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手足同名经上下相应交叉取穴法----交叉取穴法(3)

 水面回风 2014-12-03
浅论手足同名经上下相应交叉取穴法

  摘 要: 手足同名经上下相应交叉取穴法是在《内经》缪刺、巨刺理论及前人之对应取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之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取穴方法,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四肢局限性疼痛及各种肢体, 关节的扭挫伤。本文简述了其理论方法的形成及临床应用。
  1 同名经交叉取穴的概念                                                                                                                                   
        手足同名经上下相应交叉取穴法是基于《内经》之缪刺、巨刺之理论, 结合前人对应取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形成的又一种复合取穴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四肢局限性疼痛及各种肢体、关节的扭挫伤痛。
手足同名经指手足同名经脉?络, 如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等。左右交叉上下取穴,指右上肢病取左下肢同名足经相应腧穴, 左上肢病取右下肢同名足经腧穴, 反之依然。相应取穴法, 指在同名经前题下, 取穴部位与患病部位必须是功能相似, 形态相仿, 部位相应。如腕与踝、肘与膝、肩与臀(髋)、指与趾等。
  2 取穴方法及应用要点                                                                                                                                          
        本取穴方法是在手足同名经前题下, 根据病痛部位上下交叉选取部位相应, 形态相仿, 功能相似部位之腧穴; 在疼痛部位无对应之腧穴时则必须在相应的同名经上取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取穴时应以原始疼痛点为准, 相应取穴; 如果疼痛面积较大应以两个以上的相应点同时针刺, 如患部疼痛涉及两经或两经以上者可在相应的每条以脉上各取一个对应点(穴)同时针刺。结合临床辨证施治, 如气虚或气滞等造成患部有瘀血者可在本经或对应之经络井穴上点刺出血则效果更佳。临床参考取穴见附表。
  3 针刺方法                                                                                                                                                             
        选穴准确后, 用手指(押手拇指)按压所选穴位处, 让患者适当活动患部, 若可缓解疼痛, 即可证明所选穴位准确, 做出标记, 严格消毒, 选择适当无菌毫针刺入, 可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抽热等感觉向针处上下放射扩散, 患者如有气至病所之感则效果更佳。患部病深者深刺, 浅者宜浅刺, 针后留针10m in~20m in, 留针期间可反复行针2~3次, 同时让患者活动病体, 以取得更好效果。如针刺后痛即大减, 后又反复发作时可反复予以针刺; 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可选用轻、中、重刺激手法,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注意事项:                                                                                                                                                                      
1 在应用此法时首先应排除骨折及肿瘤等其它疾病。                                                                                            
2对有晕针史及其它心脑疾患者慎用此法。                                                                                                           
 3如此法治疗二次无效者应考虑选择其它治疗方法配合治疗。
                                                                  附表 参考取穴表
         手经                                         相应交叉取穴                                          足经

                                                     少商- 隐白 鱼际- 太白
       太阴肺                                  太渊- 商丘 列缺- 三阴交                         太阴脾
                                                              尺泽- 阴陵泉


                                                   中冲- 大敦 劳宫- 太冲
       厥阴心包                            大陵- 中封 郗门- 蠡沟                                厥阴肝
                                                             曲泽- 曲泉


                                                   少府- 然谷 神门- 照海
      少阴心                                 通里- 太溪 少海- 阴谷                                少阴肾


                                                   商阳- 历兑 合谷- 陷谷
      阳明大肠                             阳溪- 解溪 手三里- 足三里                        阳明胃
                                                   曲池- 犊鼻 肘髎- 梁丘 臂臑- 伏兔


                                                   少泽- 至阴 前谷- 通谷 后溪- 京门
      太阳小肠                             阴谷- 申脉 支正- 承山 小海- 委阳       太阳膀胱
                                                                             俞- 承扶


                                                   关冲- 窍阳 中诸- 足临泣
      少阳三焦                             阳池- 丘墟 外关- 绝谷                              少阳胆
                                                   四犊- 阳陵泉 肩   - 环跳

  病案举例 例1 李某, 男, 32 岁。因晨起下楼时不慎扭伤左踝部, 即日来诊, 求针灸治疗。查左踝关节活动稍受限, 不能负重, 无肿胀, 经x片检查排除骨折后, 查其左丘墟、解溪处压痛明显,即先取右腕部阳池、阳溪两穴消毒后针刺, 患者身体强壮, 施强刺激手法行针1m in, 同时令其活动左踝部, 痛大减, 留针20m in, 留针期间令其有意左踝负重行走, 起针后患者即述疼痛消失, 次日来述无复发, 痊愈。
          例2 杨某, 女, 40 岁。因突发双足跟疼痛3d来诊。述每晨起床时双足落地即感双足跟疼痛难忍, 活动后疼痛稍减轻, 但仍影响行走, 追问病史述10年前因产后曾有类似发作, 后经封闭疗法后治愈。本次发作较上次为剧烈, 经拍片排除骨刺及跟骨疾患, 随即选用双手大小鱼际处及掌根腕横纹大陵穴针刺, 首次痛大减, 次日来述针效明显,再同法针刺, 痛除, 1 月后来述未再发。
          例3:患者梁某, 男, 60 岁。来述晨起后感左上臂酸困痛难忍, 活动受限, 因夜间受凉所致。查见左 腧、尺泽处明显压痛, 即选用右下肢承扶、阴陵泉二穴刺之, 轻捻针令其活动患臂, 10m in后述疼痛消失, 再留针10m in, 患者无不舒、痊愈。
  4 讨 论 《素问、阴阳庄象大论》曰“善用针者, 以左治右, 以右治左”开辟了左右交叉取穴的先河。缪刺、巨刺法是其典型范例。缪刺是交叉取穴泻络法, 临床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取对侧商阳、少商等穴刺出血均属缪刺; 巨刺刺法名见于《灵枢、宫针》是九刺法之一“巨刺者左取右, 右取左”是指左侧病痛取右侧, 右侧病痛取左侧穴的交叉取穴法。《素问、缪刺论》“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 亦有移易者, 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经, 非络脉也”。意指病在经脉左右移易, 须交叉取其经脉, 与缪刺的交叉泻络法有所不同。由于经络循行的特殊性及经络系统的完整性, 从而保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的阴阳平衡, 以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活动, 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即成为病理状态。
         手足同名经的相互连接: 手足太阴经在胸部中府穴, 手足少阴经在心中, 手足厥阴经在胸部天池穴, 手足阳明经在面部迎香穴, 手足少阳经在眼部瞳子  穴, 手足太阳经在眼部睛明穴相连接,这种手足经的直接相连系表明了手足同名经气的直接相通。由于这种相通的关系, 人体上下左右的阴阳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一但这种平衡遭到破坏, 就会产生经气运行不畅, 瘀滞不通等病理变化, 在发生疾病时, 对其相联系的手足同名经之相应部位针刺, 便可疏通相应经络、调和气血、协调上下、沟通左右之阴阳平衡而使疾病痊愈。根据缪刺、巨刺, 相应取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等理论以及同名经相连系, 经气相通的事实, 笔者认为同名经上下相应交叉取穴法有其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今论述于此, 请同道釜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