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2)

 昵称19594194 2014-12-09

  先秦儒学经历了孔、孟、荀三家的发展,至战国后期成为诸子中的显学。正当它可以在统一的秦朝发挥作用时,却遇上了秦始皇,要反儒家之道而行之。秦国用商鞅变法,国富兵强,始皇执政,吞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和一系列法律制度,是有历史贡献的,“汉承秦制”,有些好的成果延续下去了。但他迷信武力,以为有强大政权军队,天下固若金汤,开万世基业,便废弃孔子之道,严刑酷法,刻薄寡恩,滥用民力,偶语《诗》《书》者弃市,焚儒学和百家之书,坑杀议政的儒士460人,结果传之二世而亡国。贾谊《过秦论》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始皇不实行孔子仁义之道,而以残暴临民,不懂得得天下和治天下要用不同的方略,这就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汉立之初,刘邦和陆贾有一番“马上得天下能不能马上治之”的讨论,陆贾认为“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所以不能废弃六经。贾谊和陆贾都看到国以民为命脉,治国要礼法并重。到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为国家指导思想,强调大一统,把儒家经学升为官学。《五经》之学发达,制定新的礼乐制度,贯彻于政治、教育与社会民俗。实际上是儒法并用。汉代《孝经》流行,提倡以孝治天下,又与西域交流(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遂出现盛世气象。汉代的贡献是建立了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格局,确立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董仲舒在提倡五常的同时又提出三纲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宗法等级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不是孔孟的仁和思想,又把三纲与五常嫁接在一起,带来儒学的过度政治化弊病,减损了它的仁爱忠恕精神。汉代末年,政治腐败,特权世袭,名教礼法成为教条,民不聊生,人心离散,遂有黄巾起义,三国鼎立,国家分裂,出现魏晋南北朝的乱世。

  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宁。佛教兴盛,道教壮大,玄学流行,中华文化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儒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新的格局在不断调整中,儒学如何与佛老相处尚未厘清,儒道佛三教既冲突又融合,处于探索之中。国家不能统一,故乱世多于治世。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多民族关系趋向和睦。一方面儒学在吸收佛老中复兴,建立科举制度并编纂《五经正义》;另一方面佛老开始吸收儒学,出现中国化的禅宗,形成文化主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和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鼎立与互补的新格局,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中国文化走向东亚与西域,出现新的盛世。唐代的贡献是展现了儒家开放包容的品格和宏大气象。唐太宗确立了儒学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发挥佛、道教安宁民心、改善民俗、稳定秩序的作用。他在《贞观政要》中说:“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唐太宗既有武功,又懂文治。他依据孔子儒家的思想,能够用贤纳谏(如重用魏征),修身崇俭,均田薄赋,改善民生,繁荣商业,建立学校,实行科举,尊重华夷,巩固边防,沟通中印,为盛唐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唐末政治腐败,厚征巨敛,民生凋敝,外有藩镇,内有党争,遂导致五代十国乱世五十余年。

  宋元明清时期,四书重于五经,形成十三经格局。三教合流达到理论层面,在融会佛道中出现新儒家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并且社会生活中礼法成为生活方式,使四朝保持礼义之邦,皆有繁荣时期。但礼强仁弱,天理强人情弱,内圣强外王弱,常常忽视民生之本,故不断有离乱发生。宋儒太重心性之学,于是出现反弹,兴起实学思潮,强调经世致用、明体达用。北宋大儒张载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志士仁人的座右铭。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在鼓舞着中华精英为国家建功立业。成吉思汗未接触中华文化时,凭借游牧铁骑西征列国,建立横跨欧亚军事大国,表现出扩张战争的残酷性、野蛮性。高道丘处机西行雪山会见大汗,用儒家“敬天爱民”和道家“清心寡欲”劝诫之,减少了杀戮。元朝采用了儒家礼义教化,推崇四书,认同华夏正统,仍有国运近百年。明清之际,顾炎武敏锐察觉到儒学精髓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肉联系,指出“亡国”与“亡天下”不同,“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天下就是整个民族文明的灭亡,所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中期则有戴震反对道学,批判“以理杀人”。但乾嘉以来,由于文字狱大兴,学人远离经世之学而把精力转移到考据学上,致力于经典文献整理和文字考订、音韵、训诂上,虽在学术史上有重要贡献,但脱离现实关切,不能使儒学义理与时俱新,加上科举考试落入八股,读经成为利禄的敲门砖,儒学的精神生命日益萎缩。

[责任编辑:孙宗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