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周纪五》 (十)

 liuhuirong 2019-02-18

五十七年癸卯,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增加军队)佐陵;陵亡(丢掉)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就要到了)。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远离自己国家进攻赵国首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半民:武安君白起是很有头脑的将领,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他的分析十分正确,长平之战后,凭着秦军余威,赵国新败,诸侯震慑,一举而灭赵,商有些胜算,现在,赵稍微喘过气来,诸侯也从震慑中清醒的感到了恐惧,必然会内外相应,齐心协力为自救而战。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一起去),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假如)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半民: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我们已经领教了只谋私利,毫无远见的“鸡鸣狗盗”的孟尝君,也见识了赌赌运气,巧舌避祸的春申君。现在看看平原君对人才的态度,也不过如此。何以见得?挑来挑去的十九人“相与目笑之”,从他们嘲笑毛遂的“相与”中就可以看出,这些绝对是“庸才”,循规蹈矩的所谓“才”罢了。大才之人必定大不同于俗人,这些人和一般俗人有什么不同。第二,平原君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年不鸣,一鸣冲天”的事,再说,你平原君怎么能知道你考察人才的方法是好的?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平原君原不过是比周围的贵公子稍强一点的“贵公子”罢了,其名不过是因为其贵,并非是因为其才,所以他的眼界也只能决定他的人才水平,就像是孟尝君,老想着为自己营造“狡兔三窟,”,所以就有了抱怨“食无鱼出无车”的想着“福利待遇”的冯谖了。

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明确)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依仗)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你凭什么呵斥我)?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纵约)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则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识别)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

半民:毛遂,燕赵慷慨之士也。干净利索,把十九人忙了一上午没干成的是完成了。楚王大殿之上,除毛遂外,不过是一群色厉内荏,摆摆架子的官僚罢了。而且越是无能的官僚,越喜欢摆架子,这是心理空虚无能的外在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