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巨刺与缪刺》

 杨剑波波波书馆 2016-07-11

 巨刺、缪刺为古代传统针刺方法,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交错而刺的刺法,其中巨刺者刺其经,缪刺者刺其络,近年来,临床混用两种刺法者较为普遍。为此,笔者通过重温《内经》相关理论及针灸临证,加深了对以脉诊指导巨刺与缪刺方法的理解,现结合案例作一阐述。

 1  巨刺法 

    案例1:患者,男,36岁,2010年2月就诊。因长期受寒湿影响,7 d前左肩部突然疼痛,入夜尤甚,抬举不利以致不敢提取重物,曾自服“芬必得”等药物,疗效不明显。刻诊:肩关节外观无红肿,外展约30°,上举约45°,肩髎、肩贞、臂臑部位压痛明显,X线检查为阴性。舌黯红,苔薄黄腻,脉右弦涩、左平和。西医诊断:急性左肩周炎;中医诊断:漏肩风。因患者右脉涩、左脉和缓,表明病在经而不在络,应采用巨刺法。施术:右肩髎直刺0.5寸,右肩贞直刺0.8寸,右臂臑直刺1.2寸,右条口透承山直刺1.5寸,得气后以捻转泻法1 min,嘱其左肩部做小幅度活动。留针15 min,间歇行针,患者顿觉肩痛大减,外展近90°,上举70°。第2日复诊,施以同样手法,治愈。     按:巨刺,又称为“经刺”,《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经……必巨刺之。”《素问·调经论》解释巨刺的用法:“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均提示巨刺的前提是经脉异。《素问·缪刺论》则更具体地解释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说明邪气客留于经脉,因经脉之气左右互相贯通,所以,遭受邪气侵袭时,会出现一侧的邪气盛,则脉象可有变化,即病脉(以涩脉和弦脉为主),而其症状体征反现于对侧。本案患者左肩疼痛,诊脉时发现右脉呈现弦涩,而左脉平和,正符合内经所讲的“病在于左,而右脉病”。故采取巨刺方法,另配合选取病脉侧的经验效穴条口或筋之会穴阳陵泉针刺,疗效显著。    笔者体会,首先宜通过诊脉确定病脉侧来确定针刺侧,然后取穴,针刺过程中注意持续行针以保持得气感。对运动性疼痛疾病,可配合使用运动针法,即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若患者肩部有一固定痛点,可局部配合点刺拔罐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 

2  缪刺法 

    案例2:患者,男,22岁,学生,2008年7月15日就诊。主诉:右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5 h。自诉当日上午下楼梯时不慎踏空,致右踝关节损伤,予冷敷、外用云南白药膏贴敷,但症状缓解不明显。现右侧踝关节处疼痛、行走困难。查:右踝关节外侧前下方压痛甚,足跟叩击痛(-),内翻时疼痛加剧,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舌质淡红、舌下静脉稍蜷曲,苔薄白,双侧脉象和缓。西医诊断:右踝关节扭伤。中医诊断:筋伤。由于患者双侧脉象和缓,未出现“病脉”,表明病不在经而在络,应采用缪刺方法。施术:先仔细检查后,于患者左侧肘关节尺泽处发现一怒张的静脉,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并加以挤压,至血色鲜红而止,然后取左侧足临泣,进针后行强刺激2~3 min,并嘱患者慢慢活动右踝关节,患者自诉疼痛明显减轻。留针15 min,间歇行针,出针后患者即行走如常,次日再针1次,以加强疗效,经2次治疗后,告愈。 

按:缪刺,《素问·缪刺论》定义为:“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明代徐春圃曾简练地概括为“缪刺刺络脉”。可见,缪刺就是一种刺络的方法。《素问·调经论》曰:“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这说明,《素问》已明确了缪刺治疗络脉病变,而巨刺治疗经脉病变。临证若三部脉未出现异象,表明邪客于络,未传入经,病情较轻浅,适用于缪刺;若脉象已呈现变化,且症状体征反现于对侧,表明邪客于经,适用于巨刺。可见,脉象是判断采用巨刺还是缪刺的主要指标,这在巨刺与缪刺的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患者由于不慎扭伤,诊脉时发现脉象平和,正符合内经所讲的“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故采取缪刺方法,并在病变对侧选取相应的穴位。足临泣为足少阳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通过间接的刺激作用,达到疏通经络之气、调节平衡的效果。另外,根据“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的原则,选取怒张的血络,刺络脉放血,以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笔者发现,一些由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如果在疼痛处施术,患者难以接受,特别是伴有肿胀、淤血等的患者往往拒绝医生触摸。在这种情况下,缪刺法即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其“左取右”、“右取左”,避免了直接接触疼痛区,能在健侧仔细寻找对应点从容施术。笔者体会,在治疗急性损伤性疼痛时,缪刺可根据“输主体重节痛”选取络脉分布的输穴,或皮部显现的血络刺络放血(常见于尺泽部或委中部),或阿是穴,注意在健侧寻找与患侧相对应的敏感点作为施术部位, 力求做到准确定位;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持续行针以保持得气感;嘱患者适当活动患侧,这样针刺和功能锻炼互相配合,能明显提高疗效。

 3  小结 

临床应用巨刺法与缪刺法时一定要先切脉,通过脉诊判断针刺方法,即《素问·调经论》再三叮嘱的“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内经》中涉及这两种针刺方法时多与“痛”相关联,而笔者临床也体会到巨刺法与缪刺法确实擅长治疗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如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若脉象平和者,宜采用缪刺法;若脉象异常且异常脉象与病痛部位左右相对者,宜采用巨刺法;若脉象异常且异常脉象与病痛部位同侧者,不适宜采用巨刺法,而应该采用病侧循经取穴针刺。

另外,当代医家已扩大了巨刺和缪刺方法的应用范围,如巨刺法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1]和冠心病[2]

、缪刺法治疗急性耳聋[3]等,笔者希望今后能深入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机理,以期提高针灸临床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