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 《西宫春怨》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诗名《西宫春怨》,“西宫”:【即“未央宫”,汉代皇上皇后住的地方。】诗中还有个宫殿名“昭阳”:【“昭阳宫”:“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昭阳舍”:位于“昭阳宫”内,是汉成帝为“赵合德”所盖。】

    王昌龄的前一首诗《春宫曲》,写的是汉代第七个皇帝“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而这首《西宫春怨》,我们认为写的是汉代第十二个皇帝“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因为“昭阳宫”是汉成帝为赵飞燕所盖。而这其中还有些故事,汉成帝宠幸赵飞燕以后,得知赵飞燕有个妹妹叫“赵合德”更漂亮,于是也接纳进宫,封为“昭仪”。从此汉成帝更加宠爱赵合德,而冷落了赵飞燕。资料显示:【汉成帝对赵合德确实已经入迷,他在首都长安昭阳宫中,特地为赵合德另行建立一座富丽堂皇的寝宫。这个寝宫就是"昭阳舍",据说其富丽堂皇为古代之最。】
    综上,我们认为本诗是王昌龄为历史上失宠的汉皇后赵飞燕写的诗,我们来看原诗: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赏析  王昌龄说,此时的西宫夜深人静,可以闻得到百花的香气。想要伸手卷起珠帘,却又叹息就此作罢,春夜的怨恨啊,如此绵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字词典故  “云和”:【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说:“云和筝——其头象云。”宋人陈《乐书》对“云和”也有同样的解释:“唐清乐部有云和筝,盖其首象云。云和琵琵如筝,用十三弦,施柱弹之。是黄钟一均,而倍六声。其首为云象,因以名之。”《旧唐书·音乐志》解释“云和筝”时也说:“如筝稍小,曰云和,乐府不用。”白居易有一首诗《云和》:“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从上面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云和”是一种乐器,它的名字源自于它的头部像云的形状。白居易说这“云和”既不是琴,也不是瑟,也不是筝”,但既然都说“云和筝”,那可能是更像筝,但形体比较小。因为头像云,会让人联想到白头,所以白居易写了“白头千万恨”。)“深见”:【透彻地了解。《汉书·师丹传》“深见天命。烛知至德。”】“树色”:【树木的景色。】

赏析  王昌龄说,于是她拿起“云和”,斜抱在胸,想弹两曲,以诉衷肠。可是知音何在?跟谁诉说?月亮看起来如此真切,月下的树色却如此朦胧,隐隐约约中,望得见“昭阳舍”依然闪烁的灯光。。。

    这里“深见月”的“深”如何解释,值得探讨,我们以为它对应后一句“隐昭阳”的“隐”字。因而解释为清清楚楚,很真切。月亮看起来是如此真切,可是为什么昭阳宫却如此隐约呢?是啊,这事谁讲得清楚,“赵合德”毕竟是“赵飞燕”的妹妹,所以赵飞燕的心中是很矛盾的。就整个事而言,“昭阳”可以解释为“昭阳宫”,而如果顺着赵飞燕的眼光,可以解释为“昭阳舍”。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