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既是训练手的过程也是训练眼睛和脑子的过程

 昵称20681705 2014-11-29
儿童绘画入门班
文章来自www.nlnln.com哪里网
    绘画既是训练手(表现)的过程,也是训练眼睛和脑子的过程。如何来表现对象取决于你如何观察这个对象,如、何观察这个对象取决于你对这个对象的理解深度,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画面上的明与暗、虚与实、表面纹理质感与内在形体结构等等都是互相联系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全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表现对象、认识对象和观察对象,我们才能画出真实可感的形象来。在这方面,敏锐的感觉应该和理性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素描是使用简单的工具(铅笔、木炭笔、钢笔、毛笔等),借助单色的线条和色块,准确概括地对表现对象的一种朴素描绘。素描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简单,色彩单一,便于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素描通过形体、结构、比例、运动、空间、明暗光影等造型因素,在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形象记忆力以及艺术想象力。初学者通过写生能使脑、眼、手有机配合。所以素描是一门综合素质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
儿童绘画
    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价值,也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基础素描教学的第一阶段,以几何体作为训练写生的对象效果最佳。因为几何体是万物还原后的最基本图形,学会几何体素描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几何体由白色的石膏粉制成,造型简练,明暗单纯,便于初学者观察、写生。初学素描年龄不宜过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生上四年级后开始学习素描为宜。年龄大一点理解能力也强一点。
    石膏像素描的关键在哪里?
儿童美术
    画素描一般都从画石膏像人手,这是因为:
    1.石膏像相对固定,便于作画者从容观察和长时间反复研究。
    2.石膏像没有色素干扰,初学者便于明确观察明暗调子变化。
    3.各类教学用石膏像,从几何体到全身像、造型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课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4.石膏像都经过精心挑选,大多是雕塑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经典造型。雕像的动势、表情都极富表现力,可以说在各方面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研究,有助于学生在素描造型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鉴赏力、了解艺术史。
    基于以上原因,石膏像是初学者循序渐进地学习素描的理想教材。
    画素描应遵循先画石膏后画人物的过程,以达到循序渐进的训练目的。初学者可以先选择阿格里巴、伏尔泰、塞内卡这些结构体面较清晰的石膏头像来画。
幼儿绘画
    (1)起稿:定石膏像高度、宽度比例。注意构图的上紧下松原则。左右位置的安排的一般原则是朝向面部的一边空多一些。
    (2)确定基本形体: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对象的大小体块有穿插有次序地表现出来,如头是球体,鼻子是球体上的隆起物,眼窝是凹进去的球体,眼球嵌入其中,颈为圆柱,斜插入呈梯形的胸廓之中……在表现这些基本形的时候,必须以写生对象为依据。严格依照比例来画,要有“体”的概念也要有“形”的概念。
    (3)深入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和整理“形”和“体”。所谓“形”就是立体的写生对象投射在平面的画幅上所呈现的各种形状,“形”贯穿于深入刻画的始终,“体”是对象所占的空间体积。
绘画入门
    素描是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技术,因而,立体对象反映在平面画幅上的“形”就显得特别重要,“形”不准,表现一个特定素描对象的立体感就无从做起。只有准确地描绘出这些反映在乎面画幅上的形状,才能进一步充分刻画对象的体积感、质量感和明暗虚实光线变化,整个深入刻画过程就是对“形”的不断修正和调整,并进而不断增强体积感和质量感的过程。
    在整张素描习作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反复、深入、详细刻画之后,做画者应该有意识地努力恢复对写生对象的新鲜感,即所谓“第一印象”,强调这种印象,在画面上加强一些部分,减弱一些部分,使画面的黑白明暗、虚实强弱关系更鲜明、更协调。
    初学者首先可以画几张石膏像的灯光作业,因为在集中光照下的石膏像明暗五大调子(即: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比较容易看得清楚,便于处理画面的黑、白、灰色调关系。
绘画技巧
    有了一定的作画经验之后,应该画一些自然光照下的石膏像,有助于锻炼塑造形体的能力和对色调的敏感。
    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处的色调层次往往是最富于变化和特征的。着力刻画明暗交界线,特别是着力刻画从明暗交界线向亮部、暗部两边逐渐过渡的色调层次的虚实浓淡差异,对于充分和深入地刻画对象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对明暗交界线的着力于刻画,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因为明暗交界线总是出现在物体的形体转折处,在这个角度看到的物体的明暗交界线,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就是该物体的轮廓线,外形轮廓线和明暗交界线构成了物体的内轮廓线与外轮廓线。
    结构素描是以表现对象的结构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它不注重表现诸如光线照射的效果、物体的质感、画面的黑、白、灰效果、物体之间的色差等等。结构素描所说的结构,指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象体块的穿插榫接关系,二是指人像的解剖关系。全因素素描则必须充分地再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空间感、色彩感等等所有构成画面的因素,并把所有这些因素统一在和谐的整体之中。因此,全因素素描大多是长期作业,结构素描大多数为短期作业。由于表现客观对象和人物的体块穿插榫接的透视关系和人物的解剖结构是素描最主要的任务,也可以说是素描的本质,因此多画结构素描对提高造型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因此对全因素素描加以忽视,毕竟结构素描表现的只是素描的一个方面,在大师们的素描中,比如伦勃朗和哥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素描中的黑白构成、表现手法都与他们的创作作品有紧密的联系。
    石膏胸像写生的关键在哪里?
儿童绘画写生
    处理好头、颈、胸三大体块的相互穿插倾斜关系是画好石膏胸像的关键和难点应该在确定大体构图后,集中精力去处理这一问题。
    开始阶段不宜作过多的细节刻画,但也应避免总停留在大的轮廓线上不去把对象的形体画肯定和画确切。
    素描训练最主要的课题是表现人。初学者一般以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为主,应力求做到比例造型准确,形体塑造结实。
    在进行人像写生过程中哪里应特别注意
    1.由于模特是活生生的人,即使是非常老练的模特,也不能象石膏像那样纹丝不动,所以在写生过程中,就必须眼明手快,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快的捕捉住对象的大的形体结构关系。因此,整体的观察方法,有意识的组织画面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2.人像素描中,人物的皮肤、毛发、五官等等有着不同深浅的色彩和质感,就为素描作业增加了表现色素、质感等方面的课题。
    3.生活中的人物,男女老少,气质、特征各不相同,在表现的时候,必须注意姿态安排、表情处理等等,通过欣赏优秀的肖像画范例和不断实践,力求做到通过对形体结构的把握,表达出对象内在的东西。
    4.学习人物肖像画既是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也是收集人物形象和创作素材的过程,应该不间断地去画。    注意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相结合。
    画人物头像,应该具备短时间迅速捕捉对象特征面貌的能力,起稿时,大致估计一下画幅构图和头部的“三停五眼”比例关系,就应该大胆的用线条结合明暗的方法直接表现对象的主要部分一一一般是在轮廓边沿线和明暗交界线周围部分。深入刻画时应该注意头部的诸骨点,并组织整理画面的各个局部,比如常常是从顶结节、额结节、颞线、颧结节、嘴角笑肌处到颏结节,有一条明暗交界线,它分出了头部体积的正侧两面。这条明暗交界线按照明暗规律很可能上部深,下部淡,上部实,下部虚,与从眉弓到鼻骨点到鼻翼、鼻球处的明暗交界线虚实深浅关系一致。画人物头像时,靠自己,理解组织明暗,表现形体转折的时候,比依照对象照搬照录的时候多得多。
    要画好人物头像,必须首先了解头骨。头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包括额骨、顶骨、枕骨、颞骨、颧骨、鼻骨、上颌骨、下颌骨等22块骨头。头骨是头部造型的依据,它的形态和表面起伏处处都会在人物头部的外形上显露出来,决定了头部的形态特征。
    头部肌肉大致上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类。咀嚼肌象咬肌、颞肌,连接骨头,产生运动。头部其余的肌肉均为表情肌,与皮肤相连结。我们可以在人物的面部看到与表情肌垂直交叉的面部皮肤皱纹。表情肌分布于眼、眉、鼻、口四周,这些部位的细微差异,常常会改变人物的面部神情。对于刻画人物至关重要。
    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
学生美术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对写生对象的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应将长期作业与中、短期的作业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在短期作业中,尤其应该重视一两个小时的“慢写”式的作业,这样的练习,不必象长期作业那样慎重其事,不拘场地,也不拘形式,不求面面俱到地表现对象,可以只针对写生对象的某一局部、某一动人之处,着力加以描绘,也可以某一角度来表现对象(如仅从明暗的角度或线的角度来表现),只要把想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就达到了目的,既使画面上不少地方有欠缺,也不必放在心上。“慢写”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不拘一格,是长期作业的极有益的补充。
    习作的立意,一幅素描习作应该深入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深入阶段,这和一幅素描习作的作画目的有关,你想画一张什么样的画?你在这幅画上想解决什么问题?或想表达什么感受在经过了深入阶段之后,你可以问一问自己,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吗?如果你想画一张逼真细腻的作品,最后画面很粗率,而且和被画对象“不像”,应该说是失败的。如果你想画一张“厚重”的作品,最后经过努力,基本达到了当初的设想,表现出了自己的感受,即使和对象不太像,也不该受到指责。关键在于你的最初意图——即:立意,素描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学到的,而立意则关乎每个人的个性、学识和审美趣味。
    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
学生静物写生
    形成整体比较的观察方法是画好素描的关键。所谓整体,就是不局限于写生对象的某个局部,而是从对象的整个形态特征、大的几何因素构成的形象出发来观察对象和描绘对象,注重从对象的大趋势、大动势和形体的大的转折处人手来描绘对象。但整体并不是不顾局部的具体刻画,有时候只有对局部进行刻画,如对眼睛五官等局部的细致描绘,才能在肖像画中充分体现出对象的整个的神采气质。局部的深入刻画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整体感。有些初学者以为整体的表现对象就不用去深入分析和比较形体结构了,笔下的线条显得笼统概念,给人似是而非、没有到位的感觉,最后也影响了对象整体感的表达。写生作画是一个不断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反复过程,尤其是长期作业,这样的反复会经常出现,没有整体的局部和没有局部的整体,都是站不住脚的。
学生绘画作品
    所谓比较,是比形体的大小宽窄、明暗关系的虚实浓淡,画面上的每一条线、每一块面,都有一定的长短、正侧、虚实、深淡关系,在作画过程中,应该一直不断地问自己,这儿长还是那儿长?这儿深还是那儿深?这儿虚还是那儿虚?在一张素描作业中,这样的自问自答是伴随作画始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