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志高远,追求完美

  清泉 2014-11-27

心志高远,追求完美
陈国庆
 
 
孔夫子在世时,有人称呼他为“孔圣人”,他表示不同意,说我不是圣人,我也没有见过圣人,我只是在梦里梦到过圣人。他说的这个圣人就是周公(姬旦)。孔子很谦虚,认为自己不是圣人,在实际上他也确实不是圣人。古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并不是道德上的万人,所以他不是圣人。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或许有一天赤足之金可以被科学家提炼出来,自然界有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但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发展而趋于完善。古代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与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生产水平相适应。所以造就了许多那个时代的所谓道德圣人。今天的社会与往昔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物质文明的程度远非古代所能比拟,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人类在古代社会的许多梦幻。但是成为道德完人的愿望却迄今没有实现。人类的道德水准并没有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或道德真空。在这种状态下,塑造圣贤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现实社会迫切地向人们提出一个新课题: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更高的理想境界奋进,把自己修养成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中国古人说,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就对人们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也为每个人开拓了一条积极人生的康庄大道。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就是由于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矢志不移,刻苦钻研,努力探索,而且在道德上不断完善自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多记忆,多思考;近君子,远小人;多做事,多观察,多聆听,少说话。书是人类理智和心灵的翅膀,不读书的人谈不上有真正的教养。哲人说,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是滋补人类精神的养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凡是在事业上、道德上获得成功的人,都有着博览群书的嗜好。他们从好书中吸取丰富的道德营养,从而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但是一味埋头苦读还是不够的,还要多记忆,社会科学类的书籍是需要多记忆一些,有人过目不忘就可以成为活字典、百科全书,知识渊博是一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你看完了书也就全部忘完了,那读书的作用就很有限。还要勤于思考问题,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书中的“营养”加以理解和消化;经常反省自己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言行。而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古人称其为君子,他自身就是一本好书。与这样的人多接近,你会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对小人要敬而远之,也不要对小人不加理睬,更不能开罪于小人,对小人要严加防范,不与其纠缠。命犯小人就没好日子过了。反过来,不要与小人过多交往,与小人交往过多的人,时间久了,他也会染上小人的恶习。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一个环境里,对待任何事情都不一定急于表态,急于表态可能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局面。而是要先观察,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意见其实就是自己意见的标尺,可以衡量自己的见解是不是正确的。如果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可以稍后再表达出来。
    第二,追求完美的人,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淮南子》说:“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此书是学者们在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此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有着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因为某件事情是小事而不愿意去做,小的好事做得多了就成为大好事了。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善行,天长日久就会养成美好的品德。这就是荀子所说的“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几件好事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一件坏事都不做也并非易事。这就要发扬自身善性,克服恶性,做好事,不做坏事。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人贵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知足的人是富有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是有志向的、有能力的。
那么,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是也有知人之明?无自知之明的人,是不是自然也无知人之明?或者有自知之明的人无知人之明,有知人之明的人无自知之明。大致上就是这样四种情况。在我所接触的人当中,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也有不少人没有知人之明。真正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的人,应当说是相当罕见的。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而相当多的人却是更没有知人之明。对于有些人而言,了解别人难于了解自己,对另一些人来说,了解自己难于了解别人。这是因人而宜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自知之人不见得明,明者不见得知人,这就如同聪明不同于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聪明;聪明不等于知识,因为有知识的人常常很糊涂。每个人都很聪明不等于这个民族很聪明,决定一个民族的力量不在聪明而在团结。聪明人谁也不靠谁,常常一盘散沙;傻瓜谁也离不开谁,常常抱成一个团。聪明人容易讨人喜欢,也容易被人提防;傻瓜容易被人捉弄,也容易给人好感。聪明人时刻在寻找快乐可找到的竟是烦恼;傻瓜时刻在制造烦恼可常常自得其乐。《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的命令的,是聪明人。于是,凡聪明人都没头脑,凡傻瓜都爱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