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辛巴的只言小思95(小议青啤)

 樾ZHUO 2014-12-09

华尔街的百年证券交易史告诉我们,超级大牛股不是高科技、不是某某时新概念,而是那些与人的需求息息相关,产品一直被人反复消耗的消费与制药企业。

只有持续稳定发展的长寿型企业才能让长期持有的人赚最多的钱。

青啤有成为这种企业的潜质,或者说,它正在路上,因此,青啤无疑应该是一只值得长期关注的股票。

不幸的是,现在的青啤已经不是那么便宜了,在35元以上的价位买入,短期可能赚不了多少钱,还可能频遭套牢的伤害。

博友水是谁的谁问说青啤已经接近我的目标位了!你还有兴趣吗?

说实在的,尽管长期看好青啤,但理智告诉我,目前的价位依然不能给我安心的感觉,所以,我依然是一股也不会买的。

我可以说一下我的目标位(当然啦,这个目标位我并不一定会执行,而且可能随着企业与市场的变动而调整):

30元以下进入基本安全区,我会买入一点做观察。

25元上下进入肯定获利区,我会建中到大仓重点关注。

20元以下进入绝对安全区,我会不断增持到第一重仓。

简单分析一下:

从历年数据分析可知,青啤第三季的每股收益就是全年的每股收益。2010年青啤三季报收益为1.13元,今年估计也就是1.1元上下。以周五收盘价34.9元计算,目前动态市盈率约为30倍。

30倍是高估还是低估呢?与市场中大部分高估的股票相比,30倍市盈率的青啤当然不是高估的。

但是,不高估不代表以目前价位买就是安全的,不高估同样不代表能够从中赚钱。很多股票就是在一个合理估值区间长期来回波动,如果买在合理偏高位置,可能长期套牢都不赚钱。

在长期看好青啤未来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理智冷静地分析青啤的经营状况,然后再来进行估值。

对于这种价值型的企业,在估值上要少看相对估值,多看绝对估值。

首先,从销售收入分析,过去三年,青啤一直以9-12%的速度增长,速度并不快。只要其最大竞争对手雪花啤酒还在强势发展,青啤就很难出现超高速的增长,因此,青啤这种稳定缓慢的增长仍将持续下去。

对于增长速度较慢的企业,绝对不能给予过高的市盈率。

其次,从净利润分析,2008年每股收益0.53元,2009年每股收益0.95元,增长了80%,有高增长的态势,但我们仔细分析可以看到,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进口大麦的价格下降,以及中高端产品占比提高,才导致了利润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内部挖潜式的利润增长,远不如销售收入的增长来得靠谱。销售收入代表着市场份额、代表着真正的市场需求,销售收入的增长迟早会体现在利润上,而利润的增长再怎么调节,不管是在帐面上调节还是实实在在地降低成本提高毛利,也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当销售收入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再怎么控制成本与提高产品利润,净利润的增长终究有极限。所以2010年青啤的每股收益1.1元,相对于2009年只能增长10%上下,体现了与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步性。

股票是炒预期的,过低的速度则无法享受过高的市盈率。像青啤这样以10-15%的缓慢速度增长,30倍的市盈率是一个过高的价格。哪怕最终证明青啤是一个稳定增长的长寿型优质企业,目前来看,30倍市盈率依然是一个偏高的价格。

第三,从经营环境分析,青啤的增长隐忧已现。最近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大麦的价格不断上升,企业用电、用水及环保处理成本都不断增加,这些都将制约青啤的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对于啤酒这种行业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除非报表做假,在客观成本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想要降低成本是很难的。而提价对于啤酒这种大众消费品而言,直接后果就是影响销售,做高利润同样是很困难的。

市场是短视而现实的,当企业短期无法快速增长,不管各路机构如何长期看好,也不会给出太高的定价,毕竟大家都坐上了同一座轿子,谁也不肯为谁抬轿。

第四,从市场面分析,在交易热闹的时候,绝大部分股票都有高估的因素,接下来引发的向下调整的疯狂,都将给过早买入的人带来伤害。我们虽然难以预测市场的变动,或者说可以不预测市场的波动,但是,市场是成交狂热还是冷清,还是很容易判断的,只要看看总体成交量就很明显了,以我的切身体会来看,在市场交易顶峰的时候买入股票,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

在天使害怕交易的地方,魔鬼却蜂拥而入。

这一两年消费类与制药类的股票走得极强,而目前市场处于交易热闹的顶峰,两强相推,青啤被市场高估也是必然的。

第五,主力追踪与户均持股虽然对某些小盘股、庄股有用,但用在青啤这种中、大盘股票上,则未必有效。从第三季报分析,青啤的持股集中度大大增加,股东户数20093人,户均持股46463,集中度达到了最高值。如果某庄股有如此高的集中度,那么股价线条基本上是随便它怎么画的,但如果这样想青啤,就机械了。青啤这么高的集中度,有可能存在机构联手,也有可能是被机构过度看好,而过度买入,如此大的的买入量却依然不能让青啤随意上涨,可见心不齐,大家都抱定了低买等人推升的心理,谁也不肯轻易过多发力的。而一旦有某些机构想要出逃,引发的各路机构的信心崩溃,而导致的机构竞相卖出,其杀跌行为绝不亚于散户,毕竟大家都是人。

事实上,李旭利掌舵的重阳3期阳光私募的离场,已经造成了青啤持股机构的信心松动,近期青啤的卖出量已经明显高过前期。

综合以上几点分析,短期来看,不管是从基本面还是市场面,青啤都不具备上涨的能力,当然要想过度大跌,也不是很现实,这年头要找一家管理优秀的企业并不容易,一旦有较低的价格,就会有人抢着买入。

要想有一个安全偏低的价格,只能耐心地慢慢等待,分批买入。

牢记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同时也不要过于奢望以极低的价格买一家顶极的企业。好的交易总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并善加执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