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十一)

 文采飞扬001 2014-12-05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十一)

发布日期:2014-06-23  来源:《中国畜牧业》2014年2期  


    一、标准化养猪“150”模式

    1.技术概述。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是指建1栋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规格为9米×24米),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它是将“良种+良舍+良料+良法”四大要素整合配套,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湿帘降温、负压通风、自由采食、沼气配套、同源引种、全进全出的一种标准化养殖模式,具有栏舍冬暖夏凉,便于疫病控制,节省劳力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彻底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冬天冷、夏天热、温差大,通风困难、氨气重,环境污染严重”的三大难题,是切合农村实际的中小型规模化养猪新模式。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提高了生产水平,缩短了生猪饲养周期,采用该模式饲养,平均每批生猪可提前出栏20天以上,一年可养3批,每头可节本增效100元以上。适合中小养殖户采用,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2.设施特点。

    (1)猪舍采用封闭式的建筑,人工控制环境。猪舍安装换气扇,定时控制纵向通风,降低猪舍内氨气浓度,保障全过程内温度、湿度达到猪生理要求。

    (2)猪舍四周墙体及房顶、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猪舍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

    (3)地面采用地下火道供暖(纵向供暖),既降低了猪舍取暖成本,又使猪只休息的地面达到一定温度。

    (4)自动料斗供料,减轻了劳动强度,又使猪只采食均匀。

    (5)戏水池(猪厕所)的建立,不但有利于猪只的清洁卫生,也降低了猪舍氨气浓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6)封闭式的饲养管理及先进的消毒设施,有效杜绝外来病原的侵入。

    3.饲养管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实行全进全出,分段饲养。在饲养过程中强调合理分群。根据猪的强弱、大小、公母进行分群,同一群猪,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中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6~8千克,保持定群后的相对稳定。同时要注意不同阶段的饲料过渡,过渡时以1/3替换,每次替换历时2天,过渡期为1周。

    4.饲料供给。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推荐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营养水平应符合NY/T65-2004《猪饲养标准》的规定,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的规定,添加剂使用应符合NY/T 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规定。配合饲料应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饲料投喂宜按表1执行。

    5.通风。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夏季通风主要以纵向通风为主,即封闭两侧的采光窗,打开缓冲间的窗户进风。春秋季节和冬季采用横向与纵向通风相结合方式。通风程序宜按表2执行。

    6.温度控制。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温度控制宜达到表3的要求。

    7.适时出栏。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提倡适时出栏,宜在体重110千克左右出栏。

    8.卫生防疫和保健。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提倡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因地制宜选用低毒、高效、广谱的消毒药品,保持整个环境的清洁卫生。因地制宜制订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保健方案。并合理制订猪群驱虫计划,选择安全、高效、广谱的抗寄生虫药品。所有兽药要严格执行休药期。
 

    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必须按照规定淘汰病猪、疑似传染病患病猪、隐性感染猪和无饲养价值的猪只。同时,应根据猪群的免疫状况和疫病的流行季节,结合当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高效的免疫预防方案。

    9.案例。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金沙村山背李家组养殖户李某某,2006 年建成1栋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并投产。

    (1)性质和规模。年出栏450 头的标准化商品猪场。

    (2)生产工艺。全进全出生产工艺。

    (3)效益。猪舍标准投资46000元左右;一次饲养优良仔猪150头,投入3万~5万元,饲料投入6万元左右,每头猪的利润在100元;一年的收益在45000元左右。
 

    二、发酵床养猪技术

    1.概念。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指用农林业生产的下脚料,如锯末、稻壳、秸秆等,混合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制剂,制成发酵床。将猪饲养在发酵床上面,利用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猪只排出的粪尿,从而达到免冲洗猪圈、粪污零排放,实现生态、环保、健康养猪的一项新技术。对此新技术,目前社会上叫法比较多,常见的有“自然养猪法”、“生态养猪法”、“环保养猪法”、“懒汉养猪法”等,如图1。

    2.原理。发酵床养猪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农林业生产的下脚料,如锯末、稻壳、秸秆等,混合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菌种,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光合菌等,制成发酵床进行养猪。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实现养猪粪污零排放。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保持垫料和猪舍的温度,杀死垫料中不利于生猪生长的多数病原微生物和霉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细菌素、溶菌酶、过氧化氢等,可以抑制许多细菌

    3.优点。

    (1)环保效益显著。采用发酵床技术养猪,达到养猪粪污零排放的目的,彻底解决了养猪对环境的污染。

    (2)冬季养猪效果十分明显。冬季采用发酵床养猪,猪只都喜欢趴卧在温暖的垫料上,可以提高饲料报酬,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发病率,缩短饲养周期。

    (3)改善猪舍环境。发酵床猪舍为全开放式,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湿度均适合于猪的生长。猪粪尿在发酵床菌种作用下迅速分解,猪舍里不会臭气冲天和苍蝇孳生。

    (4)提高猪肉品质。在垫料上饲养,猪只十分舒适,活动量增大,恢复其自然生活特性。猪生长发育健康,几乎没有猪病发生,几乎不用抗生素等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

    (5)变废为宝。垫料使用3~5年,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效果。

    4.垫料原料的选择原则。可以用于制作发酵床垫料的原料有很多,如锯末、木屑、稻壳、花生壳、玉米秸、棉花秸、甘蔗渣、畜禽粪便等。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农业和林业资源不同,因此,各地可以根据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合理选择垫料原料,但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垫料要有一定惰性,不易被分解。供碳能力均衡持久的原料,用其制作垫料利用时间就长。

    (2)垫料要有一定的透气性。垫料微生物发酵以好氧发酵方式为主,虽然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都可以分解粪尿,但好氧发酵的分解效率是厌氧发酵的10多倍,相对比较疏松的垫料,有利于发酵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加快粪尿的分解。

    (3)垫料要有一定的吸水性。垫料中的水分能够影响发酵效率,水分含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要求垫料的含水量为60%左右。

    (4)垫料要有一定的硬度或刚性,不至于轻易板结。垫料板结后会影响发酵,并且容易导致垫料腐烂。

    (5)垫料的碳氮比要大于25∶1。一般来说,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最佳碳氮比为25∶1,由于猪粪的碳氮比为12.5∶1,是提供氮素的主要原料,而且养猪过程粪尿持续产生,因此,垫料原料的碳氮比越高,垫料的使用时间就越长。

    (6)选用的所有垫料原料都必须新鲜、无毒、无霉变、不含化学防腐剂等,不得影响微生物发酵。

    (7)充分利用锯末。锯末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如细度较均匀、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吸水性好、透气性好、耐分解力强等,是制作垫料的最佳原料之一。但是,必须保证锯末的来源清楚,使用无毒、无霉变、最好是新鲜的干锯末,坚决不能使用经防腐处理的板材生产的锯末。

    5.常用的垫料原料组合。目前生产中最常用、效果最确实的垫料原料组合仍为锯末+稻壳,其次还有:锯末+花生壳;锯末+玉米秸;锯末+麦秸;锯末+棉花秸;锯末+稻壳+米糠;锯末+玉米秸+花生壳;锯末+稻壳+玉米秸+花生壳;锯末+稻壳+玉米秸+棉花秸;树枝粉+玉米秸+花生壳+玉米芯。

    6.微生物发酵菌种的选择。微生物发酵菌种可以自己从落叶、田间秆茬上采集制作,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效果差异很大。建议初次使用该技术的规模猪场以及广大中小养猪场户,最好还是选择效果确实的专业单位制作的成品菌种。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01_副本
◎图1 生物发酵床养猪示范图

    7.案例。

    (1)饲养种公猪的应用实例。山东省种猪性能测定站自2009年开始采用发酵床猪舍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种公猪的生长发育良好,发酵床垫料对趾蹄发育没有影响。山东省种猪性能测定站每间测定舍面积为48平方米,其中,垫料面积24平方米,水泥地面24平方米。每间猪舍饲养种公猪8~12头,每年的3月20日送测,体重为25千克,6月底结束测定,体重达100千克左右。垫料采用稻壳和锯末各50%,1千克生物菌素,10千克麸皮作为前期发酵营养素,垫料厚度为60厘米。每间设2个高度不同的乳头式自动饮水器,1台奥斯本全自动生产性能测定仪,以自然通风为主,夏季炎热、无风的天气,借以机械通风。测定期间的垫料维护较简单,每天检查垫料的粪尿和水分,发现粪尿集中时,分散开来,发现垫料较干时,喷洒含有菌种的清水,垫料较湿时,添加稻壳并加强通风。每周对垫料彻底翻动1次即可。

    (2)饲养育肥猪的应用实例。江苏省徐州市于2008年建成一处发酵床育肥猪场,占地面积3公顷,建设发酵床猪舍335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总投资630万元,育肥猪存栏5000头,年出栏2万头。该猪场采用双列全地下式发酵床工艺,猪舍单间跨度5米,宽度4米,墙体由水泥砖砌成,屋檐高度2.3米,屋顶高度3.8米,屋顶用水泥瓦覆盖,单间猪舍饲养15头。垫料原料配方为锯末500千克,统糠1200千克,玉米粉40千克,某品牌菌种500 克,水1200千克,垫料厚度70厘米。应用该技术的结果表明,污水排放没有,地下渗透水极少,氨气排放量仅为传统养猪的1/4,环境效益良好。该技术可节约饲料10%~15%,缩短育肥期10~15天,加上节约水、电、药和节省排污管道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投资等,出栏1头猪可比传统养猪法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0元。

    三、猪、沼、菜(粮、果、林、茶等)生态养殖模式

    1.技术概述。猪、沼、菜(粮、果、林、茶等)生态养殖着重是考虑生猪与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生产活动。它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核心“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 原则,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以生猪养殖为主体,以能源利用为核心,以土地消纳为纽带,实现种养结合,畜地平衡,循环发展。

    2.工艺流程见图2。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02_副本
◎图2 生猪生态养殖工艺流程

    3.主要工艺参数。

    (1)猪粪尿产生量,见表4。
 

    (2)冲洗水用量。按干清粪工艺估算冲洗用水,一般种公猪、哺乳母猪和后备母猪平均为12千克/天、育成猪(大)为8千克/天、生长猪为6千克/天。

    (3)沼气池容积建设标准。沼 气池建设容积与生猪存栏数和气温有一定的关系。福建省的建设标准一般为:生猪存栏数为200~500头的按每5~6头建1立方米沼气池;存栏数为500~1000头的按每6~7头建1立方米沼气池;存栏数为1000头以上的按7~9头建1立方米沼气池。

    (4)生态养猪数量与土地配比。生猪生态养殖主要是按照种养平衡的原则配套土地面积,土地的承载力与土壤肥力和耕作指数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标准的生猪养殖数量与土地配比数据,下面是部分省份生猪养殖数量与土地配比数据:江西省生猪养殖数量与土地配比为“猪-沼-油”的养猪规模与油菜园面积科学配比为4∶1,“猪-沼-茶”的养猪规模与茶园面积科学配比为6∶1,“猪-沼-菜”的养猪规模与菜园面积科学配比为8∶1,“猪-沼-草”的养猪规模与草地面积科学配比为10∶1;福建省生猪养殖数量与土地配比为菜地45~90头/公顷,柑橘园60~75头/公顷,香蕉园30~35头/液体进入沼气池,如图3。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03_副本
◎图3 固液分离机

    (3)贮液池。按《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26624—2011)建造贮液池,内壁和底面做防渗处理,贮液池容量大小应根据各猪场配套条件不同而不同,即贮液池(有顶棚)的总容量不低于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养猪场排放沼液的总量,如图4。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04_副本
◎图4 贮液池

    (4)灌溉管网系统。猪场要在田间、果林地等铺设管网灌溉系统,把贮液池的液肥输送到田间、果林地等。(注:本栏目稿件由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