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影戏溯源

 wps0321 2014-12-15

博古斋

皮影戏溯源

官立刚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土影戏”。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传说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到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人影,很像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兴,这可能就是皮影戏的雏形。两宋时期,开封和杭州等地的市镇上,设有许多影戏棚,演出三国故事等,非常热闹。元代时我国的皮影戏流传到了缅甸、波斯、爪哇等地。清代乾隆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又把中国的皮影戏带到了法国,并传到了英国和德国,它的演出,在欧洲曾轰动一时。

皮影戏中用以表演的皮质人形,称为皮影。最初是用素纸雕刻成形,后来采用羊皮或驴皮制作,先把皮子刮薄,雕出形象,再染色和罩油,然后通过灯光照射,在幕上映出皮影人的影像,皮影人一般高约一尺,身上有若干关节,用胡琴弦绞连,安上三至五根钢质细杆。表演者在幕后操纵。通过灯光投影,非常生动和逼真。音乐伴奏和歌曲,也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腔调。

皮影雕镂精致,色彩鲜明。刻画出各种性格特征的人物,主要着重于夸张人物的眉、眼、鼻、嘴和胡须等,用色有红、绿、蓝、墨等,每色又分深浅层次,文武小生、旦角、白净及其他表演白脸膛者,用透雕;黑头、红净和花脸等,则都用半透雕。由于是在平面的布幕上进行投影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皮影人物多为侧面造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