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遥辇氏和其所建“汉国”杂考

 爱好收藏031 2014-12-11

遥辇氏和其所建汉国杂考

从“遥撵汉国”光背钱和“汉国”折值钱说起[转载]遥辇氏和其所建“汉国”杂考 <wbr> <wbr>—从“遥撵汉国”光背钱和


[转载]遥辇氏和其所建“汉国”杂考 <wbr> <wbr>—从“遥撵汉国”光背钱和

[转载]遥辇氏和其所建“汉国”杂考 <wbr> <wbr>—从“遥撵汉国”光背钱和

遥辇氏是契丹历史上第二个重要氏族,它继大贺氏之后,统治契丹一百七十多年,使夹在周边大国强国中间艰难生存的相对弱小的契丹,走上了兴盛富强之路。虽然胜利果实最终被耶律氏篡夺,但遥辇氏为契丹做出的卓绝贡献,却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遥撵汉国”光背大铜钱和“汉国”折值钱的横空出世,拨开了契丹史遥辇氏统治时期研究的层层迷雾,使很多历史疑案得到了澄清,为还原这段空白史提供了可能。

首先,它以实证无情地批驳了“遥辇时期是氏族部落联盟”的弥天大谎,以充分的依据证明此时的契丹已建立了统一官制、统一军队、统一法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具有完全意义的“国家”。“遥撵汉国”光背大铜钱和“汉国”折值钱,显示此时的契丹所建的国家,不仅有国号全称:“(契丹)遥撵汉国”;而且有国号简称:“汉国”。“遥撵汉国”不是遥辇氏所建的“汗国”,而是“远追(大)汉之国”。

中国北方民族历来有尊崇“大汉朝”的虔诚和心理,从历史上看,凡是汉姓改为“刘”姓,或国号定为“汉”的北方民族统治者,无一不是“大汉朝”的崇拜者。遥辇氏,不!应该说是“迪辇氏”更是如此。为什么不说是“遥辇氏”,而说是“迪辇氏”?因为先有“迪辇氏”建立“遥撵汉国”,后才有“迪辇氏”据国号改“迪辇氏”为国姓“遥辇氏”之说。《辽史世表》称:“遥辇氏的迪辇祖里,被立为阻午可汗之后才‘更号遥辇氏’”。

迪辇祖里是一个突厥语名字,“阻午”与“注吾”音近。《新唐书·黠戛斯传》:“注吾,虏姓也”。“阻午”显然也是一个突厥语名词。如果契丹不属突厥语民族,“阻午”,这一名号本身就反映出了回鹘统治的影响。据《辽史仪卫志》称:“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武宗始赐奉国契丹印”。持续6世,长达约百年之久的回鹘统治,对契丹的影响不难想见。从“更号”看来,迪辇祖里很可能是一个入主契丹的回鹘血统的契丹人。

辽以后再未见姓迪辇的契丹人,而以迪辇为字的契丹耶律氏人却海了去了。这是为什么?原来,迪辇氏都回归到具有回鹘血统的述律氏、拔里氏或乙室已氏中了。契丹人通常以乡里、部族为名,而其字,有的则与其母族有关,甚至以母氏为字。例如穆宗皇帝耶律璟,“小字述律”,其母为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弟室鲁之女,他的“小字”,就是其母之氏族。辽太祖阿保机“小字啜里只”,音近“草原的”,似亦因其母出自述律氏而得名。“啜里”为“述律”的异译。一些耶律氏人以“敌辇”为字,当亦属此类。有辽一代,“惟耶律、肖氏二姓”(《契丹国志·族姓原始》)。耶律氏为帝族,肖氏为后族,二氏互为婚姻,肖氏多数源自迪辇氏。难怪耶律氏人中,以“敌辇”为字的人就要很多了。耶律氏人名中的“敌辇”一词,不仅反映了“迪辇”与“肖氏”的关系,而且也表明“迪辇”为辽代一大部族的名称。

从以上情况看,“遥辇氏”存在时间仅有一百七十年左右,而只限遥辇九汗(皇室)族帐。辽以后遥辇九帐都改姓耶律了,“遥辇氏”和“迪辇氏”即一同消失于无形了。有朋友说“遥辇”是蒙古语“摇蓝”之意,本人实不敢认同。“遥撵汉国”光背大铜钱活生生证明“遥撵汉国”的“遥撵”原本是汉字汉语词,和蒙古语“摇蓝”之意根本不搭界。至于后来国号“遥撵汉”变成迪辇皇室的国姓“遥辇氏”,汉语文变为契丹语文后,词意是否发生了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总知,迪撵俎里建国初衷并不是要为契丹建个“摇蓝国”,而确是建个“遥追大汉之国”,这是勿庸置疑的。

《辽史》多处吹嘘“辽始祖涅里让位于迪撵俎里,阻午可汗始建‘遥撵汉国’”。事实是这样吗?我看未必尽然。首先,各种史籍均未载735年时涅里的身份官职。只称他为“可突于馀党泥礼”(《辽史·表》)。可突于当时官职是“衙官”,是八部之某部长(被唐封为刺史)的下属领兵官之一,李过折亦是“衙官”。涅里为可突于余党,充其量他的官职应不过也是位“衙官”。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唐拜过折为北平郡王、命为松漠府都督。可是过折等人得不到各部支持,同年又被可突于的余党涅里(一作泥礼或雅里、涅礼,即辽始祖)所杀,涅里被唐拜为契丹主、松漠都督。

和李过折遭遇相同,由于涅里出身寒微,契丹八部对其也并不买账,政令所至到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涅礼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汗位换取了迭刺部夷离堇一实职。他在任职契丹都督十年之际,于745年(天宝四年)让位于当时的八部大帅(即后来的“大迭烈府夷离堇”)迪辇俎里。同年,迪辇俎里建立“遥撵汉国”被尊为“阻午可汗”。事实证明,辽始祖涅里立迪辇俎里为可汗是形势所迫的政治交易,并非如耶律氏所宣扬的那么高尚。

《辽史》还宣称“耶律氏世为遥辇汉国迭剌部夷离堇,执其权柄”。这其实也是夸大溢美之辞。前面已说过,辽始祖涅里以汗位换取了迭剌部夷离堇一职。迭剌部为遥辇八部之一,是其中最强大的部落,是迪辇俎里的本部落。迭剌部夷离堇,虽然是遥辇八部夷离堇中最有实力的夷离堇,但他并不能指挥八部,他上面还有八部大帅(即后来的“大迭烈府夷离堇”)。八部大帅才能“执汉国权柄。”查涅里后人虽有30余人任迭剌部夷离堇,但并无一在阿宝机前出任八部大帅(即后来的“大迭烈府夷离堇”)。所以,元编《辽史》之言,也不可尽信。

迪辇俎里所建之契丹国是“遥追大汉之国”,还是“可汗国”?现代史学家都因为遥辇各代国主均称“可汗”,所以认为遥辇契丹国是“汗国”。其实,这是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国主冠名可汗,国家即为“汗国”,事实证明是错的。唐太宗曾被尊为“天可汗”,辽朝九帝在契丹文中都被称为“可汗”,西辽、蒙元皇帝都兼称“可汗”,没有任何学问家称他们的国家为“汗国”。汗国,是源自突厥语的一个词汇,用于描述一个由可汗统治的政治实体。该政治实体对于欧亚草原上的人民来说是象征性的,它相当于部落酋长领地、公国、王国、甚至帝国。中国历史上没见一个自称的“汗国”的政权,遥辇契丹的国号应该以遥辇人自己确定的国号:“(契丹)遥撵汉国”为准,不要自作聪明的再称其为“遥辇汗国”。

有朋友说契丹人汉语程度不高“汗”,错写为“汉”也有可能。先不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的原因,仅就“汗”,“汉”两字字形、笔划、字义的差异分析,它们之间错写的机率也是微乎其微的。从遥撵四钱的书法看,“遥撵汉国”与“汉国”六字均为楷书,间架结构严谨整饬,笔法真率夷旷,风骨丰丽高洁。非一般汉人学子能写出此字。当今文科研究生虽多如过江之鲫,试问有几人能写出如此六个字?所以说契丹遥辇人汉文程度不高,“汗”,错写为“汉”也有可能的话,应是空穴来风证据不足。

关于“遥撵汉国”光背大铜钱和“汉国”折值钱的铸造时间,愚意以为国号钱“遥撵汉国”光背大铜钱为开国纪念钱,铸期当在迪辇俎里建国庆典之前,即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而“汉国”折值三钱的铸造时间当在建国后一段时期,但对比“遥撵汉国”和“汉国”六字书法的如出一手,相信它们之间铸造时间相距不会太远。愚意以为其时间应在745-755年之间。此时间之后,遥辇汉国与唐连年大战,最后转投回鹘一百多年,应无暇再铸新钱。

最后一个问题,遥辇时期是不是也存在所谓“双国号”问题?我说是的,同样存在耶律契丹所谓“双国号”问题。耶律契丹国号全称是“大中央契丹辽国”简称“契丹国”或“辽国”。“契丹国”或“辽国”的单称,多在汉文书写国号时出现。遥辇契丹的国号情况与此大致相同,其国号全称是“大契丹遥撵汉国”简称“契丹国”、“(遥撵)汉国”或“汉国”。遥撵四钱证实了遥辇时期“(遥撵)汉国”或“汉国”国号的存在。《辽史·仪卫志》的记载也证明遥辇时期“契丹”国号同样存在:“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武宗始赐奉国契丹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遥辇契丹的所谓“双国号”和耶律契丹所谓“双国号”,都不是真正的“双国号”,都只是对国号全称的一种有意识的缩略简称。

拉拉杂杂说了一堆个人对遥撵氏和其所建“汉国”的看法,并试图用实物和史料双重证据进行一些考证,然而由于个人学识所限及史料的匮乏,许多问题都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展开。好在本文的目的是抛砖引玉,以图引起众方家对遥辇契丹时期文化文物研究的重视,故有些缺憾也只好抱歉,敬请各位看官谅解。

泉痴山人2014/2/13于京东病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