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召胜: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昵称16505974 2014-12-19

  领导干部从事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工作相对复杂,综合素质较高,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为复杂和丰富。这个群体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身心负荷较为繁重。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亚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应该是大有裨益。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要素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用了“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样10个字,来评价朱老总。这既是对朱德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殷切期望。
  心理素质决定心理健康。领导干部保持心理健康,必须提升心理素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信念坚定,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的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曲折、螺旋型上升的。我们党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和当前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方向正确,阶段清晰,任务繁重。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矛盾和困难,充满着机 遇和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和风险,有的干部思想坚定,愈挫愈勇,生气勃勃;有的干部信念动摇,唉声叹气,消极徘徊。心理是否健康,首先表现在信念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坚强。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的三起三落,充满着艰辛,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领导干部树立了百折不挠的典范。领导干部职级有高低,责任有大小,管辖工作有多少,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挫折和失败,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信念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二是宽广心胸,善纳群言。宽广的心胸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的宽广心胸,其一表现在识人用人上。要善于发 现人才,培养人才,容纳人才,特别要正确对待有思想有观点有能力,甚至某些方面超过自己的年轻人才,为他们的成长搭桥铺路。其二表现在能否听取意见上。要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正确对待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顶撞领导的人,正确对待反对自己的观点而且实践证明反对错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应及时引导,善于引 导,委以重任。其三表现在体恤照顾同事下属上。要主动关心同事,对他们的具体困难,能联系的积极联系,能解决的妥善解决,要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认 真对待。其四表现在善于发现、表扬别人的优点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讲自己不足不留情面,表扬别人优点毫不保 留。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其心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对工作无补,对事业不利,自己也将脱离群众逐步成为孤家寡人。
  三是知识丰富,融会贯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生机勃发。拥有丰富的学识,是学习型社会对干部的呼唤,也是领导干部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哲学、文学、历史、地理、法律、经济、金融,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即领导干部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方法灵活多样,向书本 学,向实践学,向周围有一技之长的同事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 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事物,分析事由,得出科学的结论。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用通俗平和的语言,透彻分析所处时代的大小事理,为领导干部树 立了学哲学用哲学的典型范例。“量变到质变”“挫折也是财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充满辩证思维的语言,透出机智聪慧 的火花,也是健康心理的真实写照。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辩证的思维,以一己之理为天下之理,以一事之利为万事之利,不能正确对待荣与辱、挫与 顺、他与我,心绪偏激,心理失衡,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是平和心态,进退自如。领导干部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拥有相关的权力,享受着相应的待遇,能不能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动、职级的升降,是衡量一个领 导干部心理是否健康的试金石。清代辽东知府杜石坡曾说:“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领 导干部要有自知之明,能不能当领导干部,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性别、年龄、专业、班子结构等多种因素,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应该常想做官为什么、身后留什 么。做官一阵子,为人一辈子。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心平如镜,进退自如。如果一心一意谋求官职的升迁,不可能求真务实有正确的政绩观,不可能 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不可能正确对待挫折经受时间的考验,也就不可能有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状况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心理健康的人只占总人口的9.5%;有心理问题的人则占84.5%,由于社会压力的加剧,忧郁、紧张、恐惧、失眠等已成为我国社会的“流行病”;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2011年,《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对北京市的四百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项精神检查,结果发现竟有近一半的干部,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健康心理现象。香港《文汇报》曾报道,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 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应当说,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过大是个普遍性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焦虑感突出,当领导干部工作压力 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目标难以实现时,往往就会产生焦虑心理。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紧张失眠、自信心丧失,处在一种忧虑、惊恐的情绪状态之中。二是抑郁感明显,有的干部面临难点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内心强烈的挫折感、失落感,就会产生明显的抑郁感,甚至患上 抑郁症。三是强迫症状突出,领导干部一般受职责的局限,偏重强调工作上求全、求好。这种倾向虽有好的一面,但是当事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时,常使自己陷于一种 痛苦的境地,强迫自己去想一些无关紧要的念头,从事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老爱洗手、数电线杆、怀疑自己身体有病等。
  三、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都有。
  从主观上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起主要作用。产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与问题,除了少部分是因个人品性确有问题外,大部分应当是其自身主观原因所致,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弱化。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在面对艰难与困苦时的制胜法宝。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 五分之一是痛苦,五分之一是快乐,五分之三是平平常常。所以,我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应接受痛苦,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要迎接挫折。你追求的层次越高,往往遇 到的挫折也越多,吃的苦也越大。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却习惯冷眼看世界,觉得一切都不如意。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遇到失意、困难、挫折、失败,精神垮下 来也就在所难免。精神被自己打倒了,灰心、失落、抑郁、倦怠等不良情绪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二是认识上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并不会永久停留在某一种状态。领导干部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也与其它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动之中。 一个时期处于顺境,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处于逆境,今天社会环境对自己有利,明天就可能转化为不利,反之亦然。这是辩证法的常识。有些党员干部恰恰总是犯这些常识 性的错误。当自己处在有利的社会环境或顺境时,得意忘形;当自己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或逆境时,悲观失望。而一旦悲观失望,便把逆境看成不可改变的,把自己 一时的挫折当成了一生的失败,把暂时的无望看成一生的绝望。不懂得人生总是伴随着得意和失意、成功和失败等等戏剧性的变化,正是这种磨难成为他们最后成功 的阶梯。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经历挫折和逆境是人生难得的财富。情绪消沉的领导干部与杰出领导干部的最大区别,往往就是在对待磨难态度的不同上。
  三是领导观的偏效应。领 导,从本质上说,是在人们一定程度的信赖、服从的基础上,率领、引导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目标前进并为之创造条件的行为。我们常讲“领导就是服务”,这个服务就其本意来讲是指为达成目标创造条件,但是有些同志却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像服务员那样竭尽全力使每个下属、每个服务对象都满意。有了这种心态,他们往往 过于计较别人的赞同或反对,期待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乐于得到表扬和赞誉。否则,便情绪低落,失败感油然而生。
  事实上,不管水平多么高,上至伟人领袖,下至普通干部,每一个领导行为,每办一件事情,让每个人都满意、都高兴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且不说你自己做的对不对、好不好。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如果能够使50%的 人满意,就算可以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如果完全知道了人家在背后怎么说他,他会烦死的。”当然,我这里并不是鼓动大家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 的意见,恰恰相反,我是希望同志们能够多学一点哲学,懂一点辩证法,既要虚怀若谷,认真听取那些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 差;也要树立自信,不为各种不负责任的议论声所左右。
  四是盲目攀比。从总体上讲,领导干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群体。加入到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同志,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更大的作为,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不同的是, 有的同志表现明显,有的同志表现隐藏,有的同志表现很强烈,有的同志表现很平静。必须承认,领导干部有上进心是好事,它是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 泉。但也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当班子职位出现空缺时,从年龄结构考虑,需要补充一位年轻同志,而你的年龄却比 较大了;从性别结构考虑,需要补充一位女同志,而你却是一个男同志;从知识结构考虑,需要一位学习社会科学的,而你却是学理工的;从工作实际考虑,需要一位开拓创新的,而你却是平和稳重的,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同志能够很平静地对待,有的同志却不这么想,认为某个位置组织上没有选自己,而某个位置非自 己莫属的时候,客观条件却受到了限制,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其实是个人盲目攀比的心态在作祟。要知道,充满私心和贪欲成 份的攀比是没有止境的,它只会造成心理失衡,平添烦恼。而且,你在攀比别人,别人可能也在和你攀比。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职务、待遇、名利方面,最好不要和 别人攀比,特别是不要和职务高、待遇好的人攀比。如果一定要攀比,应该同职位低的比,同待遇差的比,同收入少的比,同条件艰苦的比。这样,我们就能始终保 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
  五是学习不够、能力不足。客 观地说,现在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氛围并不十分浓厚。干部不重视读书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作较忙,影响了读书;有的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读书; 有的是以为自己取得了较高学历,不需要读书;有的是忙于应酬交际,不愿意读书;有的是没有养成习惯或有畏难情绪,不善于读书。读书学习与实践锻炼一样,都 是个人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由于我们有些同志不重视读书学习,因而个人能力的积累与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 有些同志,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患上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的干 部,面对上级下派的任务,自然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压力如影随形。
  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压力大。目前,改革发展正进入攻坚阶段。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上级部门的各类考核排名,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机制的实行,让 许多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不堪重负、夜不能寐。与此同时,客观上存在的对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也使领导干部 “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必然是精神紧张、情绪焦虑,从而导致个别领导干部在特定场合、特殊时期,出现了工作方法简单、语言生硬、火气 大、易发怒等不良心态。
  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 压力。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领导干部也要尽人伦之礼。对上要孝敬父母,对下要抚养和教育儿女,中间还要时时顾及夫妻感情。由于领导干部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因而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无暇顾及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从而给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 危害。
  二是应酬多。在开放的现代社会,领导干部作为本部门的代表,要与本部门之外的方方面面打交道。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一些“官场潜规 则”的客观存在,也决定了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必须分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各种关系。应当说,有些交往并不健康,吃吃喝喝,还有的出没于不该去的 场所。这些并不是每个领导干部都喜欢做的。但很多时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去应酬、不去赶场,人家就会说你自命清高、架子大,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 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所以,有的同志私下说,领导干部所开展的社交活动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部门的利益与发展。但意兴 阑珊、人去楼空后,很多领导干部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往往觉得身心疲惫、抑郁孤独,这也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客观因素。
  三是诱惑强。从 心理学上分析,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也正是由于长期的节制,使人们的欲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压抑。作为领导干 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中,当看到智商不如自己、能力不如自己、水平不如自己的人,在生活享受方面处处高于自己、超过自己,有的 干部内心就可能产生不平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后,自然会向自我实现需求方向发展。因此,一些 领导干部为了要达到或超过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想借助手中权力来实现这个目标的欲望就会逐渐膨胀。在利益诱惑和党纪国法双重压迫下,少数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 往往内心倍受煎熬,压力日益加大。
  四是关爱少。长 期以来,我们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考核中,只注重其实践能力与身体素质,很少注意到其心理素质方面的倾向,其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一些领导干 部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的问题,往往被归纳到思想意识领域。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出现了组织关爱的盲区。领导干部有什么心理问题,也是“能与人道者不过二三”, 没有适当的心理干预、没有正常的宣泄渠道,导致心理问题越积越重。有些领导干部虽然意识到自身心理方面的问题,但往往是上级面前不敢说,同事面前不能说, 亲朋面前不愿说。由于缺乏自我心理调适手段,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释放,日积月累,导致心理严重失调。
  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建议
  领导干部要深剖自身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职责、正确认识社会,主动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一)坚定信念,修一颗“公心”。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人生是硕果累累,还是庸碌无为,全在于拥有什么样的信念。领导 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正确对待官场上的得意与失意。作为领导干部,要坚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的信念,向孔繁森、沈浩等优秀领导干部学习,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权力就是奉献”的信念,认识到无论所处的地方大小、岗位优劣、职务高 低、环境好坏,都是组织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端正心态,修一颗“静心”。《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说五彩缤 纷让人眼花缭乱,最后变成瞎子;鼓乐齐鸣让人双耳失聪,最后变成聋子;山珍海味让人口味败坏,最后变成呆子;骑马打猎让人心花怒放,最后变成疯子;奇珍异 宝让人蠢蠢欲动,最后变成贼子。老子其实是在告诫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时常保持一颗“静心”,不要存有过多的欲望,不要过度放纵自己的行为。 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就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面对“三落三 起”,始终保持一颗“静心”,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把人民的事业装在心间。要把握好欲望的“度”,以“静心”对待金钱和利益,切莫与人盲目比奢华、比排 场、比享受。
  (三)加强学习,修一颗“慧心”。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能力储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作为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各级领导干部如果知 识水平不足、能力有短板,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绩效和人民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坚持潜 心治学,做到坐下来读书,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取群书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成自家之言语;必须坚持灵活求学,除了向书本学,还要注意向实践学,善于从实 际工作中汲取营养,增强才干;必须坚持不懈求学,牢固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从应酬中“挤”时间,从生活中“要”时间,在私下里“抠”时间; 必须坚持有的放矢,除了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外,还要花精力学习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经济、科技、法律、文化、 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特别是要与岗位工作和自身的“短板”紧密联系起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四)不惧挑战,修一颗“锐心”。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能否战胜困难、克服困难,首先取决于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世上 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干事创业无坦途,激情锐气不可少”。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地解决困难,才能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作为领导干部,要练 就钢筋般的神经和磐石般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有一股敢闯敢干的冲劲,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敢教日月换新天”,争创一流业绩;要有 一股勇于改变的拼劲,敢于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时刻保持旺盛的斗 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经过科学论证的事情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即使困难和挫折再大,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五)适时减压,修一颗“闲心”。当面对心理压力时,不要沮丧、困惑、恐惧,而应该让它通过合理渠道释放出来。自我减压、宣泄是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作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要培养一两种积极健康的爱好,通过爱好来释放压力。比如,喜欢唱歌,就大声吼出来;喜欢运动,可以打球、爬山,用尽全力投入一项 活动,直至大汗淋漓;喜欢旅游,就给自己一个假期,用心欣赏祖国的美景等。不要给自己无谓的压力。有些人总喜欢把别人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比如看到别人升 职、发财,就会觉得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是自己呢?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或多或少的压力,其实只要尽自己的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就行,毕竟有些东西是急不来也想不来的。与其让自己无谓地烦恼,不如想一些开心的事,多学一些知识,让生活充满更多色彩。
  总之,优质心灵的钥匙归根结底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调适心理状态的能力,使我们的内心、工作、生活更和谐,使我们的人生更幸福、更成功。真正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