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手空缺,政府工作怎么办?

 指间飞歌 2014-12-17

一把手空缺,政府工作怎么办?

一把手空缺,政府工作怎么办?最近多个地方出现一把手空缺的现象,媒体对此有过报道。昨日南都的一则报道提到,广州5家单位局级一把手空缺,其中空缺时间最长达1年半之久。报道显示,各部门对于这种状况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有的部门工作按部就班,而有的则导致“一些局内决策,流程会更长,效率可能降低”。但总体而言,一切都会按规章和计划推进。

这样的反应多少出乎人们的意料,此前三亚市委书记空缺达10个月之久,当时舆论就生出疑惑和担忧,此后媒体虽未深入报道,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三亚的党政工作并未因此受到大的影响。这些个案表现出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一把手角色的重要性似乎悄然在发生变化。

由一把手空缺但部门工作运作照旧推导出这个角色不重要当然太过牵强,毕竟短期内运作正常不等于长远可以维系。但它对于理解这一角色确实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把手当然重要,但这种需求并不意味着一个部门完全由他主宰,这一位置一旦空缺,确实还可以有其他办法来弥补,继而维系整个部门的工作。总而言之,没有一把手,天塌不下来。

那么,在一把手空缺的情况下,由谁来撑起部门的工作呢?传统观念中的一把手代表了整个部门,一旦这个位置空缺整个部门难免手足无措,要解释上述特殊状况需要走出这种陈旧思维,而社会学家韦伯的科层制概念可以给我们以启发。所谓科层制就是理性官僚制,在这样一种制度下,每个政府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定位,他们按照分工开展日常工作,而所谓的一把手其实只是其中一环,充其量只是角色相对重要的一环。在分工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往往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则体系,工作流程如何,出了问题谁负责,都有明确的规定。有了这种规则,某个位置上少了人并不会影响全局工作,所谓的一把手也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当然,毕竟每一个职位的设置都有其道理,尤其是一把手,这一位置的空缺不是长远之计。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会影响公共服务。事实上,党政部门任何位置上人员的空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服务。补缺无疑是完善公共服务的必要举措,但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是对普通公职人员还是一把手,评价他们工作的重要标准都是按不按规则办事,因此推动补缺的必要假设是,在职人员将会按照规则来办事。一旦僭越规则,其角色于公共利益而言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层出不穷的一把手腐败现象表现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滥用职权。在一把手不在的情况下,党政部门工作尚能延续,这背后规则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一把手手握大量权力,所以更应该强调按规则办事,若一把手归来,规则退下,结果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