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山重叠金明灭”解诂

 水共山华 2014-12-16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飞卿《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闺怨,章法极密,上阕写梳妆,首二句以四种自然景物分别喻头上四个部分:山喻眉,金喻额,雲喻髪,雪喻面。三四句即承一二句而来,以画为眉之事,妆为额之事,梳为髪之事,洗为面之事,一丝不苟,照应周密。


    重叠,双蹙也。叠者,摺也,皱也。重者,二也,双也。


    晏几道词:“秾蛾叠柳脸红莲”,秾蛾叠柳即眉头紧锁之意。叠字释为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重”字训为“双”,有诸乎?


    重字本身就有二、双的意思,如重庆之名就来源于“双庆”,一眼中有两瞳仁曰“重瞳”。古建筑上双层屋檐的屋顶叫重檐。


    月日相同,为双,为重,如端午节五月五日,谓重五、重午;重阳节九月九日,谓重九、重阳;而双十节十月十日,谓双十。可证“重”与“双”同义。


    张祜诗:“双泪落君前”,李绅诗:“不劳重泪更追攀”,“重泪”就是“双泪”。盖因人有二目,双目流泪,谓之双泪,亦得云重泪。


    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杨泽民《品令》:“双叠远山非有恨”。愁是蹙、叠的原因,“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就是“双叠远山”吗?远山眉就是小山眉,“一双愁黛远山眉”简而言之即“双叠远山”,换而言之,不也就是“小山重叠”吗?


    “金”指额黄,眉间额妆。明乎“小山重叠”为蹙眉,则“金明灭”可迎刃而解。皱眉则蹙额,故额黄或明或灭。有人说睡前当“卸妆”,额黄应无存。此纯为今人猜测之言,可由飞卿代答。温词别首云:“宿妆隐笑纱窗隔”,宿妆即为隔宿之残妆,又云:“妆浅旧眉薄”,隔夜眉妆,故谓“旧妆”,因系残妆,故言其“薄”。又云:“卧时留薄妆。”此直接回答了此类疑问。故额黄隔宿之有无,应不是问题。飞卿别首《菩萨蛮》有:“蕊黄无限当山额”,这是对额黄的直接描写,可作此首“金明灭”之金的注脚。
   
    很多注家把“小山”解为“山屏”。例如词学名家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均是。此所谓智者一失也。理由如下:一,从章法来看,温词上片全写美人梳妆,集中于头部描写,插入一屏风,而少了眉与额,描写流于简单,章法有失严密。从词语来看,“小山屏”是小的山屏,不是小山之屏,小字修饰的是“屏”,而不是“山”。这就好比说“小花园”,是小的花园,而不是小花的园一样,如果要省略其文,只能把小花园简成花园或小园,而不能简成小花。同理,小山屏只可省略为山屏或小屏,万无省为小山之理。而小山眉则不同,小山是一种眉妆的名称,也叫远山眉,所以要省文则可省略“眉”字。


   有人说三句有“画眉”,如一句的“小山”指眉,则为犯重。这种说法是没根据的。一来词本不避复,下阕的“金鹧鸪”与上阕“金明灭”重了“金”字,就是证明;二来三四句与一二句的关系,不是“犯重”,而是“相承”。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首唐诗(律诗忌犯重甚严于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这是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三句中的“玄鬓”不就是一句中的“蝉”,四句中的“白头”不就是二句中的“南冠”吗?这是犯重吗?不是。这叫相承。犯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字面犯复,二是指句义犯复。显然,骆诗与温词,都是相承,而非犯复。“画蛾眉”重点亦在“画”,不在“眉”。


    有人以为“小山”是指髪髻,从形状上看确实有某些相似之处。但这只是今人的联想,而不是古人的修辞习惯。古诗文修辞常用借代之格,以部分代指全体或以特征代本体。如以棹代船,以蛾眉代美人等。温词之“鬓雲”就是指代头髪的。温词这首中的比喻,并不是别出心裁,而只是习用之语。古人修辞中常有一些固定的用法,如以雪形容肤,以雲形容髪,以山形容眉,以水形容目,等等,没有以山形容头髪(只有以髻、鬟形容山的)的。所以,温词是分别描写了几个头部部位的形态和梳妆,不可能把头髪分成两部分来描绘。如要复用鬓鬟,则只能用在同一句中,如“雾鬓雲鬟”。周紫芝《浣溪沙》:“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鬓雲就是“头髪”的意思。以眉、鬓相举,也是诗词家的习用手法,如温词《更漏子》云:“眉翠薄,鬓云残”。   
   


板凳
发表于 2014-3-3 15:55: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修辞中常有一些固定的用法,如以雪形容肤,以雲形容髪,以山形容眉,以水形容目,等等。

认同!
地板
发表于 2014-3-4 16: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太上老君在线 于 2014-3-4 16:17 编辑

对罗雀先生帖的疑问
1“小山”喻眉,.“蛾”喻眉,两个比喻是否感觉累赘?
2.“妆为额之事”,脑后插花的事情是否也是“妆”?下阕有“照花前后镜”。
3.上阕局限于头部梳妆,是否太局促?似乎按词学名家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的理解,把“小山”解为屏,给美人一个背景,画面比较好。“小山”解为屏,则“金明灭”指室内光线因屏的作用而有明暗的变化。
4.“小山”指屏,或许因屏上画小山,或许因屏有隔断作用似山。如因屏上画小山,是借代;如因屏有隔断作用似山,是比喻。皆可。
5#
发表于 2014-3-4 16:33:11 | 只看该作者
小山重叠指画眉,原有眉上画上眉,多有情趣;金明灭指额上装饰。人家女人早上梳妆打扮而已。
6#
发表于 2014-3-5 06:1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太上老君在线 于 2014-3-5 06:26 编辑
新燕绕楼飞 发表于 2014-3-4 16:33
小山重叠指画眉,原有眉上画上眉,多有情趣;金明灭指额上装饰。人家女人早上梳妆打扮而已。


原有眉上画上眉。此解释单看确实有情趣,也很简捷。但从第三句“懒起画峨眉”看,一二两句的时候应该还没起床。
7#
发表于 2014-3-5 08:05: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二句为妆前,写旧妆已残;"懒起"之后写梳妆。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5:07:23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4 16:09
对罗雀先生帖的疑问
1“小山”喻眉,.“蛾”喻眉,两个比喻是否感觉累赘?
2.“妆为额之事”,脑后插花的 ...
1“小山”喻眉,.“蛾”喻眉,两个比喻是否感觉累赘?
2.“妆为额之事”,脑后插花的事情是否也是“妆”?下阕有“照花前后镜”。
3.上阕局限于头部梳妆,是否太局促?似乎按词学名家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的理解,把“小山”解为屏,给美人一个背景,画面比较好。“小山”解为屏,则“金明灭”指室内光线因屏的作用而有明暗的变化。
4.“小山”指屏,或许因屏上画小山,或许因屏有隔断作用似山。如因屏上画小山,是借代;如因屏有隔断作用似山,是比喻。皆可。
      1.   “蛾眉” 只是眉的美称,并不是比喻。用蛾眉也是字数的要求,如此句为四字句,就直接用“懒起画眉”了。


      2.  汉语修辞有时以部份代整体,有时以整体代部份;有时以特指代泛指,有时以泛指代特指,一切依习惯而定。“妆” 的内容不仅包括“插花”,而且包括画眉、梳洗等。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妆”与“画眉”、“梳洗”岂不也是重复、也是“累赘”了?所以,我觉得这里的“妆”是大词小用,泛词特用为额妆之用。


      3.  “小山” 是眉妆的名称,用以代指眉,比喻只是字面形成的,不是作者刻意用比喻。用作指屏则与义无据。屏风的屏字不可省略,有人能找到以屏风上图画的内容代指屏风的例子吗?屏风上画了山,就用“山”指代屏,那么画花鸟的屏风就可以叫“花鸟”?画仕女的屏风就可以叫“仕女”?这样的叫法有谁能够理解呢?观温词有“金鸭小屏山碧”、“鸳枕映屏山”之句,“屏”字都不省略,如省略了谁能懂呢?冯延已词“独背寒屏理旧眉”,难道能改“寒屏”为“寒山”?“翠屏烟浪寒” 难道能改“小山烟浪寒”?“愁掩玉屏人静” 能改“愁掩小山人静”? 从词语上说,屏风可以叫“山屏”(或屏山),但决不能叫“山”,文献上找不到以“山”、“小山”代“屏风”的例子。
9#
发表于 2014-3-5 16:21:51 | 只看该作者
百度百科
蛾眉 :
é méi
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那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有骊姬、息妫之容貌,……。”
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美女的代称。 南朝 梁高爽《咏镜》:“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4、指蛾眉妆。是中国唐代流行的一种化妆方法,将眉毛全部拔去,再用眉笔在靠近额中的地方描出两条短眉,张祜就有“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之句。其后,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也开始流行。具体可参见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10#
发表于 2014-3-5 16:30:34 | 只看该作者
据9楼百度百科1,蛾眉的说法从比喻来。据百度百科4,“画蛾眉”是否画蛾眉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1:58:38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5 16:30
据9楼百度百科1,蛾眉的说法从比喻来。据百度百科4,“画蛾眉”是否画蛾眉妆?

  

    “蛾眉”一词的词源虽然从比喻而来,但它早已成为一个习用词语,本身不再含有比喻的意味,只是作为眉的美称(专指美人之眉),亦可借指美人的容颜,引申为美人的代称。屈原《离骚》:“众女疾余之蛾眉兮”,此蛾眉即美貌之意,白居易《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则蛾眉作美人的代称。古诗文中蛾眉一词随处可见,没有作眉妆解的例子。张祜“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蛾眉”并不是化“蛾眉妆”之意,而是以蛾眉代容颜,即化淡妆之意(以局部代整体)。“蛾眉”也不是一种“眉妆”的名称,明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据说晚唐有“蛾翅”眉之妆,但诗文中没有“蛾翅眉”的描写,更无以“蛾眉”指蛾翅眉妆的例子。所以把诗文习用的“画蛾眉”一语解作一种特定的眉妆是穿凿过甚了。


   顺便提一下, “百度百科”系网友自助式编辑而成的词条解释,群众性有馀而权威性不足。其中很多条目错讹实多。只能作为参考的线索,不能引为立论的依据。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2:05:53 | 只看该作者
    不论是作者作诗,还是读者解读,都必须建立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字词解释不通,那么不管怎样的解释都是不应该成立的。“小山”解作屏风的依据何在呢?为什么不可理解为室外自然界的小山呢?显然,如果作者以“小山”表示屏风或屏风上画的“小山”,那么读的人是无法知道的。这就违背了语言的社会性。所以我认为飞卿一定不会这样措辞。


    再从章法上讲(飞卿词的章法备受评家称赏),此词首二句写妆前,三四句写妆中,五六句写妆成,七八句写妆後。脉络分明,针脚细密。若首句突兀地插入一个屏风,则整个章法就不再那么清晰了,屏风又说明什么呢?
13#
发表于 2014-3-7 09:26:04 | 只看该作者
“蛾眉”也不是一种“眉妆”的名称
我同意画蛾眉不一定是画蛾眉妆。但您说“蛾眉”也不是一种“眉妆”的名称,我有疑问。9楼所引百度百科资料中提到的“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咋回事?
14#
发表于 2014-3-7 09:45:44 | 只看该作者
结构安排,时序倒叙,词就有那种一唱三叹的情调,婉约动人。如果先将“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说起,首先词牌不许,再则词味差了去。
15#
发表于 2014-3-7 09:53:40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5 15:07
1.   “蛾眉” 只是眉的美称,并不是比喻。用蛾眉也是字数的要求,如此句为四字句,就直接用“懒起 ...

文献上找不到以“山”、“小山”代“屏风”的例子。
对“小山”的几种解释,我都很难反对。温词中或其他诗词中如果还另有以“山”、“小山”称小山眉的例子,则您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
16#
发表于 2014-3-7 10:24:24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6 12:05
不论是作者作诗,还是读者解读,都必须建立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字词解释不通,那么不管怎样的解释 ...

五六句固可看做“妆成”,也可看做仍在化妆中,照镜而调整花的位置方向。七八句可看做“妆后”,也可看做仍在化妆中,选择衣着是化妆的一部分。如此则没有您所说的那个“章法”。小山屏为人物提供背景,是另一种“章法”,也是画家画人物所常用的章法。在画家的眼里,小山屏大概是人物妆饰的延伸。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3:49:09 | 只看该作者
新燕绕楼飞 发表于 2014-3-7 09:45
结构安排,时序倒叙,词就有那种一唱三叹的情调,婉约动人。如果先将“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说起,首先 ...

  倒叙是叙述的需要,服从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应该是有脉络可循的,不是任意颠倒错乱。温词这首,脉络清晰,完全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如第二句描述的时间在三四句之後,则梳洗妆後怎会有“鬓雲度腮”呢?同样的,五六句写照花前後镜,亦必在梳洗打扮後,没有个脸未洗髪未梳先插花的道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4:08:08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7 09:26
“蛾眉”也不是一种“眉妆”的名称
我同意画蛾眉不一定是画蛾眉妆。但您说“蛾眉”也不是一种“眉妆”的名 ...
9楼所引百度百科资料中提到的“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咋回事?
   周昉《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表现的是宫廷妇女的生活场景,图中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有鹤、花等物。画中仕女的眉,粗短而黑呈倒八字。这种眉妆,研究过古代服饰的沈从文把它叫“蛾翅眉”,袁杰英则把它称为唐明皇时常见的蝴蝶眉,而高春明则据江妃诗“桂叶双眉久不描”命名为桂叶眉。可见,这种眉妆究系何名,今人已不得而知,“蛾翅眉”云云,不过是今人起的名字,并不是古代的妆名。明人所记的明皇时十种眉妆名称中并没有“蛾眉妆”的名称。再从“蛾眉”的本义来说,蛾眉不是眼眶上画两只蚕蛾状的眉毛,而是以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来喻女子眉毛细长弯曲之美,与《簪花仕女图》中的眉形大异其趣。蛾翅与蛾眉,含义完全不同。根本没有什么“蛾眉妆”。画蛾眉就是画眉。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4:30:50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7 09:53
文献上找不到以“山”、“小山”代“屏风”的例子。
对“小山”的几种解释,我都很难反对。温词中或其他 ...
对“小山”的几种解释,我都很难反对。温词中或其他诗词中如果还另有以“山”、“小山”称小山眉的例子,则您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
   据《丹青续录·十眉图》记唐明皇时的十种眉妆名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古人诗中常用远山代指眉。如晏几道词:“一春愁思近横波,远山低尽不成歌”,“远山眉黛娇长”、“歌彻郎君秋草,别恨远山眉小”、“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最後一句尤值得注意,它表明“远山”是一种翠眉宫样)。欧阳修词:“故画作远山长”,远山也是一种眉妆。元曲亦有“蹙损了蛾眉远山”之句。

    柳永《少年游》词:“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 直接用“远山”代眉,与晏小山的“远山低尽不成歌”为同样的用法。


    毛熙震的《女冠子》,则具体描述了小山眉妆:“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 修蛾,细长的眉形,檀心一点,为额妆点心。可为温词作注脚。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小山”作“屏风”解,根本就没有任何根据!请你想想,为什么能把屏风叫做“小山”呢?如果不能,那么它还能作那样的解释吗?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4:38:08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7 10:24
五六句固可看做“妆成”,也可看做仍在化妆中,照镜而调整花的位置方向。七八句可看做“妆后”,也可看做 ...
五六句固可看做“妆成”,也可看做仍在化妆中,照镜而调整花的位置方向。七八句可看做“妆后”,也可看做仍在化妆中,选择衣着是化妆的一部分。如此则没有您所说的那个“章法”。小山屏为人物提供背景,是另一种“章法”,也是画家画人物所常用的章法。在画家的眼里,小山屏大概是人物妆饰的延伸。
    “照花前後镜”,一定是梳洗完成,化妆已毕,插花已就之後,这时已可谓妆成了。


    “新贴绣罗襦” ,是选择着装吗?非也。绣罗襦上能“贴”什么金鹧鸪呢?那不是应该“绣”上去的吗?所以,七八句当是指女红而言。女工是古代妇女必做的功课。新贴的乃是女主人公刺绣罗襦的绣样。此句用“双双鹧鸪”反衬女主人公的“形单影只”。
21#
发表于 2014-3-7 17:42:29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7 14:08
周昉《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表现的是宫廷妇女的生活场景,图中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 ...

明人所记的明皇时十种眉妆名称中并没有“蛾眉妆”的名称。再从“蛾眉”的本义来说,蛾眉不是眼眶上画两只蚕蛾状的眉毛,而是以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来喻女子眉毛细长弯曲之美,与《簪花仕女图》中的眉形大异其趣。蛾翅与蛾眉,含义完全不同。根本没有什么“蛾眉妆”。画蛾眉就是画眉。

同意。即便明人所记的明皇时十种眉妆名称中有“蛾眉妆”的名称,那也是明人记的,不是唐人记的,不足为凭。呵呵
22#
发表于 2014-3-7 17:59:32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7 14:30
据《丹青续录·十眉图》记唐明皇时的十种眉妆名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古人诗中常用远山代指眉。如晏 ...

您所举例,无一例把“小山眉妆”省作“小山”的。用“远山”写眉的,多或前或后提到“眉”或“妆”字。有两例“远山”不见“眉”或“妆”字,那也不是专有名词“远山眉(妆)”的省略,而是用远山(普通名词)比喻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8:50:17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7 17:42
明人所记的明皇时十种眉妆名称中并没有“蛾眉妆”的名称。再从“蛾眉”的本义来说,蛾眉不是眼眶上画两只 ...
即便明人所记的明皇时十种眉妆名称中有“蛾眉妆”的名称,那也是明人记的,不是唐人记的,不足为凭。
   话也不能这么说。民国时人编的《辞源》、《辞海》,至今仍是阅读古籍的重要工具书。古人所记既能流传至今,必有依据,如无确凿证据,不宜轻易否定。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8:55:46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7 17:59
您所举例,无一例把“小山眉妆”省作“小山”的。用“远山”写眉的,多或前或后提到“眉”或“妆”字。有 ...
您所举例,无一例把“小山眉妆”省作“小山”的。用“远山”写眉的,多或前或后提到“眉”或“妆”字。有两例“远山”不见“眉”或“妆”字,那也不是专有名词“远山眉(妆)”的省略,而是用远山(普通名词)比喻眉。
   您说得对,我意正是把“小山”当成眉的代称,并非指其化的眉妆就是小山眉。因眉妆的小山与远山是同一种眉形,故小山可以与远山互代。这种眉妆是流传最广的最具典型性的眉妆,由来已久,故早已成为眉的代称。以山喻眉,以眉喻山,在古人诗词中是很常见的。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就是反过来把山比成眉。
25#
发表于 2014-3-8 12:04:12 | 只看该作者
需对古代妇女的妆扮有研究。
26#
发表于 2014-3-13 09:50:24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7 18:55
您说得对,我意正是把“小山”当成眉的代称,并非指其化的眉妆就是小山眉。因眉妆的小山与远山是同一 ...

那么“小山”无论指屏风还是指眉妆,从词语使用上看都没有前例,都是临时的一种修辞了。
27#
发表于 2014-3-13 10:01:44 | 只看该作者
罗雀 发表于 2014-3-7 14:38
“照花前後镜”,一定是梳洗完成,化妆已毕,插花已就之後,这时已可谓妆成了。

照完镜子就做女红?从此女精神状态看,应是选择衣着。贴,熨贴。新而熨帖的绣罗襦上,金鹧鸪成双成对。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5:01:16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13 09:50
那么“小山”无论指屏风还是指眉妆,从词语使用上看都没有前例,都是临时的一种修辞了。

    毛熙震《女冠子》“小山妆”,是直接写眉妆的。而“小山”代指,如同“远山”、“遥山”一样是常见的。但以“小山”代指屏风,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里都没什么“临时的修辞”。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5:04:45 | 只看该作者
太上老君在线 发表于 2014-3-13 10:01
照完镜子就做女红?从此女精神状态看,应是选择衣着。贴,熨贴。新而熨帖的绣罗襦上,金鹧鸪成双成对。

    瞥见“绣样”,不代表“照完镜子就做女红”。做女红与梳妆,应该在同一地点吧?将“新贴绣罗襦”解成“刚熨烫服帖的绣罗襦”,恐怕难以成立吧?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5:02:23 | 只看该作者
   不妨参阅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的一段曲词:


    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一寸眉峰,怎当他许多颦皱。


    这里的“一寸眉峰怎当他许多颦皱”,正是从温庭筠“小山重叠”一词的境界中化出。“离了心上,又早眉头”,从易安居士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出。而孙逐明先生竟然认为:如果首句是‘双眉紧蹙’的意思,先扬后抑和含蓄蕴籍的艺术风格就完全被破坏了。” 真不知他老人家读没读过古人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