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新的发展战略:城乡一体 富民强县

 温柔虎 2010-01-11
强县 城乡一体 富民强县
www.harbindaily.com   2010-01-11 06:05
【鼠标滚轮放大/缩小图片,点击鼠标左键查看原图】
【鼠标滚轮放大/缩小图片,点击鼠标左键查看原图】


  本版撰文:《哈尔滨日报》 记者 季佳莹

  哈尔滨是大都市、大农村结构特色鲜明的城市,拥有广袤的农村、肥沃的土地和淳朴的农民,县域人口占全市的52%,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8.1%,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县富则民富,县强则市兴。要实现全市发展晋位,必须夯实县域经济这块“基石”。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北拓、南跃、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县域发展被确定为振兴哈尔滨、建设现代大都市的四大战略之一,实施强县战略必将带动哈尔滨市县域经济步入蓬勃发展的春天,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劲的助推力量。

  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绝非一策一法之能,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加快推进强县建设,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工业强则县强。要依托资源优势,克难攻坚抓企改,盘活存量挖潜能,打造项目建园区,齐心协力大招商,凝心聚力兴工业,把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作为强县的必由之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建设优质种植业、优质畜产品、优质山特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强县建设,必须坚持实施城乡统筹。县域作为全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都市是联动发展的统一体。要加快城市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向县域辐射延伸。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集中力量建设区域中心镇,把中心镇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支点和农村公共服务的平台。

  加快推进强县建设,必须坚持立足改善民生。“民生乃发展之本”。要把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作为强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壮大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北拓、南跃、中兴、强县”犹如都市发展的四个车轮,只有四轮同时驱动,才能使哈尔滨市在改革发展的快车道上不断追赶,实现超越。

  哈尔滨市将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资本向重点产业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强县率先突破、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追赶的县域发展新局面。

  A.2010—2015年强县目标

  哈尔滨市县域人口占全市的52%,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8.1%,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哈尔滨市确定的2010—2015年强县目标为:

  速度快:2010—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结构优:县域经济结构由2008年的30.6?誜31.3?誜38.1调整到2015年的19?誜40?誜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畜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510亿元,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51%,比2009年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打造半壁江山的目标。

  收入丰:2010—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面貌新:到2015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提高5个百分点;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提高23个百分点;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提高24个百分点。

  实力强:到2015年力争2—3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 5—6个县(市)跻身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并在全省排位中位次普遍前移。

  B.城乡一体化

  规划布局一体化

  围绕强县发展战略和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哈尔滨都市圈。

  【近郊圈】呼兰、阿城、双城、五常、宾县、巴彦

  坚持围绕大都市,对接强辐射,服务哈尔滨,打造产业集聚、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主体功能区。

  【远郊圈】尚志、依兰、木兰、通河、方正、延寿

  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壮大主导产业,实现错位竞相发展。各地要紧紧围绕全市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发展思路,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发展蓝图,抓紧完善县域总体规划,科学编制专项规划。

  产业发展一体化

  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业、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县域园区转移和集中,推进中心城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向县域延伸和扩散。

  【近郊圈】重点打造产业转移承载区、配套产业发展区、食品产业聚集区和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区。

  【远郊圈】重点打造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加工基地、北药种植开发基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建立引进项目的协调机制,避免县域之间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设施建设一体化

  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交通网、水网、电网、气网、生态网、信息网。以郊区村庄资源整合、建设新型农民居住区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依兰至七台河高速、通河至依兰、尚志至五常、哈尔滨至阿城、哈尔滨至五常拉林等市域内交通大通道建设,完善干线公路网,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构筑以主城区为中心、覆盖哈尔滨都市近郊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所辖主要县(市)的两小时交通圈,覆盖全市以及市域范围内各主要城镇的3小时交通圈。

  公共服务一体化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管理一体化

  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能放则放”的原则和“审批权、执法权下放,监督权上收”的改革思路,推动城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到2015年,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采取“业务重组、流程再造、窗口下移”,积极探索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C.县域工业化

  做大做专园区经济

  目标:2015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比2009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按照“一县一园,一业为主、集群发展”的原则,促进食品、医药、建材、机械制造等园区经济集群发展。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目标:2015年,县域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县域工业要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按照企业立足市域、原料面向全省、销售辐射全国、产品走向世界的目标,打造东北重要食品产业主体功能区。

  大上快上大项目

  目标: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占县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比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推进大项目建设,2015年全市县域新上投资超5千万元以上大项目300个左右,其中超亿元的达到100个以上。

  D.农业产业化

  推进结构调整

  到2015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荣获中国农产品名牌力争达到40个;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并稳定就业达到50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

  做大龙头企业

  到2015年,重点龙头企业由2009年100户发展到150户以上,销售收入由2009年210亿元增加到500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由2009年的5户发展到20户以上。2011年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全覆盖。

  E.农村城镇化

  加快县城建设

  重点抓好40个县城和中心镇。把县城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龙头和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以建设中小城市为目标,按照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大力度推进县城规划和建设,力争三年大变样。

  培植立镇产业

  走“一业做强、多业发展”的路子,积极打造一批辐射能力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积极引导新上项目和技改扩产项目进入园区,对非中心镇和村创办企业,采取原地纳税、原地统计产值、税收分成等办法,鼓励其向园区集中。

  F.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粮食总产占全省1/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40亿斤以上

  抓好哈尔滨市增产5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战略规划的实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到2015年,建设规模连片高标准粮田4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4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40亿斤以上,总产量保持全省四分之一份额。

  【水利】建立两个水土保持示范县

  到2015年,规划建设沿江提水泵站9个,完成62座小型水库消险加固,改造大中型灌区70个,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150万亩,新打造两个百万亩水田大县;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和坐水种100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万亩,建立两个水土保持示范县。

  【机械】大中型机具比重达45%以上

  每年旱田深松整地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到2015年,大中型机具比重达到45%以上,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水稻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收割达到60%以上,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土地】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比重

  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加速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比重。

  【科技】引进培育推广名优特新品种

  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积极引进、培育、推广名优特新品种,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组装,加快水稻大棚育苗、无土育秧、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玉米螟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广。抓好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G.强化市场配置要素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到2015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000户以上。

〖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