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人如何防便秘(防病天地)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14-12-09
      中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便秘看上去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给患者身体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是严重的。

    便秘对身体的危害便秘可直接引起患者腹胀、不思饮食、睡眠不安、精神萎靡,严重者可致粪块性肠梗阻(急腹症之一)。另外,便秘还可导致许多并发症,例如:粪块挤压肠壁血管,使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痔疮;排便时过度用力可使肛门脱垂或发生肛裂。由于排便困难,肛门疼痛,使得不少中老年人一到排便时就感到畏惧,以致不敢按时、及时排便,更加重了便秘的程度,导致习惯性便秘。

    据报道,长期便秘与大肠癌有直接关系。粪便是消化道内容物被细菌分解的一些终产物,其中包括糖类代谢产生的乳酸、醋酸、二氧化碳及沼气,脂肪代谢产生的脂肪酸、甘油、胆碱,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吲哚、硫化氢、组织胺等,还有肠内细菌产生的毒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如果长期停留在大肠内,就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刺激,而长期慢性的不良刺激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便秘患者由于体内的肠道毒素不能随粪便排出而被吸收,往往还会引发头晕、头痛、周身无力、神经衰弱等症状。

    中老年人常有心脑血管疾病,如排便时用力过大,会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心跳加快,进而引起急性心梗、心力衰竭或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中老年人易便秘的原因首先,中老年人的消化机能减退,食量较少,渣滓自然也少了,结肠的粪便也相应减少,直肠黏膜受不到富含纤维素粪块的充盈扩张和机械性刺激,不易引起排便反射,长时间地缺乏便意就造成了便秘。其次,中老年人消化道的分泌机能减退,肠道黏液分泌减少,会造成粪便干结,不利于排便。再次,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喜静不喜动,长时间坐位工作和卧位休息,使得胃肠蠕动减慢、变弱,缺乏推动胃肠内食物及渣滓前进的动力,造成便秘。第四,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排便过程中的肌肉张力的协调性也逐渐衰退,排便缺乏肌力。第五,排便是一种神经反射现象和过程,正常年轻人当粪便由结肠蠕动推人直肠后,直肠上的神经受到刺激,随后把信息通过脊髓、丘脑传人大脑,引起排便反射,产生便意及排便动作。而中老年人对这种反射的敏感性减弱,加之由于忙于其他事务,忽视便意,不及时排便,就会使便意消失:日久也会使直肠对排便的敏感性逐渐减低。

    防止便秘的方法①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开始时不管有无便意都要按时上厕所。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到了固定时间就会自然出现便意,也就很容易完成排便。排便时间以清晨起床后或晚间睡前为宜,因为这些时候时间较充裕,便于主动安排。②每天晨起后先饮1杯凉开水或淡盐水及蜂蜜水。这样胃肠可得到及时的洗刷清理,大便也不易淤积干结,并能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要养成每天饮水的习惯,以补充身体排泄和蒸发的水分,保持胃肠道腺体的正常分泌,维持肠道内渣滓的前行蠕动。③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粗粮、水果等。纤维素可以使肠蠕动增快,排便通畅。常进食一些润滑胃肠的食品,如蜂蜜、芝麻、核桃仁、葵花籽等,特别是核桃仁,温而不燥,还可滋补肺肾,每晚睡前服5个,连续服用,可使排便滑润通畅。④增加运动量。合适的运动量可增强体质,使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同时也能提高排便反射的灵敏性,并调动机体的一些生理机能参与排便活动。中老年人要经常做一些身体力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每天活动半小时到l小时。还要注意加强腹肌锻炼,如做仰卧起坐、蹲起运动、直立踮脚跟等动作,坐位长久者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如能长期坚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⑤中医提倡的“擦丹田法”可防治习惯性便秘。其具体做法是:仰卧,腿稍屈,两手相叠置于右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进行绕圈推按,至左下腹时做深而慢的揉按。每次按摩40圈,每天早晚各1次,以后可逐渐增到每次100圈。⑥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可采用热水熏,外加按摩的体疗方法。做法:在洗净的便盆内倒满70℃左右的热水,坐在盆上熏蒸,同时以两指揉鼻翼两旁的迎香穴,一般20分钟后即可排便。⑦如果5天左右未解大便、大便干结较重难以排出,为避免老年人排便时发生意外,要到医院用肥皂水或开塞露灌肠,将硬结的大便排出后再服一些润肠缓泻药,如麻仁丸。中老年人不易长期服用导泻药,因为中医认为中老人便秘属肾阴虚,即身体津液亏损.如长期服强烈的导泻药品,会使津液亏损更重、加重病情。(林荣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