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旬老兵回忆朝鲜战争停战

 東泰山人 2014-12-08

七旬老兵回忆朝鲜战争停战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曾达英(左)与战友李方重逢。

  7月27日,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家住广州番禺区洛溪的76岁老人曾达英,曾经在朝鲜战争时奔赴前线,是志愿军54军130师的一名通讯员。这位已近八旬的老人,对于60年前的那场战争,尘封多年的回忆渐渐打开……

  第一次教训

  曾达英回忆:“16岁的时候,我为了捍卫祖国,保卫江山,信心百倍地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朝鲜战场。”曾达英依稀记得,那是1953年的1月,“我们刚过鸭绿江,一天下午5点钟,我们拿着饭碗准备吃饭,那时天还没完全暗下来,突然之间飞来几架飞机。我们之前没有看过飞机,于是大家都兴奋地喊着:‘看,我们的飞机!’可是突然之间听到司号员吹响了疏散号。原来那敌机来轰炸,于是我们狼狈地四散逃跑。后来晚上司参谋长集合点名的时候批评了我们一顿,说我们一点防护意识都没有,指着敌人的飞机大喊大叫,结果引来了轰炸。这就是我在朝鲜战争中得到的第一次教训。”

  无声的命令

  战争意味着流血,也意味着死亡。可是敌人无情的炮火,并没有使他们退却。“在部队向南推进的过程中,我有一次正好坐了火车。当时敌人的炮火封锁很厉害,火车都是在晚上11、12点才开的。将近天亮的时候,火车到了一个小车站。突然,四架敌机飞了过来!我和车厢里的战友们都赶快往山坡上的防空洞跑。我们跑到山边的时候,突然之间看到一节车厢着火了,我们谁也没有领到命令,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回跑,把车厢里的军需品和通讯设备抢救下来。在敌机猛烈的扫射下,子弹与我们擦身而过,谁都没有退却。”曾达英回忆道,“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在看到车厢着火的那一刻,我们什么都没考虑,一心只想把物资抢救下来,就算炸弹炸到身边,子弹扫射到身旁都没有畏惧。” 

  停战的夜晚

  在金城反击战中,曾达英所在的54军进行了快速穿插,在志愿军英勇的奋战下,整个战线向南推进了40公里。在这个前提下,“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惊慌失措,请求要停战。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于当天22时生效。

  曾达英听到停战消息时是在当天下午5点多,“当时我在前线的战壕里,听说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晚上9点开始,不准再打一枪。5点多的时候,枪炮声还是很密集的,8点钟开始,枪炮声逐渐稀少了,到了9点,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整个前线非常安静。”曾达英和战友们纷纷跑出防空洞和战壕,大声欢呼、兴奋交谈,互诉激动之情。

  朝鲜的前线几年来枪炮声不断,停战后的这个夜晚显得异常宁静。曾达英在跟战友告别后独自走出防空洞,躺在山坡上望着天空,回忆起自己在朝鲜的点点滴滴:“我是师部通讯员,在这次反击战中,除了传达命令,还要负责护送师政委耿青和科长翟边前往前线指挥所。当时我们两套军装都绑上了布条,我们把它叫做‘死牌子’。上面写着姓名、部队番号、籍贯,是方便收尸的时候知道你是哪个部队,每个人上前线的时候都带着这个布条。在金城反击战前,我还写了封信给我的母亲,告诉她,我和我的三哥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再给她写信。因为我马上就要上前线,这可能是我最后的一封信了。我们兄弟俩是瞒着母亲去朝鲜的,写这封信是为了不让她担心。”曾达英回忆道。

  停战以后为了清理战场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曾达英继续在朝鲜度过了5年的时间,“我的整个青春,都在朝鲜度过的。今天回忆起60年前的朝鲜战争,我深感沉痛。在战斗光荣牺牲的同志,我借此机会向他们致敬。”

  (本报记者 丘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