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之六说课

 梦想教育 2014-12-09

第三节说课

 

一、说课的含义及类型

()说课的含义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过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整体设计、环节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等来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它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问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它融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便途径,是展示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窗口,也是综合考核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测评手段。

()说课的类型

常见的说课类型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

课前说课——它是一次预测性和预设性的说课活动,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

课后说课——教师在上课之后向听课者阐述自己教学得失的一种形式,主要关注教学设计所引起的教学效果的探讨和反思。

评比性说课——它是一种竞赛性质的说课活动。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最后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

示范性说课——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诸于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是一种起示范作用的说课。

研讨性说课——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先由一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其形式往往有质疑答辩式、对话式、讨论式、活动式等。

汇报性说课——这是一种由教师向上级汇报自己教学情况的说课。

指导性说课——是由水平较高的教师把自己对某一课题的处理办法、依据说给中青年教师听。

二、说课的内容

()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好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1)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2)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合理地删减或者扩展、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3)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4)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说目标

如果说教材是说课的“血肉”,教学结构就是说课的“骨架”,那么,教学目标就是整个说课的“灵魂”。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确定后,说课的整个安排,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说课时教师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目标。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①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学什么”。②“过程与方法”:是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怎样学”。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深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只有触及心灵,引起共鸣才能奏效。在三维目标中,显性的是知识和能力,隐性的是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因素不仅体现在内容中,还在于过程中。三维目标是整体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借助“知识”这个链接结合起来,通过第一个目标来实现后面两个目标,因为“过程与方法”必须经过学生的体悟才能内化。学生是在掌握了某个知识后、理解了某个问题后、运用过某些知识后,才能真正理解“过程与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有益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构建知识体系只是手段,学生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增长更重要,而合理价值观的确立又高于能力发展,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教学的主题和灵魂,绝非可有可无。说课时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如何从这三个角度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做到用词恰当,表述全面具体。

()说学情

学情是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在内的总和。对学情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说重点、难点及其确定的依据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确定重点、难点要做到三看:一看课标要求,二看教学内容,三看学生实际。尤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重点、难点一定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心理特征、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发展方向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决不可盲目地求全求高。要注意分析难点的位置、程度、成因和突破难点或分散难点的关键与措施,以及在难点的教与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说教法

就是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育理论依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

(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问的联系。

(4)要重点说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中小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教学对象来看,低年级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法或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探究研讨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从教学任务来看,感知新知时,以演示法、尝试法、实验法为主;理解新知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练习法为主。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源性知识常常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识一般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年龄学生都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要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说课者要注意说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说学法‘.

所谓的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说学法就是说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要说出其理论依据。

教授学法是被传统教育忽视的一项内容,这是传统教育的缺陷。学法指导在现今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学生“学会”,又要学生“会学”。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送真理,而好的老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教师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等。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1)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r

(2)在本节课中,教师要作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如说明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教法和学法是指怎样教的问题,是说课的关键内容。具体说课时,可合在一起说,也可不论先后说,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教为学服务,教法由学法决定。

()说过程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这一步主要是要求说课者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一般来说,可具体操作的程序有:

(1)引进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这一环节时要注意:一看选择的内容能否让学生进入新的课堂情境,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服务于课堂重点,能否牵动全体学生的心。

(2)讲授新课——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在讲授新课中,教师要阐明:①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②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③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克服;④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

(3)课堂练习——根据教材知识点的示例,形成灵活多变的训练。

(4)内容小结——强化知识重点、概念。

(5)布置作业——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如设置ABc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或设置必做作业、选做作业等。

(6)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时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

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为了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从新课引入——归纳小结,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随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控制,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也就是说,使教学目标的控制必须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不搭花架,一锤一音,一步一印。着眼于各个环节去实实在在地完成任务。要依据教学目标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剪辑,逐一“审查”,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3)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启发性,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

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启发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4)讲清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5)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

(6)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账式的说法。

()说多媒体的运用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另据统计表明,听者如果仅使用其听觉的话,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仅能保持。70%。,3天后仅能保持10%;听者如果仅使用其视觉的话,其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只能保持72%,3天后,却还能保持20%,;但听者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使用,其接受的信息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仍然能保持65%。可见视觉材料在说课中的重要性。当然,说课者的语言(音量、音调、音速)及非语言(表情、目光、姿势),都会影响说课的效果。但是,光靠说者单调地说,听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难免会“走神”,要抓住听者的注意力,调动听者的兴趣,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出来,使知识“活”起来、动起来,使说课呈现生动、精彩的局面。所以在说课前还要设计出使用视觉材料的时间、手段,说课时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不同颜色的图片、图表、直观教具,实物或实物图、说课文字稿等展示出来,促进听者思考,诱发听者的参与意识,使之跟着说者的思路去理解说课的内容,从而会取得最佳的说课效果。

()说效果(课后说课)

说效果是说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即对说与操作的结果检测、总结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说课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说落实,即“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的效度;说“成败”,即说实际操作后反馈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说“改进”,即说经实际操作后的修改意见,也是说者新的设想。

以上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说课的原则和技巧①

()“说课”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教学观和方法论,成功的说课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它虽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缺乏教学理念的说课,没有力度和光彩。

2.强干弱枝,具有层次性

说课要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要对说课的内容进行锤炼,削枝强干,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繁适宜。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3.未雨绸缪,要有预见性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所以,说课者要对学情进行认真分析。估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什么困难,说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的办法。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怎样安排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

4.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故弄玄虚,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实地说出来,以引起听者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达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课而说,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那就成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流于形式。

5.独具匠心,富有创新性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应该具有创造性。说课者对教学的创造体现在他的说课之中,体现在他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说课时要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针对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整体框架进行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印象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展示你的演讲才华,通过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的语言来感染听众,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

()说课的技巧

1.要在说课前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收集、筛选、整理。收集材料一般至少应该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相应的辅助习题集及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然后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第二部分是准备相应的教学手段,同时还要了解学情,如接受能力、思维状况、对原有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素,以便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第三部分是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目标框架、理论框架、教学程序框架等。

2.要合理安排好时间

目标一般23分钟要确定下来,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学生的几种情况和你的对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写。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么办

这时你首先要吃准教材,目标不要定错。可以将提供给你的材料(题目)很快地做一遍,你就会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后回想同种课型的课你通常是怎样处理的,可进行套用,当然这是无奈之举。

4.要给自己的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

如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理念,在你的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新课标精神?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也就是教学理论依据;你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力求达到什么目的?在实施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各种问题你又如何引导、解决?你觉得这节课教材对学习主体来说,是否要进行处理,阐述你处理的理由,通过你的处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避免了哪些学习障碍,有什么优点等。但要注意避免教法学法太过笼统,空谈理论。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法,学生运用自己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或者把“学法指导”理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等,这都是不正确的。

5.说课整体要流畅

不要作报告式,如诸多“123”,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等。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6.避免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要注意你面对的对象是同行、专家,不是学生。有的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在激情昂扬地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教无定法,说课也是一样。由于说课者的风格、个性、语言表达力的差别,由于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的不同,导致说课方式多种多样,说课风格千差万别。但在说课过程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体现三条线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人听后感觉到条理清淅、内容精练。三条线索为:知识发展线:课堂主要知识点的传授过程;教师引导线1.连续的教法,即教师活动;学生内化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即学生活动。总之,只要准备充分,你的说课就会既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会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别康桥》说课案例①

一、说教材

1.课文地位

、《再别康桥》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一首,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少之又少,只有这一册这一单元的第一、第二两课共5首。因此,可以说《再别康桥》担负起这样的重任:让高中生通过学习了解现代诗歌的风格、流派,体会诗中的意境、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徐志摩曾游学康桥,那儿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他的内心有着浓浓的康桥情结,而这种情结又贯穿了诗人一生的诗文,《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篇。这首诗是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淡淡的离情别绪。

徐志摩受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神思飘逸、意境优美的特点。康桥的一草一木、一水一泽都饱含着诗人的情与爱。因此诗人在《再别康桥》一诗中,写景,景中抒情;抒情,情中有景;情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2.教学的重点与焦点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了诗歌阅读的标准: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意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意象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再别康桥》情景交融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的重点和焦点是:

(1)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韵。

(2)赏析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

(3)品味诗的语言。

二、说教法

1.诵读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诵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的意境。”叶圣陶先生也提倡过“美读”的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反复地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

2.情境教学法

(1)《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感受,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

(2)用富有文学意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用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在美的语言的熏陶下,学生能很快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中。

3.点拨式教学法

教学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教师在诗歌的精妙之处适当地进行点拨,化解难点,引领学生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更好地理解诗的基调和主旨。

4.讨论法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民主性,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讨论,教与学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及情感体验。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如根据徐志摩的诗谱成的曲子《偶然》、刻画徐志摩形象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幻灯片的展示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

三、说学法

1.诵读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朱熹也说:“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逐渐领悟诗中的意境的美,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入到朗诵中,逐渐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可采用学生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

2.联想鉴赏法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图画,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诗歌的优美之处,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比较鉴赏法

让学生学会其他描写离别诗句的比较,更好地把握《再别康桥》这首不同于其他描写离愁别绪哀婉、缠绵、伤感的特点:哀而不伤,带有一丝惆怅,几分飘逸。领会诗中的诗意美。

四、说教学设计

()导入

从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偶然》谱成的曲子导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优美的画面及柔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一个淡淡的忧愁的境界。我及时地补出:诗人徐志摩与康桥“偶然”“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他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如今诗人就要离开康桥了,此时此刻,诗人怎样与康桥告别呢?让我们与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和作者)

()展开

1.请学生们盯住题目和作者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

(1)徐志摩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2)康桥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

(3)诗人再别康桥的“再别”是在什么时候?他第一次告别康桥是在什么时候?

(4)“再别康桥”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顺着学生的发问,可先让学生自行解决下面几个问题,老师归纳。

(1)简介徐志摩。

(2)简介康桥。

(3)关于《再别康桥》。

(以上内容用幻灯片展示)

3.诵读诗歌

(1)学生默读。

(2)_名学生朗读。

(3)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朗读差距,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同时让学生指出诗中读错的字:青荇×,ng(应为xlng)、漫溯shu6(应为s0)

(4)老师范读。我为这首诗的朗诵配上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在缠绵、惆怅而又带有轻灵、飘逸的音乐中,教师进行示范吟诵,注意节奏、轻重、情感,读出音韵美,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5)学生齐读,老师指出“轻轻的我走了”正常句式是“我轻轻的走了”,“轻轻”放在句前应重读,但在这里重音应轻读,既符合“轻轻的”意境,同样又起到强调作用。

在朗读这一环节中,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范读激发了美感,齐读引起群体感受。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作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

4.诗意鉴赏

A.饱含真情的景(意象)

(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的有哪几节?

明确:第二、三、四节。

(2)如果把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思考)(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画意美)

①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景点,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喜欢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叙述或者用议论性的语言对画面进行评论,比如,第二节写了河畔旁披着夕阳的金柳,描绘了一幅金柳夕阳图,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老师作进一步的引导: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同样,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也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然后再让学生依次把这三个画面用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③请学生读这三节诗。

④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描写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更好地浸染了诗人对康桥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寓于景中的情

(1)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在诗中哪些词语中体现?

学生能很快找到“甘,心”一词。让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诗,仔细揣摩其中的情感。

老师还可引导学生们从富于色彩的词语上去体会诗人对康桥的留恋。

直接色彩:金、艳影;间接色彩:夕阳、新娘。

(2)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一句的理解。

①结合背景介绍,站在诗人的立场上,说一说诗人有哪些梦。

爱情梦、情感梦、求学梦、自由梦等。

②将“彩虹似的梦”改成“美丽的梦”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美丽”显得空,“彩虹”则具体,同时与上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相照应。“彩虹”虽美,但转瞬即逝,梦亦如此。更增添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消失了的梦无法追求的惆怅。

(3)所以诗人才来“寻梦”。这里的“寻梦”为什么用问号?将问号改成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用问号情感强烈,包含“该不该寻梦、怎样寻梦”的意思。

“寻梦”让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快乐也到达了顶点。但是紧接着,诗人的情感有了很大的转变。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哪组意象上?

笙箫、夏虫

师问:笙箫、夏虫都是嘈杂热闹的,但在这里为何它们也为诗人“悄悄”“沉默”?

引导学生结合近代文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说”中的“有我之境”加以理解:“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明确:在这里物我已经合二为一,表达一种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4)朗读第一、七节,加深对诗人告别康桥的情感的理解。

①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让人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脚尖像一股清风一样地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生怕打扰了康桥的静谧,而那对康桥至深的眷恋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②“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般人要离开了,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带走,为什么徐志摩“不带走一片云彩”?

学生讨论、回答:要把这美丽的景象与人共享。看似什么都不带走,却什么都已带走了,诗人把康桥的美完全放在了心上。

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第二次到康桥的经历加以理解。

诗人把自己对康桥的爱与恋化成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在离别的惆怅中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中,透出诗人独特的个性美。

c.比较鉴赏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古代写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寻找有关诗词名句,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是一种伤感、一种沉重。《再别康桥》则淡化了离别诗对离别之情的宣泄,着重于对康桥美丽自然景色的描绘,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并将自己的热爱、眷恋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熔为一炉,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超越一般离别眷恋人情的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淡淡的象征意蕴。这也正是这首离别诗不落窠臼的高明之处。

()结尾

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为飞机失事,那一年他才35岁。胡适饱含泪水写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带走了这个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别康桥》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慕。

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老师与学生齐读《再别康桥》(配《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在浓浓的诗意中结束对这首诗的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

附板书设计:

五、说课方案的自我评析

《再别康桥》是一首精美的诗i因此,在说课方案中,我确立了朗读一鉴赏一比较这一教学思路,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音乐美。在教材处理上,摒弃一般的从诗歌的开头讲到结尾的方式,从诗的中间入手,再说开头和结尾,这主要是根据诗的结构特点来确定的。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对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哀而不伤,惆怅中带有几分飘逸洒脱,社会投影比较模糊;一是认为这首诗感情哀伤、凄婉而决绝,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无限憧憬到理想的破灭的哀叹,社会的投影并不模糊。学生也还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怎样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方案中没有具体地体现。应以增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看法,不必把教者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思考题】

1.说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说课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