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病患者与多巴胺奖励系统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4-12-06

精神病患者与多巴胺奖励系统

译者: 草白
发表时间:2010-03-16浏览量:3642评论数:2挑错数:0

根据发表于本周《自然神经科学》的最新的研究报告,大脑中活动过度的多巴胺奖励系统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精神病患者会不计后果地去追求奖励。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那些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通常也被叫做社会病态或精神病态)的个体缺乏同情心与恐惧感,尽管关于这些是否就是其显著病症仍然存在争议。但这次的研究,来自范德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分析的是这些个体表现出的过量的特性。根据这项由范德比特大学心理学研究生,乔舒亚·巴克霍尔兹领导的研究表明: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特征的个体显示出多巴胺奖励机制机能障碍这种迹象。这表明了,精神病患者趋向于获得奖励的驱动力能够压制所有其他特征。

在进行两项不同的实验之前,研究对象完成了人格测试以确定精神病特征的存在与否以及严重程度,这些特征包括攻击性,移情缺失,在复杂环境中的处理能力。在第一个实验当中,研究人员利用之前已经确定的药物滥用与精神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研究成果,让参与者服用安非他命,然后使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进行监控,以观察药物刺激物对多巴胺释放的影响。在第二个实验当中,研究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将在完成一项简单任务之后获得报酬,在他们完成任务时研究人员会对他们进行脑部扫描。

在两次试验当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人格测试当中具有精神病特征的参与者,相对于没有特征的参与者,其伏隔核更有可能表现出活跃的现象,而脑部的这一区域与多巴胺奖励过程有联系。这种奖励过程是对化学刺激物的反应,或者是对金钱奖励暗示的反应。

这一结果表明,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个体或许并非是没有意识到或仅仅是无视其行为后果,而是,巴克霍尔兹指出,他们强烈的寻求奖励的动机消解了他们整个的注意力,直到他们的欲望获得满足。这些结果或许能够对那些经常具有精神病特征的暴力与犯罪行为有所启发,甚至能够为新的治疗方法开辟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