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老包书屋 2014-12-09

 

文言文翻译技巧

教学内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学习及训练

教学流程:

一、文言翻译的原则

1、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 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3、翻译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③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

④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二、翻译的方法:

 

1、“字字落实”之“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线的词语)

1、陈涉及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2、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史记·儒林列传》

3、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字字落实”之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练习: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3、“字字落实”之  换

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可烧而走也     

3、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

4、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思厥先祖父,斩荆棘,暴霜露,以有尺寸之地      

 

4、“文从句顺”之   调

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石之铿然有声者

     以勇气闻于诸侯

     甚矣,汝之不惠!

微斯人,吾谁与归?

 

5、“文从句顺”之  补

例:

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    )不肯受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果地震(     )陇西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练习: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曹刿论战》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陈涉世家》

 

6、“文从句顺”之  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注意:我们是在“直译”--“留删换调补”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意译”--“贯”。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练习:

1、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6、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7、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05年全国卷)

8、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06年湖北卷)

总结:二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三、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1、审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  将文言文句 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六种翻译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  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誊写过程注意“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 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字。

 

例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

译文①:

    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

    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要弄清的几个词: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干:求;以为:古今异义,此处的意义是“以之为。;举:推荐。)

 

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三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刘基《郁离子》)

①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②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固定句式:

(1)“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2)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3)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4)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5)“……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6)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7)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8)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9)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翻译口诀

             古今汉语多通译,单音变双更合理;

             实词翻译忠原文,虚词表达顺语气;

             交代解释加衬字,专用名词不翻译;

             通假之字用本字,特殊句式归位译。

 

 

祝你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