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世纪的几种思路的比较

 伟天英 2014-12-01





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创世纪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在东地中海文化圈,根据《旧约》记载,是神创造了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于是,神,花了六天的时间,一步步进化发展,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旧约》中的创世纪,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共同认可的,所以在东地中海文化圈最具普遍性,其他各种传说,都是神创,只不过神的名字不同,创世的过程大同小异。

在印巴文化圈,根据《梨俱吠陀》记载,是大梵天创造了宇宙万物。无比巨大的神灵普鲁沙,有千手、千眼、千足,他包裹着整个地面,他的十根手指延伸可以扩展空间。

当天神们用普鲁沙做祭品时,普鲁沙身体上生成清澈的酥油,这些酥油形成了春夏秋冬、鸟类和动物。后来普鲁沙的身体分化为世界万物,以及形成火神阿格尼、主管雷雨及战争的天神因陀罗等,之后,三位一体的宇宙最高永恒实体,大梵天,出现了,他是一切众生之父。

在中华文化圈,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天地混为一体的蛋,里面住着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这个蛋,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是天,脚下的是地,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来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死后,他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

现代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世界是进化的产物,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

研究创世的几种说法,目的,不是去分别哪种说法是真理,而是要研究每种说法背后的动机、原理、手段和结果,关键是要探讨其中的核心的思想内涵。

上帝创世,动机是:不喜欢黑暗;原理是:优先创造当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东西,先有光再说;手段是:主动发展,今天想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明天不满意,再发展;结果是:最能满足自己当前的需要。非常明显,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思想,创造、发展,以便“获得”更多的幸福。自己努力让自己活得最好,自己认为什么是幸福,就发展什么。所以,主动创造,优先发展,获得幸福,这就是上帝创世的逻辑。核心思想,就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让自己获得幸福。因此,从没有,到获得物质文明,到让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上帝的核心追求,与东地中海文化圈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把上帝这个神,换成了人类自己这个“人”,就一定会产生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适者幸福。主动创造,优先发展,自己幸福。生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所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必然会演变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者幸福,优胜幸福,发展幸福,财富幸福,科技幸福,这些都是必然的。当今世界,普遍以科学的名义,认为发展好、创新好、财富好、强大好、优胜好、科技好,其实,核心的含义还是自己在物质方面的幸福最好,强调的是物质方面的“获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上帝,其实就是一个最优胜的人,最幸福的个体,想获得什么就能获得什么。所以,东地中海,西方,核心价值观都是始终如一的,核心内涵是在追求自己的物质方面的幸福。

与西方通过“优胜获得”物质幸福正好相反,印巴文化,强调的是“分解”,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先是普鲁沙“有”:千手、千眼、千足,然后,这些“有”,逐一“分解”了,产生了万物,产生了永恒的境界:大梵天。分解普鲁沙的动机是:做祭品,牺牲物质财富,获得精神上的幸福;原理是:摆脱物质的束缚,才会得到精神上的永恒;手段是:分门别类,按需分配;结果是:产生了种姓制度和阇提制度的社会分工。核心思想是,物质财富是不可能永恒的,物质财富不可能带来普遍幸福,所以,只能摆脱、分解了这些东西,才会获得个体精神上的永恒,大梵天。印度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等思想,都是在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所以,印巴地区,核心价值观都是始终如一的,核心内涵是追求自己的精神幸福。

盘古的开天辟地,与这两者即不同又相同。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强调的是“获得”,盘古跟上帝一样,很玩命,每天都很努力的工作,创造世纪;但自己什么都有的时候,强调的是“分解”,盘古和普鲁沙一样,他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在盘古身上,我们看出,财富匮乏的时候,你就要创造财富;精神匮乏的时候,你就要摆脱财富的束缚,追求精神上幸福。盘古,追求的是物质与精神上的兼顾。但是,盘古创世的做法,即不如上帝那么潇洒,也不如普鲁沙那么彻底。盘古的动机是:什么时候都幸福;原理是:环境虽然为主,但人可以靠自己努力,发现和利用环境的客观规律,以获得普遍幸福;所以,盘古的手段是:始终符合环境需求,每天变化一点;结果是:不管现世还是来世,不管物质还是精神,盘古都是幸福的。

其实,甲骨文中,“盘古”两字的写法,这种思想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盘古

“盘”字,甲骨文里就是“般”字,核心含义是“中转的船”。这个字,下面加上不同材质,就是不同质地的盘子,比如“磐、槃、盤、鎜”等等,不管什么质地的盘子,都是用于“中转”用的,临时放在上面,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用完了,再回来。“般”字,左边是“舟”,右边是“用手搬东西”。“中转的船”,其实就是在“倒腾”,就是搬家公司。为什么要“倒腾”呢?要和当时的环境需求匹配,河东的砖头要搬到河西盖房子,这就需要“中转的船”。

盘古创世,每天增加三尺天,就是在“倒腾”,就是在“与环境的需求匹配”,时刻适应环境的需求,不惜“倒腾”。中华的智慧就在这里,“中”就是匹配,“华”就是普遍幸福,“中”的工具,在创世的过程中,就是“中转的船”,就是盘古的“盘”。

再说“古”字,上面是实心的“中”字,下面是一张嘴,合起来就是“匹配的旨意”。先人能延续到今,就是因为“按照匹配的要求为人处事”,所以是“古人”。先人如果不能按照匹配的要求为人处事,就不会有后人,就延续不了,就成为不了“古人”,这就是“古”字的根本含义。能延续下来的就是“古”;延续不下来,就不能成为“古”,原因是,能延续的,都是“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的东西,所以,“古”的核心含义是“一直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

所以,“盘古”的意思就是:按照“一直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这个大原则,不断进行倒腾,这样,不管什么环境,都能幸福,普遍幸福。“盘古”这种创世的模式,没有财富的时候,自己很努力,时刻与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积极进取;已经获得了财富的时候,又会造福社会,贡献自己,获得精神上幸福。所以,凡是信仰“中”“华”文化之人,必会普遍获得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双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