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倭寇的侵扰[图]

 文史馆579 2014-12-17
   12345083_2005052608464428850200.jpg
  倭寇像
  元至元二年(1336年),日本内部分裂为以天皇醍醐和大封建领主足利尊氏为首的南北朝,相互攻伐不已。战乱中的溃兵败将,亡命海岛,与冒险商人相结合,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疯狂掠夺。这些武士、浪人和商人被统称为"倭寇"。中国境内的一些窝主、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明朝政府为防止倭寇的侵扰,不断加强海防,所以在嘉靖以前虽然不断有倭寇来犯,但终未酿成大祸。至嘉靖时期,明朝国势衰微,军备废弛,使倭患日重,沿海人民深受其害。(嘉靖后期,明廷适时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他们组练新军,改变阵法,使抗倭实力大增,相继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给倭寇以重创。嘉靖四十五 (1566年),彻底剿灭倭患,中国人民的抗倭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 )
  
12345083_2005052608464435032900.jpg
  中国沿海军民抵御倭寇的袭扰

  倭寇先是侵扰山东,以后渐次南下,经江苏,浙江而达于福建、广东沿海,所在出没无常,忽来忽去,杀伤居民,掠夺财货。但在明朝初年,由于沿海加强海防,倭寇不敢肆虐,没有酿成大患。倭寇为患最烈的时期,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那时奸臣严嵩当权,政治极其腐败,海防松弛。如明初沿海防倭各军,每卫约五千余人,至此无一足额,甚至仅余一半,惟余老弱。沿海防倭战船也多年失修,存者仅十之一二。因此倭寇所至,无力抵御。另外,中国沿海地区也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许多土豪大家、富商巨贾都私自出海贸易,或与倭寇相勾结。在走私贸易中,又出现一些亦商亦盗的海盗集团,如著名的头子有许栋(徽州歙县人)、李光头(闽人)、汪直(或作王直,徽州歙县人)、徐海(徽州人)等,莫不建造巨舰,结穴于海中岛屿,不仅从事武装走私,又兼行劫掠活动,而且勾引倭寇劫掠。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倭寇更猖獗。
  
12345083_2005052608464437131400.jpg
  罪恶铁证--倭寇盔甲 点击上图看大图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与汪直,徐海等勾结,率战舰数百艘,分路进扰浙东、西及江南、北,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流劫数省,并深入内陆、攻掠徽州、芜湖、南京,所至掘坟墓,掳妇女,杀掠甚惨。有一股倭寇不过七十二人,自浙江严州、衢州,过江西饶州,历徽州等地,而至南京。南京明军与之接战,死者八、九百人,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大小官员皆登城守门,全城百姓也被点上城,虽然倭寇已退走,犹不敢解严。明朝官吏和官军的腐败无能,于此可见一斑。
  
  转自: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据《家庭与生活报·老照片》2005年03月24日查找下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