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教学难点出发寻求教研突围

 香茗室 2014-12-18

  前不久因为一道语文试题的困扰,我开始重新思考教研活动的功效。我意识到,现在的教研活动重心必须下移,要下移到教师的教学实践难点上,落脚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慕金才

  一道试题成笑谈

  上学期全县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初一的一道语文试题成了阅卷教师的笑谈。这道试题是“请简要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许多学生连句意都不理解,分析更是无从谈起。有的学生说:“海里面保存着一个朋友,他无比思念我”,有的学生说:“邻居到了天边,还是我的邻居”。笑谈之后是教师的忧虑和无奈。初一语文教师更是感到压力重重,他们拿着教案和作业找我谈心,找学校申诉,有的教师说,这句诗他讲了不下两遍,不明白学生为什么依然不懂,简直有点莫名其妙。于是,我走进学校,到学生那里去调查,他们说,老师说的都是实情。

  为了破除困扰,我们召集了一次全县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针对这道试题,我从任务驱动、预习复习、有效教学等角度,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操作进行了讲解。在讲话过程中,我发现台下的教师渐渐心不在焉起来。于是,我让他们就这个问题畅所欲言,他们的言论归结起来主要包括:理论上说得通,可实际教学和理论差得很远;学生不学,魏书生来了也无可奈何;这道试题的指向性模糊,学生无从下手。

  在教学试验中发现问题

  这次教研活动不欢而散之后,我陷入沉思,为何苦苦筹备的活动如此低效,对个别教师甚至无效?我再次查阅了各种教学理论,其中,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再一次引起了我的共鸣。的确,语文学习中,有些东西是习得的,学生随着心智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自然而然就会了,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智慧。这让我想起来,自己小时候背诵“朝辞白帝彩云间”时,将之理解为白衣、白须、白发的神仙,拄着银杖,驾着云彩,令人无限神往……长大之后懂得了如何正确解读,我反倒有些泄气和沮丧,因为正确的理解反而少了许多自由的遐想和浪漫的情怀。

  初一学生再过两年就会成为初三学生,初一时不理解的诗句,初三时可能就会理解。初三学生在两年前是初一学生,现在初一学生不理解的诗句,他们在初一时可能同样也不理解。为了验证“不教而会”,我在初三年级选了几个令教师头疼的班级进行试验,让学生简要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结果是,学生都能讲清楚句意,尽管分析的角度比较单一。通过对比,我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初一和初二时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到了初三,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但是他们依然不具备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缺少最为基本的方法。方法需要总结,方法需要训练,方法需要掌握,方法不能“静待花开”,不能等到初三再来学习。

  寻找教研的突破口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研究的突围问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教学问题上,地区教研员应当给一线教师以及时的启示和帮助。

  我选择了示范教授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并组织全县初一的语文老师听这节课。我的教学过程很简单:诵读、背诵、默写,加上简单串讲,让学生理解诗句。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引导的切入点是让这个句子的诗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新的朋友出现,此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如同你在这个班级中有朋友,如果让你转学到南方的某个学校,只要你心胸开阔,你一定还会结交新的知心朋友。但有一点要注意,交了新朋友,应不忘老朋友。即使你转学到南方,相隔千里,你只要想着老朋友,老朋友想着你,千山万水也隔断不了你们的思念之情,因为你们的心贴得很近。换一个角度说,如果你和朋友断绝了关系,即使你们坐在同一个教室,也如同陌生人,因为你们的心距离很远。这就是,心心相印,天涯若比邻;心心相隔,咫尺若千里。

  其后,我让学生简要赏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当一些学生说到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时,我就启发他们谈谈此句所用比喻手法的好处。当有的学生说到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时,我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作者当时的情思和情怀。我引导学生总结一下简要分析(赏析)的基本方法,还用了一个公式来表示:简析=修辞+内容+情感。最后概括成一句顺口溜:“简要赏析很简单,修辞内容加情感”。

  以现实问题研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上完课后,紧接着召开了研讨会。会上,我把初三学生简析“海内存知己”的答题纸发给各位教师,然后请他们结合这道试题和这节课,每人说一下自己最深的感悟,与其他教师分享。

  有的教师说,语文的外延涉及生活的外延和生命的内涵,只有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才会“活”起来,文本才能变成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体,从而对学生生命产生影响。

  有的教师说,知识的背后是能力的提升,是精神的成长。如果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知识会因为缺少情感和精神而成为木乃伊。所以,知识的接受过程一定要有思考和参与,一定要有对话和启发。学生通过一番努力探索,心智才能成长,这种心智的探索和历险既是知识的,也是情感和精神的,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知识积累才是最有价值的活知识。

  还有的教师说,有效课堂在理论上是可以说得通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课堂是相对的,同样一节课,对有些学生是有效的,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是无效的;有些课堂在今天看起来无效,但在今后却能发挥效用。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相对效度,落脚点就要下移到学生的学上。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通过研讨,大家意识到,我们既要借鉴生本教育中的“不教而会”、“静待花开”等理论,又要追求一课一法、一课一得,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获得提升语文素养的方法。前者属于无为之为,后者属于有为之为,都是教师应当做的。

  通过对这道试题的思辨和研讨,教师受到了深刻的启示,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教研活动今后要努力探索“三个解放”:解放教师的教学力,解放学生的学习力,解放教材的示范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成为有助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只有结合教学实际,我们的教研活动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教研室)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7日第1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