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说|天地交泰,火得伏而久存

 如水似衡0919 2014-11-29

前些年,扶阳大行,有时附子,干姜之类的药物用到了几十克,甚至上百克。有没有方法不必那么大量的姜桂附也可补龙火而不至升腾呢?


回答是肯定的:有!!!

方法之一就是「以土伏火」


作者:潘毅

编辑:90后老中医


土何以能伏火?皆因龙火是水中火,就如油火,油火遇物即燃,不畏水灭,唯畏土压。


补土不但能伏火,土旺尚能藏阳。

惟其阳不归阴,是以阴气为结,惟其阴愈结,斯阳愈不归,土者生阴之源,水者元阳之配,土不藏阳,水不摄阳,则阳之无所依无所归无所定……而摄阳以归土,据阴以召阳,实有联络相应之妙。

——《本经疏证》


龙火为患属六经中的少阴病,而四逆汤辈则是治疗少阴病的主要方法。


少阴病证与四逆汤辈可构成很有意思且能相互说明的两组卦象,并示以土伏火原理。


四逆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论用量)

一阳来复

少阴病证,如果从阳气衰少而欲脱来看,当类剥卦此卦象仅余一阳,为阳气衰极之残阳,且居至上之位,阳气要脱,不是从上而脱,就是向外而亡,因此剥卦就应阳衰欲脱之象。


剥卦的综卦(主卦颠倒反转180o而成,这里的主卦是剥卦,综卦表示反主卦之道而行)复卦,复者,一阳来复,万象更新。阳居于下,喻阳气初生,或再生,蕴无穷生机。四逆汤辈蕴含其意。


复卦为上坤卦、下震卦组成。


《本草备要》云:附子,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其走、动、升、通之震卦特性表露无遗。


干姜、炙甘草皆温中调中之剂,且干姜温守而不走,两药具足坤性,正是坤土得壮,更可将走、动、升、通、热之附子下镇于少阴肾位而复其一阳生机,而成上坤土(姜、草),下震木(附子)之复卦。


一阳来复则浮阳回归而证减。

天地交泰

少阴病证如果从阳气衰少而格阳、戴阳来看,则又与类否卦。否,下坤地,上乾天,此卦阳天在上,阳气又升,位至高,其上已无物与之交;坤地在下,位至低,阴气主降,其下已无物能与之交。


故为天地不交,乾坤隔绝,在人体为阴阳气不交通,阴盛于内,阳格于上与外的真寒假热证。


而否卦之综卦为泰。泰,下乾天,上坤地,天属阳主升,地属阴主降。今乾在下,则阳气升而与坤交;坤在上,则阴气降而与乾交,此天地之气交感之象。故泰为上下之交通于人体则为上下内外阴阳气之交泰。四逆汤辈也蕴含其意。


《本草求真》:附子专入命门。味辛大热,纯阳有毒……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症,用此无不奏效。


《神农本草经读》曰: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则其温热乾性大显。


同理,干姜、炙甘草皆温中调中之剂。郑钦安谓该汤中甘草: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且干姜温守而不走,两药具足坤性,坤土厚实,更可将温热乾性之附子下镇于少阴肾位,而补先天命门真火使元阳氤氲而蒸,发挥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作用,而成上坤土(姜、草),下乾天(附子)之泰卦


元阳复则自引所格之阳归位而成上下内外阴阳交泰的格局。


因此,四逆辈初用应为一阳来复,效佳则为天地交泰


火得伏而久存

郑钦安在《医理传真》中对以土伏火有妙解:世多不识伏火之义,即不达古人用药之妙也。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亦寓先后并补之义,亦寓相生之义,亦寓伏火之义,不可不知。


火被土所伏两个好处:

①难以上浮而为患

②火居于下则可尽其用。


当物能尽其用时还需要那么大的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