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同》之协约精神:谋求合意

 南方在野 2014-12-08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但在墨家看来,这个说法缺乏逻辑,有些矛盾。因为“和”的本质就是一种同,准确地说,“和”即是一种“合同”,一种合意。如果人群没有必要共识,不取得合意,则连家人都“不能相和合”, 百姓也就不共戴天了。实际上,所谓的“和而不同”是不存在的。要想求和谐社会,就必须尚社会合同,谋人民合意。墨子回忆人类社会之初,说: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尚同上》)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尚同中》)

“此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尚同下》)

大意是:古代人类刚产生,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纵观人们的言语,天下人无不说自己代表正义。一个人有一种正义,两个人就有两种正义,十个人就有十种正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正义。人越多,所谓的正义也就越多,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正义对,别人的正义错,相互批评。父子兄弟相互怨恨、憎恶、仇视,不能相和合;天下的百姓,都拿着水火毒药相互亏害。他们有余力,不能相互帮助;有余财,宁愿烂掉,也不肯相分;有良道,宁愿藏匿,也不肯相教。天下那个乱。就像若禽兽一样。于是明白了天下乱的原因,是人民没有政长来统一天下的正义。每一个人都肯定自己的正义,批评别人的正义,重则发生斗殴,轻则发生争吵。所以天下人就想统一天下的正义了。

墨子的这段话意在说明:个人言论可以自由,但社会正义必须统一。因为,手握武器的人,无不说代表正义,但人人都以自己的正义为绝对真理,并一统江湖,那么天下就并无正义,只有相互怨恨、憎恶、仇视、亏害,天下之乱与禽兽无异。

世人论墨,颇多污辞。很多人将文中的关键字“义”,解释为议论的“议”,并进一步曲解,说墨子“一同天下之义”,乃是统一思想、钳制言论。其实,“义”是墨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 是“正义”、“公义”的意思。墨子“一同天下之义”, 只是主张统一天下的正义,并未主张消灭天下的异议。墨家是提倡自由表达,百家争鸣的。所谓兼相爱,必有理相商,有道相教。人人平等,自由和平地表达,提出自己的主义,并且相互批评,这本无伤大雅。墨家的文化纲领“非儒”,哲学纲领“非命”,反腐败纲领“非乐”,军事纲领“非攻”,无一不是独立批评与自由争鸣的典范。墨子自己就是自由批评的大师,断无反对自由批评之理。墨家一向提倡独立批评,以真理为师,不盲从。《经下》指出:“ 诽之可否,不以众寡,说在可非。”《经说下》:“论诽,诽之可不可,以理之可诽,虽多诽,其诽是也;其理不可非,虽少诽,非也。今也谓多诽者不可,是犹以长论短。”在墨家看来,自由批评,言论自由是永远的真理。《经下》篇认为那些反对言论自由批评自由的人已经进入了一个悖论:“非诽者悖,说在弗非。”《经说下》:“非诽,非己之诽也。不非诽,非可非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诽也。”

“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 实践教育了人们,大家都有了这样一个共识,这是崇尚社会合同,求取人民合意的一个起点。那么,又如何求取人民之间的合意呢?墨子认为,人们可以民主选举各级政长,来从事“同一天下之义”的组织工作。这个工作的要点,首先是自下而上地“总天下之义”,《尚同下》说:

然则欲同一天下之义,将奈何可?……

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曰:“若见爱利家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家者,亦必以告。”……

家既已治,国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国之为家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乱,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义,以尚同于国君,国君亦为发宪布令于国之众,……

国既已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国,而非人之国,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

这个过程,很是有“人民立宪”的味道。人们选举政长,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制宪委员会”。首先,发布公告,广开言路,确保民意民情通达。其次,采用归纳的方法收集人民合意,总一家之义,总一国之义,总天下之义,并且将之公布于众,一直总到上帝的意志那里,没有违背上天兼爱百姓的自然法,于是将之确立为“联邦宪法”, 成立了合同。

在人类社会中,“合同”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然的理性状态,但合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生于没有合同。而没有合同,又源于大家没有必要的共识,缺乏合意。社会合同关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自然状态丛林发展的终结,必需谋取人们之间的合意。所以,崇尚社会合同,谋求人民共识,是当务之急。通过选政长,总民意,得共识,订立合同,这就是墨子的民意归纳法。

墨子所说的“同一天下之义”:包括两个过程,其一,是选立政长,“总天下之义”,求取人们之间的共识,达成合意,建立合同关系(即上文所讲到的谋求人民合意);其二,是设立裁判,用合同关系来规范天下(即下文所将要论述的遵从司法裁判)。

南方在野相关系列文章:

尚贤》略述

尚贤》之强国精神:和谐崛起

尚贤》之法制精神:“举公义,辟私怨”

尚贤》之平民精神:启动“贤”的竞赛

尚贤》之人本精神:富贵敬誉——兼论墨子的“众贤”需要理论

尚贤》之实利精神:察能量功

尚同》略述

《尚同》之共处精神:崇尚“合同”

《尚同》之协约精神:谋求合意

《尚同》之法制精神:遵从裁判

《尚同》之民主精神:天下为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