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五权”并重 推进“权力入笼”

 道光二十五 2014-12-19

推进“权力入笼”工程,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推进这项工程中,抚松县坚持“五权”并重,紧紧围绕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上狠下功夫。

改革限权,着力在规范性上下功夫。如何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安全运行,怎样削减、限制和转移一些部门行政权力,是推进“权力入笼”工程需要进一步破解的课题。因此,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是机关、部门的职责,也是推进“权力入笼”工程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抚松县按照开展“权力入笼”工程的要求,以落实“五权”工作为统领,本着“取得有据、运行公开、行使依法”的原则,从清、削、管三方面拉出“权力清单”依法改革限权:一是着力清权。依据全面梳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编制了行政权力“清单”,建立了权力台帐,明确了权力运行边界。通过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由422项依法确认255项。二是着力削权。建立健全了决策程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任用的全过程面向社会公开,实行了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三是着力管权。核查财政资金,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将应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同时把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对权力运行加以规范,使权力运行程序变成法定程序。

依法确权,着力在针对性上下功夫。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尤其是针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抚松县在推进“权力入笼”工程中,政府各部门紧紧围绕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制度建设、明晰政府监管和依法使用权力方面进行探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好评。但行政自由裁量权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用不好,则会危害百姓和滋生腐败。因此,抚松县按照省纪委推进“五权”工作的要求,不断明确思路和强化措施,把审核权力、确定权力作为推进“权力入笼”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防止了权力异化,有力地推动了“权力入笼”工程。在依法确权上,本着“谁行使、谁负责,谁清理、谁规范”的原则,突出“三个确定”,一是确定了重要领导权力的范围,防止导致权力不明。二是确定了重要领导权力运作和承担的职责,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三是确定了重要领导用权的规则,防止有越权行为。同时抚松县还建立健全了决策论证、专家咨询、征求意见、群众听证制度,按照一项权力一项制度的要求,对自由裁量权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主动公开行政职权、裁量基准、运行程序和执法结果,促进执行公开。

科学配权,着力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推进“权力入笼”工程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系统地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针对抚松县当前行政部门权力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分权、示权、放权”等方式,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变“无限权力”为“有限权力”。在科学配权上,抓好“三个划分”:一是划分了全县各级单位班子成员的权力范围,按照以权定责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全县决策重大事项目录,明确了党政之间的权限,优化了全县权力配置,有效防止了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二是划分了重大事项票决权力,凡涉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把集中一个人的权力分解给班子成员共同行使,推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一把手不能事先定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采取票决方式作出决定。三是划分了集体财务管理的权力,推行了“农村扶持资金实行三方会签”制度,即资金发放单位会签、发放单位与受益农户会签、纪检机关和农户会签,形成了对权力运行的制衡和流程制约。目前,这些制度正在全县进行推广。

阳光示权,着力在透明性上下功夫。让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是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保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运作,确保人民群众拥有知情权,是推进“权力入笼”工程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抚松县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机制,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注重公开实效。在阳光示权上,构建了“三个平台”:一是构建舆情网站平台。通过舆情在线网,开通了全县各部门党务、政务信息发布、网上互动交流平台。二是构建媒体信息平台。在县委政府大楼前设置了固定公开栏,在县文化广场开辟了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及时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公开县委决策事项、公开决策过程、公开执行结果,使全县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各个阶段的工作。三是设立了意见箱和短信平台,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开通互动窗口,方便干部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加强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日常监督。建立了社会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实现了行政权力运行全程“被晒”。

全程控权,着力在长期性上下功夫。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解决权力滥用问题,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规范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因此,要围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断创新监督机制,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全程控权,就应在透明性上下功夫。抚松县在推进“权力入笼”工程中,突出超前预防和有效监督,重点加强党政“一把手”的教育、制约和监督。全程控权上,强化了三项监督机制:一是强化对“一把手”的日常监督,县委成立巡视组,运用集中、专项和跟踪巡视等方式,对全县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巡视。二是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全县各部门“一把手”分别定期向县委全委会公开述责述廉并接受评议。三是强化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考核中除听取专门汇报外,还采取个别座谈、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抚松县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各单位权力的监管,建立了1+X电子监管平台,1是全县权力监督主体即县纪委,X是权力实施主体即全县各部门。各部门在网络平台上统一设置权力名称、授权依据、用权主体、风险等级、运行流程、制约制度等模块,安排专人负责将本单位核心权力的办理情况、办理依据、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录入平台,县纪委对这些部门的各项权力运行实行网上监控。形成了纪委、各部门和社会三方监督模式,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才能真正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而实现权力行使的全程监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