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心作对】诗情画意:杨柳月中听楚调;(点评:郑翠娟)

 林看云 2022-07-31 发布于河北

收稿 :江中月 董景萱

王占奇  张志敏

图文制作:刘玉静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诗情画意

第177期

本期评委:郑翠娟

出句杨柳月中听楚调;(郑翠娟)

 🔵 对句

1 夜莺风里话秦腔。(杨兴满)

2 芙蓉波上赏秦楼。(一枝莲)

3 鸡豚书里诵唐风。  (王占奇)

4 杜鹃水畔递燕歌。(杨敏)

5 秦淮河畔忆吴宫。(张玉波)

6 豆花架下醉吴音。(张志敏)

7 杏花村里放笛音。(赵金贵)

8 桑篱园里看唐花。(胡东华)

9 弟兄舱里释银河。   (周俊)

12 晨昏雾里醉花香。(郭敬文)

14 杏花村里遇吴姬。(拾花人)

15 芙蓉湖畔唳唐音。(如是观)

16 芰荷风里唱吴歌。(马耀发)

17 蓬蒿春里觅吴音。(枣花)

18 牡丹诗里品唐风。(傅士文)

19 汨罗江上忆灵均。(梅骨禅心)

20 桃花风里种心田。(鲜为人知)

21桄榔庵里唱苏词。(注:东坡书院有个桄榔庵)田野牧歌

22 桃花园里诵唐诗。(孙秀菊)

23 稻花香里醉吴歌。(子牙情)

24 雨滴声里画梅竹。(楚)

25 鸳鸯渡口饮离愁。(盈盈)

26 舟楫湖里赏吴音。(京廊人家)

27 夫妻灯下对吴弦。(武宗英)

28 芙蓉花里见湘妃。(刘文曲)

29 芙蓉花下唱吴歌。

30 云山舍下效颜风。(海之恋)

32 芰荷风里绽芳魂。(毛继锋)

33 故园风里忆当年。(半愚)

34 芰荷风里隐幽香。(马永平)

35 芰荷风里品花香。(点对点)

36 杜康酒里醉豪歌。(陈同斌)

 简评:

出句前四字写景,意象鲜明;后三字记事,记事也为言情,有怀古意。【楚调】这里指楚地的曲调。常与吴弦﹑燕歌对举。听字是动作词语,暗中写了人。那种在铺满了月色的杨柳下听琴,怀古,其安然与清静的情景,如身临其境。对句时,须设置形象鲜明的场景,和富情调的事迹,方可进入优秀行列。

优秀:

10 芭蕉雨里品唐诗。(王桂芝)

11 芰荷风里忆秦娥。(清风徐来)

13 云山竹里弄吴弦。(舒雨听风)

31 杏花烟里醉吴音。(王乃谦)

37 凤凰台上忆秦箫。(古村新月)

      西宫春怨

      王昌龄 〔唐代〕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古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唐·王昌龄)

 对句:

2 遥瞻天影静听风。(王乃谦)

3 闲斟桂酒浅吟诗。(张玉波)

4 纵书狂草漫行云。(王桂芝)

5 无边风景映朝阳。(周  俊)

6 轻游水碧慢摇荷。(郭敬文)

7 遥闻水调静看花。(马耀发)

8 静眠气暖近逢春。(武宗英)

9 轻簪玉佩暗伤春。(杨  敏)

10 轻吟寂语远思君。(傅士文)

11 躬登岭峻近观星。(孙秀菊)

13 漫听折柳暗思乡。(清风徐来)

14 每惊柳暗不栖巢。(枣  花)

15 轻吟帘下懒调弦。(拾花人)

16 手擎古卷远窥河。(京廊人家)

17 散播雾色远无光。(赵金贵)

18 苦叹途囧倍思亲。(光煦灵君)

19 愁翻玉佩远闻蝉。(子牙情)

20 轻拈红叶巧题诗。(马永平)

21 曲登山顶欲摸天。(姚  凯)

22 夜来雨润久闻香。(刘文曲)

24 亲斟玉液静闻歌。(海之恋)

26薄笼风景恍生烟。(一枝莲)

27闲敲棋子静闻钟。(燕树志)

28轻吟韵雅暗传情。(杨兴满)

30 轻摇兰棹漫游天。(田野牧歌)

简评:

该句抽自唐王昌龄《西宫春怨》,在诗中是第三句。描写诗中人在珠帘内,斜抱着琴望月的情态。对句时,可依诗中意境,也可另做想象,构思、生发。云和,亦可有两种理解。选优时,考虑到了这些种情况。“轻吟曲转慢调弦。”是抛开了原诗意境和词性,“和”视作动词来构思的,与上句成流水对,也还是不错。其它几句都是与原诗的情调相谐,“轻推玉镜懒梳妆”“漫听郢曲浅斟杯”、“愁听壶漏暗伤情”,都顺延原句,描写出句中人的情态;“闲观花影苦思卿”,这句把情结从花影到卿延展出去,增加了句子的张力。其它对句,从构思上、语言上、运境上、润色上等,还有打磨的空间。分列出来,为了方便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优秀

1 轻推玉镜懒梳妆。(张志敏)

23 轻吟曲转慢调弦。(鲜为人知)

25 漫听郢曲浅斟杯。(点对点)

29.闲观花影苦思卿。(陈同斌)

31.愁听壶漏暗伤情。(古村新月)

赏析

全诗写得情意凄怨,曲尽机巧地表达了幽囚在深宫中的女子内心的无限痛苦。四句诗的容量很大,而笔墨经济,从人物的举止、形态、心情上,可知主人公的孤寂、愁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这一、二句诗,一下子拢合了“西宫春怨”的题意。“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这三、四句诗,揭示了“西宫春怨”的根由。诗中一句接着一句的描写,饶有层次地完成了宫女的悲剧形象的刻划。且看第一句诗,西宫处夜深人静,百花飘香,这是多么安详和穆的自然环境啊!在这时,要是观赏春夜的景色,闻到沁入心脾的花香,定会沉醉其中,怡目悦神。然而,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宫女身在室内,她并没有上述所提到的兴致。何以见得?请看第二句诗,珠帘紧闭,想将其“卷”起来却没有去“卷”,“欲”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个字下得隐微细腻,出神入化,值得咬嚼,它将人物瞬间的念头在瞬间消失的心态变化,活现于纸上。那么,她为什么无有出户的心绪呢?这要从“春恨长”上去寻找答案。原来她由花香扑鼻中嗅到了春至的气息,竟然滋生出“恨”的感情。她恨春色恼人,一个妙龄少女,往往为怀春不遇而郁郁寡欢,看到户外的艳丽的花卉,不仅激发不出丝毫乐趣,倒反而会勾引起自己满腹的心事,那还是呆在帘内的好。如果说,她根本就没有要走出卧房的打算,这是不符合常情的。请注意时间:“夜”,再请注意氛围:“静”。有心思的人总是夜不能眠,静不能安,出去走走,消消烦闷,多少也可驱散掉心头的愁云,所以她准备将珠帘卷起。正待要这样做,她懒得动了,似乎连卷帘的力气也没有,一想到花香人不香,何必去自寻苦恼呢,只得枯坐不出了。然而,这样做并不是摆脱寂寞无聊的好办法,于是第三句诗写她以弹琴来排遣愁恨,把“云和”斜侧着抱在胸前。“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宫·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其实,她这时的动作是抱而不弹,锁眉凝目地在对着夜空出神。月光如水照西宫,室内坐着未寝人,她完全陷入到痛苦得不能自拔的境地中了。借着月光,她目断远处,思绪纷乱,难受至极。诗的末句,道出了她之所以如此的内心秘密:透过一层层迷迷茫茫的树影,其心驰向了不得近前的昭阳宫,禁不住一股怨情,如狂如澜。“昭阳”,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云:“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文选·班固〈西都赋〉》云:“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吕向注:“昭阳,殿名,成帝作也。”按后世小说、戏曲、诗词中常以昭阳宫为皇后所居之宫。昭阳宫“隐”在“朦胧树色”里,固然与夜幕的笼罩有关系,更主要的是与人物的哀怨相牵连。“西宫”与“昭阳”这两个地点,诗人有意安排在诗的起头与结尾,用以暗示其隔开的遥远,被冷落的宫人别说享受不到承宠的待遇,就连望也望不见,这是多么地可怜可叹啊!

               图片:网络       制作:刘玉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