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人体生命的两套生命体系

 清静自然101 2014-12-09

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人体生命的两套生命体系,决定了人体生命的两套生理系统。

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

 

(一)脏腑与藏府

1.父母遗传下来的有形实体称为脏腑,即五脏六腑。如:

(1)心 “心主血脉”(包括心、血、脉)就是有形解剖生命体的生理功能。

心主营血,而小肠则是产生营血的器官。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又说:“血者,神气也。”《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营血来源于水谷,而这个消化吸收的功能就在小肠,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所谓“化物”,就是消化水谷,泌别清浊的功能。浊气由大小便排出,清精之物则由小肠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血脉中。故曰心与小肠为表里。进入血脉中的水谷精微有五味,而舌辨五味,故曰心开窍于舌。

(2)肺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是肺解剖生命体的生理功能。

如《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天年》说:“呼吸微徐,气以度行。”《灵枢·动输》说:“胃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灵枢·五十营》说:“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3)脾 脾主运化、统血是脾解剖生命体的生理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按《荀子·富国篇》杨倞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又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素问·经脉别论》说:“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按:即由小肠经门静脉入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按:由肝入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按:入肝心之静脉血,变成肺动脉血,与吸入的天气化合变为动脉血而运输到全身。)。毛脉合精,行气于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这就是古人通过解剖认识到的脾主化主运作用。而水谷化生营血,故曰脾统血,谓生营血之源也。饮食由口而入,故曰脾窍为口。《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这是从解剖上说明脾胃藏府表里的关系。《内经》之后的医家对此也有发挥,如华佗《中藏经》说:“脾者,土也,消磨五谷寄在其中。”王叔和《脉经》说:“脾磨谷能消食,荣身,性本温。”明代章潢《图书编·脾藏说》:“脾之于胃为转磨也;化其生而归熟也;食不消脾不磨也。”

(4)肝 “肝藏血”“藏魂”的理论发生于解剖学。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由小肠吸收来的营血物质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藏储藏起来。恽铁樵《生理新语》说:“惟肝含血管最富,故取生物之肝剖之,几乎全肝皆血……故肝为藏血之脏器。”《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故曰肝胆藏府表里相连。从生理来说肝胆是相合的,如《灵枢·本输》说:“肝合胆。”《素问·奇病论》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灵枢·天年》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从病理来说肝胆也是相合的,如《素问·痿论》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

(5)肾 “肾合膀胱”“肾主水”说源于父母遗传生命体。

从解剖学来说,肾与膀胱有输尿管相连,故曰“肾合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灵枢·五味论》说:“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灵枢·本输》说:“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灵枢·刺节真邪》说:“茎垂者,身中之机……津液之道也。”都说明膀胱是藏水液的。《灵枢·本输》和《灵枢·本藏》都说“肾合膀胱”,故曰“肾主水”。中医所说的肾,不是西医解剖的肾,是一个系统,将睾丸归属于肾,故曰“肾主精”。肾精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二八……精气溢泻。”又说“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肾主生命体的生长、发育。

2.自然遗传下来的无形虚体称为藏府,即神魂魄意志,上应五运六气。如:

(1)心 “心主神明”就是无形生命体的生理功能。自然界太阳主神明,人心主神明。所谓在天为玄,玄生神是也。

(2)肺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治节”、“藏魄”是肺无形生命体的生理功能。

《内经》认为,肺为天而通天气,谓“天食人以五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天气下降,故曰肺主“肃降”。天气充斥宇宙而散发,故曰肺主“宣发”。肺和皮都有呼吸功能,呼则出,吸则入,呼吸出入就有宣发功能。气含水分,气寒则凝聚为水,气热则水化为气,故曰肺主“通调水道”。对于“肺主治节”,李如辉的解释最好,他从“呼吸节律”、“心搏节律及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的比例”、“卫气节律和寤寐节律”三个方面作了阐发,是“以上生理节律的调控,构成了肺主治节的生理内容”。我们还认为,“肺主治节”的关键是“肺主气司呼吸”所致,气是人体的动能,是生命体的动力,此动力的大小与是否均匀,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生命的各种生理节律。因为肺和皮、鼻都主呼吸,故曰肺主皮、开窍于鼻。大肠放屁排气,故曰肺与大肠相表里。总之,都与气又关系。

(3)脾 脾主升、藏意是脾无形生命的生理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地食人以五味。”天气下降,地气上升,脾为地,故曰脾主升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脾为什么能升清?因为天气下降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所以脾主升是有条件的,是被动的。关于脾藏意,注家多从记忆、注意、意度、思维、推测等方面注释,也有欠妥。意,《说文》说“从心,从音。”徐锴作“从心,音声”。意是心音,那么心音是什么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原来心音反映的是神气。为什么脾意能反映出神气呢?因为脾统血,营血来源于脾胃,“血者,神气也”,“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这才是脾藏意的本意。所以佛家六根说以意根终总,气功以意为宗。

(4)肝 “肝主疏泄”的理论则发生于自然遗传生命体的生理系统。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其应春……其数八。

发生之纪,是谓启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春有鸣条律畅之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王冰注:“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古陈字。”张景岳注:“启,开也;生命科学:两套生命体系与生理系统,布也。布散阳和,发生万物之象也。”《内经》据此建立了春——木——风——肝的对应式构思。这一构思在其它古籍也有记载,如《尚书·洪范》曰:“木曰曲直。”《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其器疏以达……盛德在木。”“‘曲直’……引申为……条达、舒畅……”。“‘条达’即木之枝条舒张、伸展、畅达姿态的摹写。”所以李如辉先生说:疏泄,即“通畅”、“和畅”、“舒畅”之谓,“执木之特性便可推衍出肝主‘疏泄’的结论。”肝胆合气,内寄少阳相火,乃人身之一轮红日,故胆募穴名日月。经曰“目为日”,故曰肝开窍于目。

(5)肾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肾主蛰”的观点,即来源于自然遗传生命系统。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通于冬气”,即是从藏气法时来论述的。肾应冬,而冬日“蛰虫周密”(《素问·脉要精微论》),天人一理,类比推理,故曰“肾者主蛰”。蛰是指自然界昆虫、兽类的冬眠现象,寓潜藏、封藏、闭藏等义。那么其潜藏的实质是什么呢?《周易》乾卦卦爻辞为我们作了回答,曰“初九:潜龙勿用。”为什么不用呢?《象传》说“阳在下也”,原来是指阳气的潜藏。并由此推导出“肾主纳气”的作用。

(二)两套阴阳体系

1. 胸背为阳,腹为阴

《素问·金匱真言论》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阴中之太阴,肾也。”

《灵枢·阴阳系日月》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当为阳字)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即手三阴三阳经和足三阴三阳经。

这是以解剖为主的胸背和腹分阴阳。

2.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为阳(当为阴字)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即五运六气学说中的三阴三阳,不分手足。

这是以自然为主的春夏秋冬分阴阳。阴阳之征兆在水火,以水火释之更清楚。春为温火,故为少阳;夏为热火,故为太阳;长夏、初秋为雨季,故为太阴;冬为旱季,故为少阴。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即属于此类,不能用手足三阴三阳解释。

(三)两套五行体系

1.五方五行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其日甲乙……心主夏……其日丙丁……脾主长夏……其日戊己……肺主秋……其日庚辛……肾主冬……其日壬癸……”《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肝……其日甲乙;心……其日丙丁;脾……其日戊己;肺……其日庚辛;肾……其日壬癸。”如此则甲乙为肝木,丙丁为心火,戊己为脾土,庚辛为肺金,壬癸为肾水。

对十二支来说,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辰戌丑未为土。

2.运气五行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又说:“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这就是说,甲己为土,乙庚为金,丙辛为水,丁壬为木,戊癸为火;子午为火,丑未为土,寅申为火,卯酉为金,辰戌为水,巳亥为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