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之炉 | 两宋香炉源流

 绍宜 2014-11-29

香之炉 | 题记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可见小雪过后,已呈初冬景象。而此时,虽偶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屋外小雪飘至,屋内也早已案头燃香。说到燃香,就不得不提"文房百器,炉为首器"的各式香炉。

与商周时代的鼎彝不同,今日所言香炉是小雪过后,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宋代一口出香烟的狮子熏炉、明清有名的瓷炉以及"文房诸器,宣炉为首"的铜制香炉,虽都可用作焚香之器,但由于它们是可供鉴赏的美妙清玩,故古人在意识到它们的价值以后,就很少将其用作日常的焚香了。

《燕居焚香》就是宋人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诗禅堂试香",就曾是故家风流的"赏心乐事"之一。而如今,小雪初至,拿出所藏香炉,互相品评、鉴赏也是一件妙趣横生之事。

香之炉 | 两宋香炉源流

燕居焚香,是两宋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香",陆游晚年的生活情景,不是一个殊例。其时"开门七件"之外若再添得一件,那么该是香。放翁《焚香赋》云:"闭阁垂帷,自放于宴寂之境。时则有二趾之几,两耳之鼎。"实则所言焚香。而两耳之鼎,正是宋代流行的一种仿古样式的小香炉。炉中预置特为焚香而精制的香灰,香炭一饼,烧透入炉,轻拨香灰,浅埋香炭--约及其半。香炭上面置隔火,隔火可以是玉片,也可以是银片,宋人多喜欢用银,习称银叶。之后,方在隔火上面置香。总之是求香之发散舒缓,少烟,多气,香味持久,香韵悠长。李商隐《烧香曲》有"兽焰微红隔云母"之句,"云母"者,隔火也,即把它放在香与炭之间,以使香料受火不至于太猛,而可得徐徐熏燃之效。可见唐代以来已是如此。明代依然,只是隔火的质地又有不同。

莲花出香 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

手自调香是两宋士人的雅趣之一,香饼或香方的互赠以及关于香的品评,也便成为两宋诗文中常见的话题。放翁的《焚香赋》即颇道着两宋香事之要领,"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掩纸帐而高枕,杜荆扉而简出",可知有香烟处,不必皆是般若,香与香具实已结构为两宋时代充满细节的生活故事。关注宋人的诗与思,便不能不关注宋人的香诗和香事。"胸怀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夕俱参透,焚香听雨声"。诗的悟道,或也在绵绵蔼蔼的香韵中。

"熏炉"

唐银鎏金五足朵带香炉 法门寺地宫出土

宋代香炉可以大致分作两种类型,其一封闭式,其一开敞式。前者有盖,后者则否。今一般称封闭式的炉为熏炉,开敞式的炉为香炉。

炉盖作成莲花和狻猊,是封闭式香炉中最常见的两种,宋人或称之为"出香",周密《武林旧事》卷九中有汝窑"出香一对",即为此物。出香一般来说尺寸较大,高矮总在二三十厘米之间,大者或更高,因此多设在厅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曰"故都紫霞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

唐代莲花式香炉是宋代出香的另一条发展线索。唐式莲花炉原是装饰莲花的炉盖与多足炉的合二为一。在覆钵式的炉盖顶端装饰莲花或者狮子,并且使它有出烟之效,则是制作精细的一种,著名的一件鎏金银香炉出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宋代以后,出香的名字几乎不再使用,莲花式香炉似也难得一见。经过两宋一番特别的繁荣,明清香炉制作的创造性似乎只能表现在复古,虽然在工艺上或别有精湛之处。线香的普遍使用,也使得这一类宜于焚燃香饼或香丸的熏炉,只能是为着风雅而努力保持的古典趣味。

宋代与出香同样意趣的又有一种鸭形香炉,它同出香虽可算作一类,但总要小一些,用途也不很相同。芝加哥美术馆藏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香鸭,是此类香炉中的一件精品。香炉通高18.8厘米,下有如意花头足的承盘,一只小鸭伏卧在双重莲瓣托举起来的莲蓬台上,炉身开有小孔,以便进气,小鸭张着的口则用来徐送香烟。

薰香小鸭在唐宋酝酿出来的一脉情思,到了明代益发由清空变得质实,或者说由诗人的造境而切实成为生活中的实景,这多半也是因为风行于当时的戏曲版画为它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清陈维崧《雨中花·咏薰笼》"一架红篝凉似水,相偎靠、玲珑莫比。斑竹无尘,疎篁偏瘦,小鸭中间睡",小鸭,鸭炉也。温软之词语,也正有画意。

香炉

定窑白釉炉 辽王泽墓出土

北宋时,北方最为常见的瓷香炉是一种高足杯式炉,此为开敞式,当然是用不到炉盖的。炉通常多在十厘米以下,平展的大宽沿儿,下接直壁或斜斜向下折下去的炉膛,细腰,小喇叭座,有白釉,有黑釉,也有刻花。北京丰台区辽琅琊郡开国侯王泽墓出土的一件定窑白釉炉是其精者,它的式样也很有代表性。

当然南宋最具特色的香炉还要说是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最初大约是直接取了古器如三代乃至秦汉的铜鼎,铜簋,铜鬲,用作焚香。前举陆游《焚香赋》所谓"两耳之鼎",也可以概指其类。不过古物究竟难得,因此有了瓷制的仿古香炉,其精好者自然是起先的官窑和稍后的龙泉窑制品。

汝窑奁式炉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汝窑奁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又有一种北宋已经流行的酒樽式炉,宋人每以"奁"、"小奁"、"奁炉"或"古奁"为称,范成大《吴船录》记其峨眉普贤寺所见有"奁炉"。奁式炉传世品只有两件,一藏故宫博物院,一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两宋名窑的仿古香炉,尺寸都很小,高矮多在十厘米左右,宋人的日用焚香,都是用这一类小型香炉。

受宋代仿古瓷炉影响最深的可以说是明代"宣德炉"的制作,当然若论工艺,它又别是一项出色的创造。其实明代中晚期的时候,两宋名窑乃至明初宣窑制作的各式瓷香炉即多已成为珍贵的文玩,而不大用作日常的焚香。至于清代,为各式古香炉配置座盖更成通常的做法,此多半是"以备赏鉴"之器。而各式仿古香炉的制作,大约初衷便不是为着实用。

胪陈历代香具的精品,很像是对着一架多宝格,只见一片琳琅满目,其实与香具史并行的本来还有一条同样重要的发展线索,便是香料和焚香方式的演变史,而宋人又刚好是站在香料史中承上启下的位置。

香炉在两宋的集大成,传统式样也多在此际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正是同这样一条线索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然这又是另外的话题。如开篇所说,宋人的燕居焚香原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方式,"诗禅堂试香",曾是故家风流的"赏心乐事"之一。"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平居日子里的焚香,更属平常。《松窗读易图》,《荷亭对弈图》,《女孝经图》等等,厅堂,水榭,书斋,闺阁,松下竹间,宋人画笔下的一个小炉,几缕轻烟,非如后世多是把它作为风雅的点缀,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小院春寒闭寂寥,杏花枝上雨潇潇。午窗归梦无人唤,银叶龙涎香渐销",两宋香事便总在花中雨中平平静静润泽日常生活。

宋人香事(节选)

在宋代,用香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在香炉中焚香,不过,焚香却不是当时唯一享用香料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围绕着“香”这一概念开发出的香品类型之多,涉及生活范围之广,简直挑战我们今人的想象力。

双龙金香囊,宋代金饰

众所周知,传统上,中国人一向喜欢佩戴香囊。因此,合香产品中的一大类便是佩香,其成品包括小饼、小丸,也包括粉末,用于装盛在香囊内,贴着人体悄然飘香。但是,在宋代,还时兴把造型精美的合香小花饼当中打个孔,穿上绦子,套在脖子上,作为香身之物,称为“佩带”或“拂手香”。另外还有神奇的“软香”,在合香过程中加入蜂蜡、苏合油以及朱砂等红绿颜料,成品为半透明的软膏冻状物,随手捏弄便会改变形状,并且色泽可爱。这种软香团可以佩戴在身边,但更常见的是当作扇坠,尤其在夏天特受青睐。当时更有用香料制作的面花、耳环,让女性直接通过面上、耳边的小饰物便芳气袭人。

也许会让今天的人尤其感兴趣的是,在宋代的上层社会,标示一天时间的时钟是用香粉做成,叫“香篆”、“香印”。其基本方法是把几种特定配料的粉末连同香粉混合在一起,倾入预制的木范内,然后利用巧劲把木范猛地倒扣在铜盆上,如此于盘底形成一条连绵回环的香粉长带。这种香粉长带呈现为各种寓意吉祥的花纹,标有时辰刻度的印记,只要点燃一头,粉带就会匀速燃烧一昼夜。于是,人们根据粉带燃烧的进度,就可以准确知道此刻是具体几时几刻。

当时,大户人家、大商铺就依靠这种芳香的时钟来报时,因为“打香篆”是技术活,所以会有专门的手艺人每天到固定主顾家里去打香篆。最有意思的是,当时举行大型宴会的时候,也会让专人在席前打一个圆径二三尺的大香篆,用这样一个特制的时钟标示一场欢宴的进度,同时以从容的香气为现场营造氛围。

对于宋人来说,香料不仅是用鼻子闻嗅的,还可以是用唇齿品尝的。在当时肆意消费香料的风气里,人们喜欢酒后直接含一小片天然香料在嘴里,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香口,而且能够驱除醉意、清爽心神。当时甚至做蜜饯都会加入各种香料,更绝的是以香料制作饮料,如一款“无尘汤”,是把砂糖与龙脑都研细,用热水冲泡成香汤。不过最该称道的乃是“沉香熟水”,其制作方法宛如神话一样充满梦幻感:

先照一般烧香的方法,在小香炉里烧上一两块好沉香。当缕缕沉烟从香块上升起时,将一只茶瓶倒扣在炉内的沉香周围。沉香不断散发香气,随着烟气逸出的香精随后会吸附在茶瓶的内壁上。估量沉香块上的香烟大致散尽了,不会再有香气产生,就把茶瓶翻转过来,急速地向瓶内倒入滚水,然后密封瓶盖。如此静置一段时间,瓶壁上的沉香香精融入水中,就形成了涵带独特沉香芬息的一款饮料。

檀香、速香也可以用完全一样的方法制作温香饮料,成品则称为“檀香熟水”、“速香熟水”。说来令人咋舌的是,这一把贵重香料转做食材的奇特饮料,在宋代竟然是一款随处都能买到的日常享受。《武林旧事》“凉水”一节列举临安(今杭州)市面上常见售贩的饮料,其中就有“沉香水”。也就是说,走在临安的大街上,完全可以在饮料摊上买一杯这种以名香制作的温饮来解渴。

居然有兴致收集天然香料的香烟附留在瓶底、瓶壁上的痕迹,将这烟痕制成香水,一品其幽韵,宋人对于香气的迷恋真是非同一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