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炮架的发展过程

 xuchengpu 2014-12-06


炮架的发展过程  
 
     火炮发射时,膛内火药燃气压力的轴向合力(称炮膛合力或后坐力)使炮身及其固连部分产生与弹丸行进方向相反的运动。这个动作称为“后坐”。通常将炮身及与之一起向后运动的构件统称为“后坐部分”。后坐是射击中能量守恒律的体现。后坐能量是随火炮威力的提高而增加的。因此,在提高火炮威力的同时,妥善处理后坐能量,研究后坐运动规律,是火炮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9世纪前的火炮,炮身通过其上的耳轴与炮架直接刚性连接,炮身只能绕耳轴作俯仰转动,与炮架间无相对移动。发射时,全部后坐力通过炮身直接作用到炮架上。火炮十分笨重,对于非固定炮,射击中,在弹丸向前运动的同时,整门火炮要向后移动,若再次发射,需将火炮推回原处,发射速度很低。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刚性炮架。
    19世纪后期,火炮上采用了“反后坐装置”,它相当于一个弹性缓冲件,将炮身与炮架连接起来,耳轴设在炮架上,供炮身作俯仰运动。射击时,允许炮身沿炮架作一定距离的相对移动(称为后坐长)而全炮不动,炮身所受的瞬时冲击后坐力经过反后坐装置缓冲后,转化为变化平缓且数值较小的力再传给炮架,使炮架受力大大减小;而这个力对炮身后坐起制动作用,称为“后坐阻力”,后坐阻力沿后坐长度做功便可消耗大部分后坐能量,这样,在射击中全炮可停在和发射前几乎相同的位置上。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弹性炮架。因炮架受力大大减小,便可大幅度地减轻全炮质量,提高发射速度,能较好地解决火炮威力提高与机动性下降的矛盾。这是火炮技术上的一次飞跃,现代火炮除迫击炮和无后坐炮外,一般都采用弹性炮架。

上一篇:炮尾的作用       下一篇:复进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