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莫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

 文生心 2014-12-20

格言云:「凡人病根,大抵从傲来,人能先除傲字,众善自生。」无论是修行之路或是日常生活裡,只要心中有「傲」字,此人必遭疏离。

一个人若常受到人家的讚美,容易迷失自我,高估自己,所以要时时刻刻谦虚,因为学无止境,德无边际,道亦无量无尽,如此的浩瀚无际,人是何等淼小,所知何等有限,那又有何值得高傲的。

人最怕的事就是自大,一个人如果有了骄慢心,一定会被人群排斥,因为自我贡高就会产生藐视他人,而表现出高傲的态度,当然会成为与人疏离。

语云:「大智若愚」真有才华的人是内敛的,不表于外,如成熟且饱满的稻穗。故贤者怀才不露,守巧若拙,不自夸其才,不妄逞其能。

战国时代,在平原君门下有食客三千多人,赵,孝成王时,秦国派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往楚国求救,于是召集门下食客,欲选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同行,然而,选来选去,就只选出十九人,尚缺一人。

就在平原君伤脑筋之际,有一位在下座的客人开口:「像我这样,可以同行吗?」平原君问了他的姓名,笑着说:「夫,贤士处世,如锥处于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居此三年,左右未有所称,是先生无所有也。」(毛遂)说:「初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也。」平原君听了他的话,觉得他的口才还不错,就允许他同行。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合纵之利,自早晨到午后,仍然不能有所决定。

此时,(毛遂)乃按剑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遂许派兵救赵,解除邯郸之围。

平原君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是贤者不露也。」

这一则故事正告诉我们锋芒不露,大智若愚的意涵,惟世人都喜露才扬己,自作聪明,以致招来无妄之灾。

在(罗)状元(洪先)的劝世诗中有云:「聪明莫把聪明使,来日阴晴未可知。」值得我们深思的一首诗。

修身学道本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虚心求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不是我们应该接受容纳的教育,此即是(孔)圣人教我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理,因此,我们必须自谦礼让,心胸开阔,如同宇宙虚空包容一切,唯有能包容才能为大,如百川之汇于大海,包容、接纳而成海之大,人生与自然界的情境一样,须懂得学习缩小自己,消除贡高、傲慢的心,天下之大才能任遨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