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品沉香以及混淆品的简易鉴别研究

 师德量 2014-12-09
正品沉香以及混淆品的简易鉴别研究
时间:2013-03-11   来源:中国沉香网编辑整理      点击:1990

摘 要: 用零阶导数光谱、薄层层析特征对正品沉香和非习用沉香进行 了比较研究,为正品沉香与非习用沉香准确鉴别提供了一个依据。

沉香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名贵中药材,系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Aqu 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及沉香 A. agallocha Roxb. 含树脂的木材,前 者习称国产沉香,后者习称进口沉香;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1] ,后者挥发油含量比较高(约13%)[2],又因较为常用而称为习用沉香。近年来, 由于沉香价格大幅度上涨,有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进口非习用沉香,代替习用进口沉香 ,造成严重不良的后果。临床上,病人在服用后较短的时间内,立即表现出胃肠严重痉挛、 腹痛、腹泻甚至造成虚脱,同时还伴有上呼吸道、口腔内膜、脸部等部位过敏、充血等症状 。近年来,有人分别报道了沉香的 TLC 和 UV 一阶导数光谱鉴别[3,4],但由于 所用条件不同,图谱时有繁杂不易重复,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我们对沉香及其非习 用沉香的导数光谱、薄层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找到了一个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特 介绍如下:

1 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沉香药材由广东揭阳购得(1#,2#);沉香药材对照品(3#),由中国药科 大学生药室金蓉鸾教授提供。试剂均为AR级。

1.2 仪器:岛津 UV-265 型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日本),3用紫外线分析仪(上海顾材电 光仪器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1.1 零价导数光谱法:将上述3种实验药材分别粉碎,过 40 目筛。分别取粉末 1 g, 加 95% 甲醇 20 mL。超声提取 30 min,静置、冷却,过滤,取滤液适量,用 95% 甲醇稀 释至含生药 2 mg/mL,在 UV-265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 190~300 nm 范围测其零阶导 数光谱图。扫描速度 800 nm/min,狭缝 2 nm。

2.1.2 薄层层析法:取上述药材粉末 1 g,加入石油醚 (60 ℃~90 ℃) 20 mL,超声提 取 30 min,静置冷却,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 (60 ℃~90 ℃) 溶解,即得。各 取供试品溶液 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苯-丙酮 (9∶1) 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 nm) 下检视。

2.2 结果:2 种供试品沉香与沉香对照品的紫外光谱见图1,薄层层析见图2。

图1 甲醇提取物的对照紫外光谱图

图2 石油醚提取物的对照薄层图

3 讨论

3.1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1#与3#对照品沉香的零阶导数光谱图、薄层层析荧光斑点 相似,2#沉香与3#对照品则存在很大的差异,即2#沉香的零阶光谱图在 (284±2 nm 处有较强的吸收峰,而 1# 沉香、3# 对照品则没有。

3.2 为了确认这个结果,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1)用气质联用色谱仪分析 1#,2# ,3# 对照品沉香。结果显示 1#,3# 对照品沉香均含有可信度达 89% 的沉香特征成 分,即沉香螺醇;而 2# 沉香则无此特征成分。2)药理试验表明,1# 样沉香能促进胃 肠蠕动,2# 样沉香能使胃肠激烈蠕动,并粪便中伴有大量的水样性物质,进一步说明两 者之间的药效差异。

3.3 我们已用该方法鉴别了多批 沉香原料,符合上述结果的为正品沉香,用药安全。因此 ,我们认为,本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沉香原料的检验应在现行药典的基础上,增加零阶 导数光谱法和薄层层析法鉴别,以保证用药安全。但 2# 沉香中的致泻、致过敏的成分尚 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在沉香木中采香的过程
时间:2013-11-20   来源:中国沉香网编辑整理      点击:3329

 

 

目标是这一颗树上的小洞

 

 

敲开树木上小洞的样子

 

 

截取之后开始勾出白木

 

 

钩完白木之后的样子

 

 

白木差不多都被剔除了

 

 

最后是被截香后树的样子 

 



沉香的化学成分与鉴定
时间:2013-07-30   来源:中国沉香网编辑整理      点击:6154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40%~50%)经皂化后蒸馏,得挥发油l3%,其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Agarospi—rod、沉香醇(Agar01)、沉香呋喃(Aga—rofu—ran)、二氢沉香呋喃、4一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Nor—ketoagar0—furan)、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Selinane)、沉香醇等。

 

l.白木香:从含树脂的木质部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三种沉香螺旋烷类倍半萜—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旋醇,又从含树脂木质部挥发油中分得两种沉香呋喃类倍半萜一白木香醇和去氢白木香醇。

 

2.沉香: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经皂化后蒸馏,提挥发油。黄花梨手串其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旋、沉香醇、沉香呋喃、二氢沉香呋喃、4一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中国药材学:    (1)国产沉香心材中分离得白木香醇(baimuxin01)、去氢白木香醇(dehydrobaimux—in—01)、白木香酸(baimuxinic acid)、白木香醛(baimuxinal)、沉香螺萜醇(agarospir01)、异白木香(isobaimuxin01)、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P—methoxybenzylacetone)、茴香酸(anisic acid)及l3一沉香萜呋喃(13一agaro{u—ran);9个色酮类化合物,为6一羟基一[2一(4一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一(2一苯乙基)色酮、6一甲氧基一2一(2一苯乙基)色酮、6,7一二甲氧基一2一(2~苯乙基)色酮、6一甲氧基一2一(2一(3 一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一羟基一2一(2一苯乙基)色酮、5.8一二羟基一2一(2一对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及(6,7一二甲氧基苯乙基)色酮。挥发油中含倍半萜化合物呋喃白木香醛和呋喃白木香醇。  (2)进口沉香含油树脂。其醇浸提物(达48%)经皂化后,通水蒸馏得挥发油约l3%,油中含有苄基丙酮(benzyl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倍半萜烯醇等;蒸馏后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hy—dro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

 

受霉菌感染的沉香的挥发油中分离得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d、沉香萜醇(agar01)、α一及β一沉香萜呋喃(a一.b一agarofuran)、二氢沉香萜呋喃(dihydr0~agarofuran)、去甲基沉香萜呋喃酮(nor~ketoagar-ofuran)、4一羟基二氢沉香萜呋喃(4一hydroxydi—hydroagarofuran)及3,4一二羟基二氢沉香萜呋喃(3,4一dihydroxydihydroagarofuran)。又据报道,未受霉菌感染的沉香的挥发油中,尚分离出沉香萜醇、芹子烷(selinane)等萜类化合物以及癸烯的异构物.并含鹅掌楸碱。 来源《中药瑰宝沉香》



 

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时间:2013-09-02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点击:1442

摘要 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白木香种子的挥发油,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弱抗MRSA活性,并用GC2MS技术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学成分。

关键词 白木香;种子;挥发油; GC2MS;抗菌活性

 

瑞香科白木香Aquila ria sinensis (Lour1) Gilg是生产药用沉香的植物资源,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植物〔1〕。沉香作为名贵的香料和药材自古以来就得到广泛的应用。天然白木香由于长期采伐,资源已经越来越少,现多采自人工种植。白木香树每年产大量种子,近年来随着白木香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种子资源日渐丰富。目前白木香种子只有少部分用于育苗,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2resistantS taphy lococcus aureus, MRSA) 等耐药菌株的出现。MRSA对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抗感染中的难题。因而解决MRSA 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医药界的重要任务。本研究组在海南热带药用植物抗MRSA活性筛选过程中,发现白木香种子挥发油显示了一定的抗MRSA活性,并通过GC2MS 技术分析测定了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白木香种子样品于2006年6月采于文昌沉香种植基地。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戴正福副研究员鉴定。凭证标本(No1 AS200606)存放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112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美国惠普公司的HP6890 /5973GC /MS联用仪。色谱柱为HP2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ne ( 3010 m ×250μm ×01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减压浓缩使用Buchi Rotavapof R2200 旋转蒸发仪; 硫酸卡那霉素(上海生工有限公司) ;氟康唑(贵州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A050314204)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  样品处理 晒干种子样品5716 g,经粉碎后用石油醚浸提三次,每次用超声波提取15 min,合并石油醚提取液,回收石油醚后得到黄色透明油状物1219 g,得率为2215%。

 

114  GC2MS分析条件 程序升温:柱温50℃,保留1 min, 5℃/min升温至280℃,保持20 min,气化室温度250℃。载气为高纯He ( 991999% ) ;柱前压5108 p si,载气流量210 ml/min;进样量1μl (丙酮溶液) ;分流比40∶1。 离子源为E I源,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16μA;倍增器电压1871 V;接口温度280℃;质量扫描范围为10 ~550 amu。

 

115  菌株与培养基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55(methicillin2resistant S taphylococcus aureus, MR2SA)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保藏;白色念珠菌Cand ida albicans购于海南省药品检验所。MRSA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 5 g,琼脂20 g,定容至1L, pH710~712, 1 ×105 Pa灭菌20 min;白色念珠菌采用YPD培养基〔4〕:葡萄糖20 g,胰蛋白胨20 g,酵母粉 10 g,琼脂20 g,定容至1L, pH 710, 1 ×105 Pa灭菌20 min。

 


116  抗菌活性的测定〔5〕 将种子挥发油配成浓度为50 mg/ml的样品溶液,选用直径为6 mm的灭菌滤纸片,滤纸片分别加样品溶液50、60、70μl,每个梯度重复三次,待溶剂挥干后,将已点样的滤纸片贴于已涂供试菌悬液100μl (菌液浓度105 ~107 cfu /ml)的琼脂培养基上,放置20 min后,再放入培养箱37℃无光照培养, 24 h后测其抑菌圈大小。MRSA以硫酸卡那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白色念珠菌以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

 

2  结果

211  GC2MS分析结果 通过HPMSD 化学工作站,结果Nist 2005标准质谱图库和W ILEY275质谱图库进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

 

分析结果见表1。

  从白木香种子挥发油中共检出23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含量占总油的87163%。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23161% ) ,较高的有壬二酸双212甲基丙酯( 13176%) 、92氧代2壬酸丁酯( 13102% ) 、92氧代2壬酸乙酯( 4141% ) 、油酸(3158% ) 、亚油酸乙酯(3165% )等。白木香种子挥发油检出有棕榈酸、肉豆蔻酸和油酸等脂肪酸以及2, 42二叔丁基苯酚在沉香药材中也有发现〔6〕。但本次研究中未发现沉香特征性成分,也未发现沉香中常见的倍半萜类成分

 

212  活性测定结果 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挥发油对MRSA有微弱抑制作用,增大挥发油浓度,抑菌圈并未增大(表2) 。对白色念珠菌则没有表现出活性。

3  讨论

      近年来海南和广东等地的白木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产大量的种子,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香种子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活性。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且突变速度极快,被称为“超级细菌”,已成为难题。研究结果为白木香种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作者:刘 俊,梅文莉,崔海滨,吴 娇,戴好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