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生心理及教育

 yaoqianghao 2014-12-17
   儿童的发展虽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生活环境及个体主观品质的影响。尤其是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差生的绝大多数正是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主观因素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心理发展上的障碍和异常现象。
   一般地讲,差生心理大致可归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冰冷型”。这类差生特别胆小怕事。平时一言不吭,郁郁寡欢,难以伙群。由于他们交往和认识上的不足,往往表现出感觉迟钝、思维呆板、遇事恐慌不安,深怕老师提问,自卑怯懦、与世无争、情感脆弱、特别怕人嘲讽甚至悲观厌世。他们对班集体乃至周围任何人和事几乎丧失了兴趣和热情,这样就更容易遭来歧视。另一种是“狂躁型”。这类儿童:“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对成人的教育不管对否,一概反感,往往“软硬不吃”。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中。他们失去了“听话的道德”后,不是向“平等的道德”过渡。他们不再对老师的话坚信不疑、百依百从,而是渐渐对成人丧失信心。在此摇摆不定的关头,外界不良刺激会使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上“我行我素”的道路,企图摆脱现实,进入一种“超越道德”,人们俗称他们的行动是“调皮捣蛋”。具体表现为:自命不凡、胆大包天,倔强固执、一意孤行,常以搞恶作剧,小打小闹、顶牛等方式显示出:“与众不同”、“成熟”、“有胆量”而自鸣得意。他们对待老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或规劝,认为是和他“过不去”从而想方设法进行报复。他们情绪稳定性极差,暴躁冲动之时,气冲牛斗,不顾后果,或干脆拼个“鱼死网破”;一旦幻想破灭,则又万念俱灰,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如何针对差生心理特点实施有效教育呢?首先,应深入了解,找出原因,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手到“病除”。必须用和善、友好、真诚的态度对待这类儿童。“差生”在心理上本身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要用责任心、同情心、爱抚心为他们医治心理“创伤”,尤其是对“冰冷型”差生,更应给以“厚爱”,温暖他们,使之复苏。其次,应不怕反复、树立信心。实施正确而持久的教育,差生是可以转变的。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此外,要注意及时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盲点”,寻求开启智慧之锁的钥匙。所谓“盲点”,是指儿童身上尚未表露出来的潜在的恶性心理。如“冰冷型”差生的冷酷、麻木;“狂躁型”差生可能产生的破坏、仇恨等。从寻觅差生的闪光点出发,及时消除“盲点”,修正他们的行动,有助于差生心理转化和发展。
   教育差生还必须充分运用集体影响。有经验的班主任不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意识地发动其他学生爱护、关心差生,从而形成集体的友爱气氛,使差生置于群体中,用群体行为约束个体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