三个维度来提高学生后与交际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现在,我区尚在探索阶段,所以不叫模式,先暂称为一般过程,目的是给大家上课提供一个基本的参照物。

松山区口语交际课一般过程分为五大步: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2.创设情境,切入主题。5分钟

3.示范指导,形成策略。10分钟

4.场景模拟,活化交际。15分钟

5.总结收获,拓展延伸。5分钟

下面对于每一环节进行说明:

1.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游戏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猜一猜: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猜猜他是谁?我身穿金盔甲,头戴凤翎冠,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令妖寒。生:这是孙悟空。你们是怎么猜出他是孙悟空的?后面要进行的交际话题是——《介绍我自己》

再如猜猜听听:播放课件,来到动物谜语园,猜是哪种动物;2.播放课件,欣赏动物音乐会,你能听出是那种动物的声音吗?

——《保护有益动物》

再如对号入座:学生手中持有老师发的家乡景点的图片,教师口述景点特点,学生对号入座。后面要进行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我们去旅游》。

智力题答问、成语接龙、对词语,对古诗,现场观察、小型肢体游戏、唱歌跳舞、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片等都可以。

这个环节的要求是:游戏有目的,能为后边的交际话题的展开服务,起到定向、铺垫的作用。游戏有趣味,起到激发学生情感、活化交际氛围的作用。起到为深层次的口语交际学习热身的作用。

2.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生活中进行的口语交际不需要刻意创设情境,因为交际本身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而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由于课堂空间的局限性和教学要求的特殊性,需要精心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能够交际得起来,才能够带着兴趣进行交际。老师们都有发现,孩子们上课不肯说,不敢说,下课了几个人聚在一起却说个没完,一个是话题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情境受限制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也专门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一要求是很科学的。

交际情境,就是围绕交际话题设置的场景。指的是交际各方置身其内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这个场景,决定了交际的主题、交际的条件、交际的角色、交际的环境、交际的境地。主要体现为对日常生活交际情景的的模拟。

我举几个例子。

教材中有不少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有的提供了交际的话题,有的提供了简单的情境,教师应当加以区分,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

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拼图》一课,课后的提示是这样的:“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么拼成的。”“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这两个内容是口语交际的话题,不是教学情境。

教学时,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将话题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准备后进行口语交际。这就是无情境教学。

更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这个话题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围绕话题进行交际。有一位教师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了这样两个教学情境:创设“拼图乐园”情境,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拼图贴在胸前当拼图娃娃,让拼图娃娃介绍自己,同时告诉大家是怎么拼成的;创设“拼图超市”情境,让学生分别担任小经理、小售货员、小顾客,在购物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这两个教学情境通过拼一拼、演一演、玩一玩等形式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交际情景的一般手段是:虚设角色,虚设事由,虚拟场景,模拟现场、现实融入。在教学设计上,这几种手段常常结合起来用。怎么用呢?举两个例子:

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十分注意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他在执教口语交际课《学一点问的本领》时,抓住本班数学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被救者家属写来表扬信这一契机开始教学。他在让学生看过表扬信后说:“朱校长说准备在明天全校老师会上表扬周老师。但他对这件事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校长请我们班同学问问周老师,问清楚了,写下来,交给朱校长。” 于老师还请来了周老师,让学生像记者一样提问,全面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

 于老师以数学老师做好事这一真实事件为背景,创设了两个交际情境:第一,校长请学生了解周老师的优秀事迹。这一情境为“问”提供了契机,具有真实性,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而了解老师的优秀事迹又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为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可能。第二,创设采访周老师的教学情境。这一情境为“学一点问的本领”创造了条件。一问一答是采访的基本形式,在“采访”的真实情境中,学生运用问的方式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也学会了“问”的本领,提高了“问”的能力。由于这是一个基于真实事件的情境,学生的交际动机是自觉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自然的,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再如:于老师一走进课堂,便对小朋友说:“这节课我来画几朵美丽的菊花,小朋友一边看一边练习说话,好吗?”说着,便伸手去拿彩色粉笔。可是粉笔盒里没有彩色粉笔了,于是抱歉地对小朋友说:“真对不起,老师太粗心,没有彩色粉笔了,这怎么办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朋友便七嘴八舌地帮助出主意:“去借!”“去向一(1)班的李老师借!”这时于老师说:“可是怎么借呢?该向李老师说些什么呢?怎样说呢?”老师就这样把学生带入了交际情境。

对于情境创设有哪些要求呢?

1.较真实。生活化

2.要合理。交际角色对象,都符合事理。

3.具有交际性(多元互动)避免语言单相输出变成听说训练课了。(构成交际活动的要素有四个:交际的主体、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媒介、交际的环境)

例如《保护有益的动物》

先播放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1.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局虑过)

3. 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4. 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有益动物,会造成哪些后果呢?

我会拼图

 1.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向同学借。

师:向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向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学生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学生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创设情境阶段常用到以下具体工具:

生动语言描绘

利用实物图片

运用多媒体

3.示范指导,形成策略

这一环节,指的是在先前所创设的交际环境里,学生先开展交际。交际过程中必然出现两种情况:交际顺利,效果好,成功;交际困难,效果不好,失败。那么,成功的,总结出经验,不成功的,提出教训,继而形成交际策略。这样就避免了光开展活动,开展完后学生没有实际收获的泛交际教学。

4.场景模拟,活化交际。

利用教材呈现的交际题目或者教师开发的交际内容,在小组内分好角色,开展多元对话。注意沿用前述形成的交际策略。

小组活动之后,选择一两个小组,进行集中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这一环节,要符合以下要求:

(1)小组长会组织、会指挥,经过专门的培训。(分工,过程的把握、评价等等)

(2)要用上前一环节总结出的交际策略。

(3)教师应该重点深入到一个组观摩。了解教学效果。抓共性问题典型问题,为点评提供针对性。

5.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学生汇报本节口语交际课获得的收获。包括:交际知识、策略;习惯、态度,方法、经验。

学生畅谈收获,能够内化听说目标,提升表达应对能力,其意义不单单是课堂总结。而是将课堂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语文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教师再提出几个有利于将本节课学到的交际策略拓展到生活中去的场景,促进收获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激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心目中形成特定场景、特定交际场合的最好交际状态,达到课标所说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四、关于教师的导学策略:

1.导在课前:解决生活和语言缺失的问题。一些比较复杂的口语交际,预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去旅游》,要求学生有的当导游,有的当游客,随时向导游提问题,导游要耐心解答。至少要在春游秋游时带孩子去过一些景点,孩子对某个景点比较熟悉。如果有家长带领孩子去过,去过相同景点的孩子可以结成一个小组。老师和孩子最好准备一些有关景点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便于导游讲解和游客提问。

在我国香港台湾和一些别的国家,教师会把及较多的时间花在做课前准备

上,特别是花在教具准备上。比如一个德国小学一年级的的第一堂口语交际课——自我介绍。开始上课了,老师先简短地介绍自己,说了自己的姓名,喜欢什么等等。然后提出: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叫什么名字,喜欢什么,交个朋友呢?老师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贴上了不同的图片,如布娃娃、玩具枪、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等,然后告诉孩子:你喜欢什么就到那张图片下面。跟小朋友聊聊。德国的班级是小班,二十几个人。孩子们分头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每张图片下都有几个孩子。他们自己就在交流:家里有个怎样的布娃娃,我的变形金刚可好玩啦,等等。一会,有着同一爱好的孩子已经相互熟识了。然后老师贴出第二批图片,那是一些动物,有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等,说:你喜欢什么动物就站到那张图片下面,给同学说说你家里有什么小动物,或者你在哪里看到过这种小动物。孩子们重新组合,他们在交流中又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第三步,老师贴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图片:喜欢哪个季节就站在哪个图片下,给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后来老师还陆续张贴了水果、色彩等图片。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聊了很多,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一点都不拘束。其实这都是课前老师积极准备所营造的效果。

2.导在课上:时时注意以下几点:

(1)把离题的表述引回正路。《我是天才射手马晓娜》

(2)指导说规范。

教师怎样抓学生言语的质量呢?

(1) 在不会说的情况下范说;

(2) 在说不下去的情况下接话。

(3) 在说不正确、不明白的情况下纠正点化。

(4) 说完对言语水平进行具体评价。

在指导说规范的时候,对孩子口语交际的要求不要过高。口语交际跟书面语不同,它有具体交际情境,所以有些话可以不像书面语表达那样完整,有时候说话会有些重复或停顿,都是很正常的。有个笑话说一个小学生举着一支铅笔,对老师说:“老师,头断了!”这句话是不会引起误解的。如果一定要说成:“老师,我在写字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所以把铅笔的头弄断了。”反而显得累赘。

(3)随机制造多元交际机会。《语文课上的咩咩声》——乌龟乌贼刺猬

口语交际课上永远是班里少数几个孩子的天地,如何让大家都动起来呢?

(4)关注弱势群体

由于孩子个性的差异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差异是很大的,甚至比识字阅读作文更大。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承认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下面几种做法老师们可以尝试:

1.将异质分组的分组方式变为按能力分组。也就是说,基础较好的同学编几

组,基础较差的同学集中编一两个组,分组活动开始后,老师集中力量辅导比较差的组。

2.不同的同学,不同的组,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样是自我介绍,基础好

的同学要求讲出自己的特点,并且要有具体事例,讲得比较生动,而基础差的同学只要求用三五句话讲清自己的爱好特长就行了。

3.不要过多地请优等生发言。

4.充分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小组交流时走神,这是正常的。要注意做好小组常规管理:在小组活动前分好工,人人有事做,有记录员,有发言人,有声音监控员(发言声音的大小要合适),也有时间监控员(一个同学不能说得太长),等等,有的职务可能没有多少事,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人精力集中起来。再就是培养好一批小干部,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小组,并且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对几个确实很特殊的孩子,老师可以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小组,跟老师一起学习。

(5)指导学生学习倾听。

正确地听,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看着说话者,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听完。二是主动地听。既要求学生能大体听懂对方的话,并能对说的内容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来。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好的示范。

3.导在平时:

抓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从一入学就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只要孩子肯开口,哪怕乡音重,语言不规范,也要热情鼓励,消除害怕情绪、害羞心理。同时,教师要坚持基本的标准,比如说话声音要洪亮,要让全班同学听到;说话时不要抓耳挠腮,不要手拉衣角等。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要纠正就很困难。

如果我们能把腼腆害羞的孩子变成能说会道的孩子,那么老师,你不仅仅是在教口语交际,你是在塑造人,你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