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以升谈语文:学习、考察、实践一条线

 许愿真 2014-12-16

  茅以升先生写的《中国石拱桥》是初中学生必读的基本课文。文章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说明方法,展现了中国石拱桥的雄姿,介绍了有关的知识,歌颂了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祖国和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

  1984年9月初,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桥梁专家,向他请教怎样学习语文。

  读、抄、背一条龙

  谈到语文学习,茅老针对当时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最重要呀!”接着他回顾了童年、少年时代学习语文的情景。

  他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写字,6岁上私塾,念的是“四书”“五经”,背了不少古诗古文。中学时期的暑假,祖父亲自教他古文,边用毛笔抄写,边讲解含义,边让他诵读。一天,祖父刚抄讲完王勃的《滕王阁序》,他就会背诵、默写、讲解了。在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茅以升早晨到河边背诵,白天在屋里用毛笔抄写三四遍,一个暑假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这种读、抄、背一条龙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熟记了古诗文,而且也锻炼了他的记忆力。有一天,祖父抄写杜牧的《阿房宫赋》,茅以升在旁边观看默读,祖父抄写完毕,他就已经能从头到尾背诵出来了。

  他在课外阅读时,发现有一本书中讲到祖冲之的圆周率,于是,他就把小数点以后的一百位都熟练地背诵下来,经久不忘,八十多岁还能准确无误地背出。他把背诵古诗文和圆周率一直当作锻炼记忆力的好方法。

  学习、考察、实践一条线

  茅以升11岁时,南京在端午节这天举行盛大的划船比赛,观众太多,竟把文德桥挤塌了,还淹死了一些人。茅以升萌发了长大后为大家造结实的大桥的念头。从此,他跟大人外出,总是留心观察各种桥;平时阅读古诗文,看到有桥的句子和段落,都摘抄在笔记本上;看到有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

  

  他在唐山路矿学校读书时,老师带学生去河北省参观赵州桥,茅以升考察了桥的结构,查看了《赵州县志》和有关资料,在笔记本上画了赵州桥的图。1984年,他到邢台市参加郭守敬纪念馆奠基仪式时,又特意考察了赵州桥。

  1933年8月至1937年9月,茅以升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的主任委员。在日寇飞机轰炸扫射的情况下,茅以升撰写、修改钱塘江大桥竣工报告。为了不让敌人占用大桥,要马上将刚刚建成的大桥炸毁,茅以升写了《洒泪别钱塘》一诗:“钱塘江上大桥横,众志成城奇迹生。突破难关八十一,惊涛投险学唐僧。‘天涯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注:引自唐代施肩吾《钱塘渡口》诗)安桥岂是干戈事?同轨同文避浪潮。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注:五行是金木水火土。钱塘江桥四字,偏旁为金、土、水、木,故说‘五行缺火’),不复原桥不丈夫。”全国解放以后,在他的指挥下完全修复了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大学教授和科普作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解放后他参与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并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早在60年代初,他应《人民日报》编辑部之邀,连续写了几篇《桥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许多关于桥的知识。1963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同参加国庆观礼的茅以升握手,说他的《桥话》写得很好,称赞他“不但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茅老的文学水平高,是由于他从小就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工作以后还利用零星时间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茅老的读书方法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精彩的部分一读再读,不太精彩的部分则是一目十行。他还从小养成写日记、写诗、作文章的好习惯。他撰写的《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桥话》《从中国的古桥到南京长江大桥》等著作和许多科普文章,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在我采访他时,茅老希望广大中学生克服重理轻文的毛病,多参加郊游、考察、知识竞赛等活动,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背诵名篇、坚持写日记等好习惯。他说:“语文基础打得牢固,终身受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