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必考】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l0310 2014-12-15





文言文考点是每年中考的重分区,判断句更是占分比例之大,小垒老师为奋战在中考路上的同学们总结了一些中考文言文判断句类型,这些都是中考必考的句子,一定会帮助到大家,要学习也要分享哦!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一、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注意】

  

  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同上》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同上》

  

  4)胜之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断句。例:

  

  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主谓短语作谓语)

  

  2)古者丈夫不耕。(“者”表时间)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叹)

  

  4)叱者何也?(“也”表疑问)

  

  5)莫用众人之议也。(也表祈使)

  

  二、用“……,……者也”、“ ……,……也”、“ ……者,……”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粟者,民之所种。

  

  三、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注意】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

  

  2)是说也,人常疑之。(指代前所述的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说法”)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

  

  1)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2)臣是凡人,偏在远都。《赤壁之战》

  

  3)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4)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四、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①“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4、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予本非文人画士。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六、用“此……”、“是……”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是)……”。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是寡人之过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1、此天子气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学问的人不能这样(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去理解和学习(书中的内容)而不加以自己的意思判断的道理!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那么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

  

  七、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此人力士。

  

  4、此子贤者。

  

  较为特殊的判断句:

  

  1、……,……耳。

  

  1)此亡秦之续耳。

  

  2)田横,齐之壮士耳。

  

  上两例可以算判断句,但不能说用“耳”做标志的。

  

  2、一主两谓、两主两谓、两主一谓形式的判断句。

  

  (1)一主两谓(甚至三谓)

  

  A:两谓(或三谓)都是肯定判断谓语。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两谓)

  

  2)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谓)

  

  B:两谓中一是肯定判断谓语,一是否定判断谓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两谓(或三谓)都是否定判断。

  

  古之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2)两主两谓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3)两主一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练习】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

  

  8、此帝王之资也



答案:2、3、6、8




猜一猜
请将[5+5+5=550]加上一笔划,使得等式成立(不可以改成不等式喔)?【回复“答案”即可马上揭晓】
分享是一种美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欢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