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流员工一流企业----第一讲 职业化基础

 智能制造精英 2014-12-15

一,如何缔造一流的员工,那就是要经过职业化塑造,学习老鹰,重塑自我,能够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实现二次腾飞;

   

重塑自我 实现第二次腾飞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是鸟是老鹰,其寿命可以长达70,甚至80岁。但是一只鹰活到30岁的时候:羽毛会变得特别浓密,浓密的让它飞不起来;爪子会变得修长但很柔软,以至于无法去捕猎。因此老鹰需要经历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那就是老鹰飞到悬崖上,用自己的嘴巴不停的击打坚硬的岩石,由于岩石坚硬无比,再击打之后,老鹰的嘴巴就会脱落,然后就在那里慢慢等待,等待新的锐利的嘴巴长出来,然后再用锐利的嘴巴将自己浓密的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将自己修长的指甲一根一根的拔掉。整个过程是一个鲜血淋淋的过程,更要命的是老鹰是肉食动物。但在此过程中,它不能吃东西。只能靠喝露水为生,整个过程长达150天。

没有这个过程,老鹰就会死亡,有了这个过程,老鹰就能够获得第二次生命。要从普通走向优秀、甚至走向卓越,我们就应该学习老鹰,像老鹰一样重塑自我。实现再次腾飞!

 

快乐工作和生活的两大基础素养两个基础素养

不知不觉的人:浪费时间

后知后觉的人:痛苦地工作,痛苦地生活

先知先觉的人: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1,归零的心态

在此之前您可能有丰富的阅历、有过较高的成就,但是当您参加学习的时候,您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只有这样您才能快速成长,学到对您的发展非常重要的技巧与方法

唐僧的前世,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只因过于自满,不愿虚心修练,不听说法,轻慢佛教,所以被如来贬去真灵,转生东土,重新向佛。

归零心态要从两个方向切入。一是主动归零,即心态归零。再有就是被动归零,即东山再起。

归零心态也可以称之为空杯、谦虚的心态。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从前,有一位秀才,甚爱绘画,可是苦于身边没有高人指点,无法增进他的作画水平,于是他便周游四方,寻师学艺。可是转眼两年过去了,他走了很多地方,也见了很多名师,却始终没有遇到他心目中认可的高人。所以,他感到非常苦恼。有一天,他正巧路过一座寺院,因为天色已晚,所幸也就借宿其中。在与寺院方丈的交谈中,他就把自己的“遭遇”讲给了方丈。方丈听完后说道;“我非常喜欢茶具,你既然会作画。能不能为我画一幅,关于茶艺方面的画呢?”秀才欣然的答应了方丈的请求,在行李中拿出笔墨纸堰,刷刷几笔,很轻松的就画出了一套精美的茶具,特别是画面上方,由茶壶倾泻而下直入茶杯的水柱,简直栩栩如生。方丈看了看,微笑着说道:“不好”秀才有点不明白,于是便问:“哪里画得不像吗?”方丈说:“像倒是很像,只是位置画错了,如果把茶壶画在下面,把水杯画在上面就对了。”秀才这时,哈哈大笑,说道:“老方丈,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如果把茶壶放低处,把茶杯放在高处的话,还怎么往茶杯里倒茶水啊?老方丈这时很认真的对秀才说:“年轻人,你这不是什么都懂嘛。为什么会求不到师父呢?”这位秀才过于自傲的心理,便是他求不到师父的主要原因,既然是为了拜师学艺,就该把自己放在求学者的位置,一味的高居不下,又怎么会把所谓的“高人”放在眼里呢。孔子且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做为两千五百年前的儒家“圣人”,亦能有如此谦虚的学习心态,而洽洽是受益于几千年文化所熏陶的后人们,又在以何自居呢?如果一个杯子里盛满了红酒,再想将清水注入其中,不但会使多余的“酒”与“水”共同溢出。而且,杯中所盛的液体,即不再是“红酒”也不是“清水”。人的心态,与杯子无异,当一个人的心,就像盛满了红酒的杯子一样时,便无法接受更新思想的注入。接下来发生的,将是永远的停止,甚至永远的落后。如果大家明白,一杯曾经沸腾过的开水,彻底的冷却后,与一杯清水没有什么可比性的话,同样,一杯曾被冰冻过的冰水,彻底溶化后也是如此。太过于沉浸以往的成功、荣誉、辉煌、掌声或成绩时,必定会使人迷失自我。反之,太过于牵涉昔日的失败、无能、平庸或污点的话,也会至人于裹步不前。特别是在企业中,这种现像极为常见,一些在公司取得过很高成绩的员工,或是刚刚从其它企业较高职位转入新公司时,这些人的工作态度,都很难达到归零心态。另有更大一部分员工,常常受困于过去的失败,不敢于面对工作中的挑战,而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这种现象,不论对企业,还是员工本人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2,要有活在当下的精神

活在当下的真正涵义来自禅,禅师知道什么是活在当下。

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是一句佛语,直接解释难以深刻的去了解,有个故事:两个人在昨天吵架了,在今天,他们仍然怒气相对——他们这时没有活在今天,而是活在昨天。

“当下”: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

“活在当下”: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

活着的人,有活在过去的,有活在未来的,但能真正的活在当下,少!还需要快乐得活着,不要想太多,快乐就行~~~如此,许多困扰自身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人为什么会“不在当下”,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而且往往并不是因为人是否聪明、有能力,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等,而决定他是否有活在当下的个性。几乎一切职业、年龄、教育程度及智商的人,皆一样有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有不在当下的倾向。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就是当时修道成就者的写照了。

  这件事说来简单,但实行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而且修行人若没有掌握这其中的神韵,通常皆易走入一些极端。要把这些弄清楚,就必须较深入地了解四念处的内涵与精神。

  人通常对未来多少都有一些忧虑的,这中间包括自己及家庭未来的生活,及社会国家的前途等。人应当努力工作,赚取自己的衣、食,这是当然的事。但工作的同时,“忧虑”是不是必然会随工作及谋生而并存的现象呢?这就是佛法所要讨论的课题了。

  佛法所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修行有成者,能喜悦自在地做许多事,甚至十分努力及忙碌地做许多事,但却没有忧虑或压力沉重的感觉。以正见观之,忙碌是由缘所生的事,那些缘在“近”来说大多是外来的,但忧虑及压力的产生,除了那些外来之缘外,最主要的缘仍是自己内在的执著,是因为当事人没有把四念处修好,充分看清外缘与内缘的分际,故为境所转却不了知。一旦了知(透过身念处、心念处及受念处),才知道真正使自己苦恼者不光是生活、工作或老板,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紧张或心情沉重地做事情,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把事情弄糟。只有用冷静的头脑去分析判断情况,作出决定后再专注地投入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而专注地投入工作,活在当下,正是四念处修行的范围。

  人如果能专注地投入一件工作,就算这个工作是很繁琐的,只要他能活在当下,就能在其中体会到一种喜悦。但如果他无法专注地投入工作,不管是因为没有兴趣或无法专心,只要他不能活在当下,就算是简单轻松的工作也会令人觉得度日如年的。

  有人以为“活在当下”意味着对未来的不思考、不计划,这是对修行的误解。修行是要人对未来不忧虑,不是不计划。人如果根据自己及环境目前的情形作分析及整理,并对未来种种作预测及计划,这正是“活在当下”。因为他是根据“现在”的种种评估未来,他采取的态度是实际的,他的头脑是清楚的。就算他评估错了,那只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够或资料不全等因素。预测及评估本身并非执著。

的确,活在当下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现。当一个人能由自己种种的“心之世界”中走出来,不忧不惧地面对并观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时,他一定会是个有“能力”而能饶益这个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业,但他一定能善巧地把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利益自己及他人,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惟至诚者能尽其性”了。人能够“尽其性”而发挥自己的能力饶益众生,才是个快乐的人。

   活在当下即为不执著你的思想,在你用不着思想的时候就把它放下,日常事务,身体会给你最忠实的反映。切勿执着于任何文字!当你能真正感受到它的时候,一股淡淡的欢欣、喜悦就会出现在你身上了。

3,如何走向成功

一个人活在习惯之中,他的事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没有新的成就,没有新的突破。成年人有80%的时间是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之中,徐剑老师说了两个比方:

        穿衬衣扣纽扣的扣法

        穿毛衣脱毛衣的脱法

阅历越丰富,经验越丰富,学历越高,你越是难以改变自己。成功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职业化塑造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打破旧的、坏的习惯,塑造新的、好的习惯。

职业化塑造是帮助每一个人改变自己,树立新的好的习惯,打破旧的,坏的习惯;

 

二,如何从普通到优秀,到职业化,必备十六项能力;

 

如何从平庸——普通——优秀—— 职业化

  

1,普通员工需要具备的五项能力:

1)适应力:这是职场的第一竞争力。指你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企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高压的工作,如何做到心里调试、心理平衡的一种能力。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与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保持持续成长。

2)学习力:这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力比经验、知识、能力更重要。

3)人际力:一个人成功80%的因素是人际关系的成功,一个人失败80%的因素也是人际关系的失败。每一个员工要善于去构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执行力:如何把事情做到位、如何实现目标的习惯。

5)思维力:聪明和你有没有正确的思维能力是不一样的。聪明但不善于正确思维,非常容易遭受挫折。正确思维是成功的核心秘诀。思维正确则结果很难错误;思维错误,则结果很难正确。

 

2,优秀员工需要具备的五项能力:

1)沟通力:要注意和上级、同事、下属、老板、客户沟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技能是万能的,如果说有,那就是沟通。

2)市场力:能否把握市场,能否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共同发展,如何去满足市场需求。

3)服务力:能不能够为别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4)信息力:如何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

5)团队力:21世纪最成功的法则是抱团打天下,优秀员工必备团队精神。

 

3,职业化员工需要具备的五项能力:

1)战略力:是指一种全局眼光,是指你能不能够顾全大局,能不能够去了解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战略力不仅仅是经理人、管理者而且是每一个员工都需要的。

2)领导力:其实质是影响力,你能不能够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激励别人。

3)人才力:首先要有意识把自己塑造成人才,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为企业推荐人才。

4)创新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秘诀,同时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5)洞察力:预知环境环境的变化,有前瞻性的能预知事态的发展。

从普通到职业化更重要的一项能力:

职业化程度:职业化是21世纪的超级竞争力。

一个人职业化程度越低,这个人只可能是普通员工,而我们要想从普通到优秀、到职业化,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化程度。所以,不要仅仅重视自己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职业化程度的建设。

徐剑老师所画的斜坡代表的是职业化程度,一定要提高个人能力,但是职业化程度的建设是更重要的。适应力是21世纪第一竞争力,学习力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职业化程度,能力,素质那就是21世纪超级竞争力。

 

三,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的三个境界(读书、读事、读人);

1,善于学习:

读书:要善于读书、善于高效率的读书——学无涯生有涯,不能将有限的生命用于无限的学习中去,应该将有限的生命用于价值最大化的学习。

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应该读与自己专业、行业、企业、本职工作相关的书,以此来提升你的工作技能,保持你在这个领域内的技术优先,强化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多读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书,毕竟素质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

读事:比读书更有效、更有用的学习。所谓读事就是别人能够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我们要去学习、推敲他们为什么能够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的学问;通过去了解别人做事情的方法、态度,去学习他们把事情做到位的学问。

读人:学习的最高境界——向成功者学习:千万不要有自己什么都比别人优秀的心态,否则就会妒忌别人、诋毁别人、压制别人、打击别人;向你的上级、你的老板学习: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上级、老板,则必定有过人之处,要学会去看上级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以免制约自己的发展。

 

企鹅上岸的哲理——甘于沉下去,才能浮上来。

 

四,如何管理自己走向职业化

 

培养职业化素养

中国人做事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欠缺一点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不好的习惯:做事随意,没有规矩,有了规矩弄虚作假、不守规矩,遵守规矩、却总是做不到位。

 

德国人做事——认真,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恪守规定,老少无欺。

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

中国人做事——凡事差不多,何必太精明

徐剑老师举例: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差不多先生传》

 

五,职业化素养决定你的成败。

中国人的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做不强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职业化素养,而认真是中国的管理者和员工最致命的职业化素养。

对职业化素养的关注程度,往往决定了你的成就;要更有效率地做事,别把惰性当作原谅自己的理由;职业化的过程,就是和不良习惯做斗争的过程;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职业化塑造都是简单的道理,可是往往会制约你的成功。

 

本讲回顾:五个要点:就是如何去谛造一流的员工,那就是要经过职业化塑造。要学习老鹰,重塑自我,实现二次腾飞。成功是从改变自我开始的,而职业化塑造就是帮助我们每个人改变自己,树立新的、好的习惯,打破坏的、旧的习惯。

如何从普通到优秀,到职业化,必备十六项能力。职业化是基础,职业化越高,我们的成功机会就越大。

学习的三个境界,读书,读事,读人。职业化素养决定你的成功,而中国人最缺的职业化素养就是认真。在职业化素养中进行二十项修炼,是达到成功的基础,祝愿我们每个人都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