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西宫春怨》

 天下有忧 2014-12-13
押阳韵
西(一作空)宫夜静百花香,欲捲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一作胧)胧树色隐昭阳。

词语注释
⑴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
⑵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
⑶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⑷恨:怨恨。
⑸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
⑹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⑺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评注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斜抱”字多情态、“深”字吊下句“朦胧”有力,愈见恍惚,愈添情想。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幽怨在“深”、“隐”字。末句好夜景,又含春。
《唐诗绝句类选》:
胡元瑞谓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予谓宫怨之作主于抒情,要在情景融合,二人各兼其妙,第太白意尽语中,王意含蓄耳。桂天祥曰:情思容冶中间多少怨恨,与《西宫秋怨》作俱盛唐佳制。
《唐诗三集合编》:
诗意凡七转换,专做“怨”字,而“怨”中不露,盛唐含蓄之妙如此。
《唐诗镜》:
“奉帚平明”篇固佳,终是譬喻,不及《两宫》之作。
《唐诗归》:
钟云:妙在不说着自家。谭云:“斜抱云和”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予犹谓“朦胧树色”句反浅一着耳。
《诗薮》:
太白《长门怨》:“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江宁《西宫曲》:“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李则意尽语中,王则意在言外。然二诗各有至处,不可执泥一端。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
《唐诗归折衷》:
唐云:“春恨长”已说着矣。吴敬夫云:“春恨”方长,帘欲卷而不卷,则身在帘内矣,故曰“深见月”、“深”字从上句生来。“斜抱”只形容其态耳。《诗解》云:瑟从旁出。故云斜。宫殿沉阴,月不易睹,故云深。岂不忍卷帘,反能抱云和而出帘乎?旦宫殿深沉意只在“朦胧”二字见,不宜又赘“深”字矣。
《唐诗摘钞》:
“欲卷”,不欲卷也。曰深、曰隐、曰朦胧,皆从帘内见月之语,是终于不卷也。“斜抱云和”四字似见,然是诗中装衬之法。三四解明次句,言本欲卷帘望月,恐照见昭阳,转增春恨耳。语脉深曲,自是盛唐家数。琢句欲实不欲虚,用笔欲润不欲枯,蓄意欲厚不欲薄,如二句著“斜抱云和”四字,则句为之实,笔为之润,意为之厚。凡诗皆宜如此,在七言尤为要耳。
《增订唐诗摘钞》:
只写到“昭阳”二字便住,妙有可望不可即之思,彼之多少恩宠,在所不言。
《历代诗法》:
一起一落,使人志满神移。
《唐诗笺要》:
与供奉《长门怨》当玩其深婉之韵,然李之深婉标举,王之深婉笃沉,是二家同工异致处。
《唐贤三昧集笺注》:
不言怨而怨自深,诗可以怨,其在斯乎!
《诗法易简录》:
夜静不寐,但望昭阳树色,不言怨而怨自深。此诗品格最高,神韵绝世。
《唐诗笺注》:
西宫冷落,逐层递写。夜静花香,珠帘欲卷,乃由春恨。欲卷还停,因而斜抱云和,将以自遗。而帘中见月,朦胧树色,将映昭阳,暄凉异致,又有不忍见萦绕。夜静恨长,不情不绪,更极怨意之曲。总为“春恨长”三字烘染。
《诗式》:
首句“西宫”二字略读,君王不来故夜静,惟静故闻百花之香,描写“春怨”二字其细。[品]凄丽。

《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本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陈邦炎)

鉴赏

      这首诗写宫女在春夜中的孤寂和悲伤,反映了大多数宫女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活和命运。

      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一、二句与三、四句在时间、情思和意境上的反复叠唱。首句“西宫”点主人公的居处;“夜静”,写时间,点出主人公夜深不寐,寂寞孤独;“百花香”,渲染环境气氛,同时点出春意正浓,百花盛开;但百花之开却是在夜静更深之际,写环境,正带出人的情境和心理:身处西宫,夜深不寐,百花盛开,春意正浓,温馨清香。环境的温馨和人的孤寂清冷形成鲜明的对照。二句“欲卷珠帘”,晨起,珠帘待卷。说“欲卷”,是写她的心理活动,想要卷起珠帘而又懒得卷,这种慵懒的情态,反映出她的百无聊赖。“春恨长”,表面上是怨恨春天的难耐,时间的煎熬,实际上是对自己因失宠而过着孤寂凄冷生活的怨恨,对自己悲苦命运的怨恨;“长”,是指时间之长度,又指情感之深度。从“夜静花香”到“欲卷珠帘”,正写出从深夜到黎明的一夜不寐的时间过程。“春恨长”,点出一夜不寐的原因,点出主人公情思的内容,也是一夜煎熬的总束。三句“斜倚和云”,写主人公的情态。“云和”,《周礼-春官-大司乐》有“云和之琴瑟”,云和是琴瑟的产地,这里用指琴瑟。“斜倚”,写其弹奏云和之后的沉思;弹奏云和本拟用以抒发愁思,可是越想借它抒情散心,越加重了愁思,最后只有对月伤心了。“深见月”,一写望月增愁,一写夜深不寐。而“斜倚”、“见月”,又承“春恨长”来,从动态上写其“春恨长”的愁思之深。四句“朦胧树色”,点黎明,由“深见月”到“朦胧树色”,又写从夜到明的活动过程,又写一夜不寐;“隐昭阳”,昭阳宫,汉赵昭仪(赵合德)所居,宫在东方。古人常以日喻君。昭阳,在这里有双关意:昭阳,清晨朝阳;昭阳宫,得宠者所居之处,又指君王。隐,遮蔽。这句是写远望中的景色,清晨,远处树色朦胧,朝阳被树丛遮挡,就连昭阳宫殿也在树丛中若隐若现,显出一派朦胧的状态。树隐昭阳,以曲笔写衷情,树丛遮挡了朝阳,是隐晦地说君王被阻挡在远处,故而不得前来;是曲折地暗示昭阳宫为得宠者所居地,正点出主人公“春恨长”之所在。花香,春恨,昭阳,表面上明写春景、春情、春恨,实际上暗暗带出失宠宫女对得宠者的怨恨,对封建君王的怨恨,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怨恨。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有其自己的艺术特色:从诗的外在结构上,一、二句和三、四句是两个诗情结构的重叠,一、二句写从夜到明的情思;三、四句也是从夜到明的情思,这种在时间、情思和意境上的重复叠唱,正写出宫女的愁苦怨恨之深长。从诗的内在结构上,它是隔句相承,一、三句相承,二、四句相承。夜静花香,温馨的环境,难熬的春夜,无奈的情思,只有诉诸琴瑟了,但琴瑟也不能完全倾诉自己的积怨,不能表达自己全部衷情,最后只有对月伤心了。珠帘待卷,树色朦胧,从夜到明的煎熬盼望,凭楼东望,远隔树丛,隐隐约约地看到东方昭阳宫殿在朝阳中闪烁,这只有增添愁思,加长春恨。

      高超的艺术构思,严密而精妙的艺术结构个,密度大,含量深,含蓄隽永,深沉挚切,正表现出王昌龄的高度的艺术造诣。(李宝堃)

云和  拼音:yún hé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周礼·春官·大司乐》:“ 孤竹 之管, 云和 之琴瑟。” 郑玄 注:“ 云和 、 空桑 、 龙门 ,皆山名。”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文选·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李周翰 注:“云和,瑟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元 倪瓒 《昼寄王云浦》诗:“邀我江亭醉三日,凤笙鸾吹拂云和。” 明 薛素素 《临江仙》词:“自抱云和弹一曲,曲终还拟 湘灵 。风前泪眼几时晴。”
(3). 元 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二五:“特敕云和罢弦管,君王有意听 尧 纲。”

昭阳  拼音:zhāo yáng
(1).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高诱 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2). 汉 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等殿。” 汉 班固 《西都赋》:“ 昭阳 特盛,隆乎 孝成 。” 唐 王昌龄 《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 昭阳 日影来。” 清 叶永年 《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 昭阳 台榭已凝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