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众不同心理学》——教你辨认生活中的心理学陷阱

 茶香飘万里 2014-12-19

作为一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心理学普及读物,《与众不同心理学》为平常普通百姓介绍了怎样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更好的理解心理学的论题及人们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

 

序论

 

批判性思维是能够独立评价心理学信息所必须掌握的。即使若干年后学习者不再记得心理学入门课程中的内容,但他们仍然可以运用本书所涵盖的基本原理评判有关心理学的言论;辨别在媒体中不断涌现的心理学信息的真伪。一旦掌握这些可以终身受用的思维技巧,就有助于我们去评判各种理论主张。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专家的观点;所以在获取知识时,判别专家观点的可信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第一章

心理学是一个主题非常广泛但相对松散的学科。它包括一些不能用同一个内容来概括的众多研究主题。然而它可以通过“都是用科学方法研究行为”这一标准整合为一门学科。

 

所谓科学方法,最重要的三点:

1科学运用了系统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它以可以公开可以验证的知识为研究目标

3它努力寻求用实证方法可以解决的,可以发展出可以付诸验证的理论为研究课题。

 

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世俗智慧的冲突是经常碰到的。也正因为它可以提供机会验证那些存在了几百年的被广泛认可的“常识智慧”,才不断吸引人加入这个领域的研究。

现代思潮中有一种趋势: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大众知道事情的真相,在这些人的面前遮上一层无知的面纱是必要的,因为他们不曾学会如何处理事实真相。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的邻居都很健康,我们也会很好。为了要比别人更健康,而垄断所有的药物供应,不给周围人用,是非常愚蠢的。对待知识也同理。邻居的无知对自己也是不好的。而且还可能造成我们不好的原因。我们都是要依赖其他人的技能和特长的。

 

第二章

科学家通常所说的可解决的问题是指一个可验证的理论。可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上如何定义呢?——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被证伪,那它对真实世界毫无影响,也就毫无用处了。

 

好的理论是那些做出具体预测的理论。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可证伪性。越是具体的预测,一旦得到证实,给理论提供的可借鉴性就越大。可证伪性越高,就越能被人接受和重视。即使预测不被证实,即:即使这些理论被证伪了,证伪对理论的发展也仍然很有用处。正因为理论被证伪了,才促使理论做出调整,正是不断的调整,才使心理学等科学更加接近真理。

 

第三章

 确保一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弄清楚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重验性。操作性定义是,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下出来的定义。操作性定义是科学知识可公开,并接受检验的一个主要机制。它不像直觉性定义,是一种非经验性的定义,只属于个别个体持有,无法公开让他人任意验证。

 

由于心理学用的术语多源于日常话语,因此很多人对这些术语都会有预先惯用的想法,所以,对这些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常常得不到人们的认同,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心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也是需要对其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然而人们往往要求心理学回答一些本质主义问题,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够回答这类一沉不变的终极性问题。心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需要对其操作性定义不断修改,以至使其理论概念更加精确的反映世界的本来面貌。

 

第四章

 

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在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初期是有用的。因为那时我们发现可以研究的现象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研究后期,即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特定检验时,它就变得毫无用处了。 

 

在心理学中,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对理论检验没有价值的主要原因是,安慰剂效应在作祟。安慰剂效应指的是,人们有报告任何疗效对他们都有帮助的倾向,不管这种治疗是不是真的有疗效。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使我们不可以采用疗效见证来作为支持一个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原因是安慰剂效应保证:不管什么治疗方法,都有可能获得有关他的疗效的见证资料。

 

尽管见证证据对理论检验毫无用处,心理学研究还是发现:这类证据由于鲜活性效应被人们格外重视。鲜活性效应指的是,人们过分看重更鲜活和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证据。对大多数人来说,见证证据就是一种鲜活性信息。人们在验证心理学理论时,往往过分依赖这类证据,实际上,见证叙述和个案研究型证据根本不能用来支持任何理论和说法。

 

第五章

 本章主要告诉我们,两个变量间仅仅存在相关,并不能保证一个变量的改变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改变——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在解释相关问题时,我们讨论了2个问题:

 

首先,在第三变量问题上,两个变量相关,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许是由于一个尚未被测量的,如有与他们两都有联系的第三变量引起的。实际上,如果潜在的第三变量被测量了,就能够用相关统计法,来评估第三变量是否决定了二者关系。

即使两变量间确实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也无法仅仅从相关中反映出来。

 

选择偏差是行为科学中很多虚假相关产生的原因。选择偏差是指,人们总是或多或少人为地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因此造成许多行为特征与某些环境变量之间有相关。排出选择偏差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严格操控各变量的情况下来进行真正的实验研究。

 

第六章

实验法的中心思想是操控。在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仅仅观察两个自然变量间的变化是否存在联系;而在真正的实验中,研究者操纵那个假设可能是一个现象变量的原因之变量,并通过控制和随即分组来维持所有其他可能与该原因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的恒定,以寻找原因变量对现象变量的正真影响。

 

这种方法派出了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第三变量问题。第三变量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世界中,很多不同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试验方法可以看做是用来区分这些自然联系的一种方式。通过操纵假定的原因连两和恒定所有其他变量,这样可以将假定的原因变量分离出来单独审视其对现象变量的影响。但是,为了要分离这些自然联系,科学家们经常被迫设计一些在自然世界中找不到的特殊情景。

 

第七章

有些心理学研究是应用型的,目的是将其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某些特定的情境中。在这类应用性研究中,结果是被直接推广到现实中的自然情景里,因此样本的随机取样性与情境的代表性相当重要。

然而,心理学的大多数研究却不属于这一类。

他们多是基础研究。是用来验证人类行为背后机制的理论的。在这类的基础研究中,被试是不是随机取样及研究情境是不是有代表性,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这些研究关注的重点是验证一个理论其预测的普遍性。事实上,在验证理论的基础研究中,正如上一章所说,认为的情境是故意设置的,为了要将研究中的关键变量分离出来,并且用之来控制那些无关紧要的变量。

 

第八章

为什么科学进步的突破模型不适合心理学,为什么逐渐整合模型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框架。证据集中原则描述了心理学是如何整合研究结果的: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可以一锤定音,但每个实验有帮助我们去排除至少若干个其他的可能解释,因而有助于我们追求事情的真相。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心理学家们确信其结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实证基础上的。当研究狗年发生变化时,必需遵循关联原则;即:新的理论不仅必需能够解释新的科学数据,而且还必须能够对先前已经存在的数据提供一个解释。

 

第九章

交互原则:一个自变量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另一个自变量的水平。当影响行为的一个因素和另一个因素共同起作用时,他们对该行为会产生与各自单独其作用时截然不同的影响。

节约原则:当两个理论具有相同解释能力时候,概念间关联较简单,涉及概念较少的那个理论是比较可取。的。

考察行为的原因时,应按照多样性原则思考。不要陷入类似于某一具体行为只由某一特殊原因造成这样的误区。大部分复杂的行为都是由多样因素来据顶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起作用才会引发某一行为。有时多个因素联合在一起时会产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变量在一起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当我们试图之研究他们各自在单一变量因果研究中所找到的单一效应之和。

 

第十章

像大多数学科一样,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概率式的结论——其所退路了出来的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是较为普遍的。但这些结论决不是在任何情况都会出现。即:他们不是100%准确。尽管如此,根据心理学研究及理论所做出的预测仍然很有用。

概率趋势probabilistic trend即:有较大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境中都适用。

认知错觉Cognitive Illusions 即使人们知道正确答案,也会由于问题的问法而作出错误的结论。

很多人很难用概率的术语思考,当人们遇到具体的、鲜活性证据时,往往将概率信息置之脑后了。他们同样没有考虑到,较大的样本与较小的样本相比,估计出来的一些母体数值会比较更为精确一些。人们也出现赌徒的谬误:把原本无关的时间看成是有联系的。这个谬误是源于人们一个惯性思维倾向:在决定因果关系时,未能认识到偶然机遇所起的作用。

 

第十一章

 偶然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常被人误解。人们很难认识到,行为事件结果的变化有一部分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该以自己能预测每一个个案所设计的个别行为而自诩。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是对总体大趋势的概率性预测。

 

虚幻联系现象illusory correlation:当人们相信两类事件通常应该一起发生,他们就认为,这两类事件一起发生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即使这两类事件的同时出现是随机发生的,而且并不比其他两类事件同时发生的次数多,人们还是倾向于见到他们所预期的联系,还是在本来没有任何结构的一些事件中看到了虚幻结构。

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 相信个人的能力能够影响偶然事件的结果。彩票股票皆如此类。

 

在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方面,精算式预测远远优于临床式预测。当一个人要预测行为时,千万不要把统计资料搁在一遍。统计预测也正确的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在预测人类行为时,错误和不确定性是永远不可避免的。

 

第十二章

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人类行为的一些想法或理论。如果没有这些想法或理论,很难想象我们怎么能活下去。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心理学家,不过是一个个体心理学家。我们的个体心理学知识多数是“食谱知识”。我们做某件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或想要它导致其他人做出某一些相应的行为,或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事会帮助我们实现某些目标。这些就是“食谱知识”:指导我们怎么做,却不关心为什么这么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科学心理学总是力图通过实证主义验证“食谱知识”的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