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州市人民政府 振兴县域经济 加快宿州崛起

 昵称12569313 2014-12-04

常言道: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王学军省长一再强调,没有县域经济的激活就没有全省经济总量的做大,各地要高度重视,把稳定县域经济增长摆上紧要日程。

由于受历史、区位等因素影响,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县域经济仍是宿州发展的“短板”。以财政收入为例,县区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占比分别为66.5%、64.2%、61%,今年1月份仅为55%。在全省76个县(市、区)中,我市除埇桥区处在15位,萧县处在40位左右,其他三县均位居全省后列,这使得我市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始终不足,直接影响了全市加速崛起的进程。可以说,宿州之所以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县域经济发展不快、总量不大。特别是去年11月份,我们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到省内和江苏、山东相邻县区学习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些地方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县域经济的决心和信念。县域经济这块“短板”补不齐,宿州市发展就无从谈起,必须把县域经济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基于这种认识,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任务,正式吹响了振兴县域经济的冲锋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市工业和城乡建设三年振兴计划”,全面启动了“3111”行动计划和“555”工程建设,制定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和文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四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占全市比重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41.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95.8亿元,占全市比重55.2%,其中工业投资115.2亿元,占全市比重60.3%。四个县开工建设城乡建设重点工程69个,完成投资54.1亿元。县区自主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全市上下发展县域经济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但也要清醒看到,振兴县域经济不会立竿见影,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打持久战、跑马拉松的思想。必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要求,从分析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状况切入,深入研究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稳增长的措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二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园区化承载、集群式推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三是自我封闭、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僵化发展思维已难以奏效,突破县域界限,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和协作,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四是城乡分割,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推动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历史,加大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要适应这些新特点,顺应这种大趋势,结合自身禀赋,找准发展路径。我认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壮大工业支撑。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现实选择。宿州各县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就是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振兴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扩张工业总量,壮大工业支撑,这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启动实施“3111”行动计划的目的,就是为引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强县的理念,集中精力打造首位工业产业园,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通过真金白银的产值、税收,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就当前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完善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连点成线、串线成面、链式发展,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做成主导产业,早日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工业招商,坚持以“工业项目、招大引强、税源企业和环境保护”为导向,更加注重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围绕首位产业培育,促进招商引资提质提效。三是夯实项目支撑,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毫不放松地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通过项目吸引投资、聚集要素、积蓄后劲。四是加强园区建设,抓住省政府整合提升皖北各类开发园区的机遇,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园区特色,打造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压缩战线,把县区开发区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战场,促进企业追加投资,达到投资强度的门槛,逐步增加县区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比。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形成以园区带动乡镇发展的格局。

第二,加快城乡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我市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县域发展这个层面,我们的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市功能配套,都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加快县城建设,2013年我们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又提出了城乡建设“555”工程,作为各县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总抓手。要围绕“555”工程建设,以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为核心内容,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抓手,重点在县、镇、村三个层面的建设发展上用力,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另外,我们还将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县域经济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超前而不过度超前”的原则,如果光盖房子,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工人,城市里没有人气,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

第三,提升现代农业。无工不富,但无农不稳。宿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2013年一产比重24.8%,仍然高于全省12.5个百分点。四县一区中,埇桥区、灵璧县、萧县、泗县是全省粮食大县,砀山县是全国水果大县。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必须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以农村经济发展扩充县域经济总量。一是勇于改革创新。用好现代农业“两区”建设金字招牌,牢固树立“敢”字当头、“干”字为先的理念,突破经验局限,大胆改革创新,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我市的改革试验权,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二是抓好平台建设。围绕20个示范基地、10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思路、举措来抓现代农业发展,在项目上做文章,坚定不移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三是培育发展主体。积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在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中介组织等方面,加强政策研究,强化要素保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以资源配置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步伐。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破解瓶颈、激发活力的必由之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要红利。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去年,我们在宿马区、高新区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下放市级管理权限。今年我们又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完成了省以下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组建了各县区市场监督局,政府组织机构更加精干高效,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还需要围绕金融、用地、人才和政策等关键环节进行创新探索,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竞争优势。金融方面,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域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下放支行业务权限,持续巩固农村信用社改制成果,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切实解决县域融资难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财政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县区重大基础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建设。土地方面,可以在用地指标分配上,单独拿出一些预留指标,按照“指标跟着工业项目走,跟着优质项目走”的办法,向县域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可以积极开展“人地挂钩”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拓展用地新空间。人才方面,可以加大省市有关部门与县区之间干部交流,向县区输送培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政策方面,国家和省里都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我们将在做好衔接和落实的同时,进一步削减、下放、取消、规范审批事项,按照事权财权一致的原则,主动对县区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是能够下放的,全面清理和下放到位,凡是县区能做好的事项全部交给县区,从体制机制上松绑、放权、减负、让利,确保县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市里对县域经济帮扶支持的各项政策也已陆续出台,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不断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帮扶,让县区切实感受到温暖。

第五,加强行政推动。督查调度是推动县区紧张快干的有效手段,考核奖惩是引导县区争先进位的可靠保障,这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督查调度上,要坚持对县区经济进行一月一调度、城乡重点工程一周一调度、工业经济一月一调度、首位产业一季一调度,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调度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市政府每年都与县区签订责任书,要围绕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探索创新督查工作方式,分层次督查,定期督查,做到重点工作进展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此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促进工作落实。在考核奖惩上,要认真落实《2014年宿州市县域(埇桥区)经济发展考核试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上下互评、交叉联评、评定分离的考核机制,对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排进度、排位次,通报公布,以动真碰硬、严格奖惩的方式推动县区加压发展,真正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良好导向,有效调动县区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主力军。振兴县域经济,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把县域经济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善谋善成,久久为功,坚决打赢县域经济攻坚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