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大门”一打开,是人是狗都进来

 无聊斋话 2014-12-20

作为一个闲暇时候不爱出门的死宅,阅读是我唯二的爱好之一了。我发现自己以前读书有个问题,就是太热衷读“小资类书籍”,很多时候将读此类书作为唯一阅读资料。

我没有能力给“小资类书籍”做一个清晰甚至笼统的定义,我所指的大概就是一些包装精美,语言优美,略有思考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可读性强,不重视逻辑和内容,侧重文字的美感。大多以文学艺术类为主体,最多的是一些语言很美的散文和故事。额,惭愧,我没有能力说清楚下定义,相信每个人心里都能联想起几本“小资类书籍”。

书分多种,读书目的也各有不同。有为学术,有为情操,有为考试,有为恋爱等等等等。在现在这个高压又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读书是为了休闲娱乐。“小资类书籍”往往成为医疗精神创伤,缓解思想疲劳,维系生活热情,呵护恬淡休憩等的不二选择。所以,大家平时读一读小资类书籍,觉得它是闲情逸致,快活身心非常不错的选择。

“小资类书籍”一大特点就是门槛低,通俗易懂。相比于晦涩难懂的学术经典,“小资类书籍”阅读难度相对较低,基本无须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便可读懂,其阅读过程基本无需要太高的智商和持久的思考。所以,作为闲情逸致,陶冶情操的甜点类精神食粮,“小资类书籍”非常合适,毕竟当读书作为一种休闲活动的时候,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确实不是优选。

但是如果错把休闲当学习就麻烦了。“小资类书籍”内容毕竟是科普性和休闲性的,纵闪烁着哲理光芒也终究是散碎思考,无系统研究。它对个别问题的思考往往浅尝辄止,其打动人的往往是语言的优美和角度的新奇,而非思考之深刻,逻辑之严密,数据之翔实等等。如此,如果将个人学习或修为依赖于“小资类书籍”,则风险巨大。

我们思考的深度和精度往往依赖于我们阅读的深度和精度。如果我们将阅读“小资类书籍”作为我们某个方面能力的支撑,我们往往容易在很浅的思考基础上得出很不可靠的结论。甚至,由于我们在一个非常浅的层面上尽情遨游,我们便觉得自己已经对某个领域的某个问题思考的很“深入”了,从而我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实力有所误判,严重者会滋生自大心理(读过两本书就自认专家者也大有人在)。而这种误判以及自大心理,对我们的危害要更深刻。

所有小资类书籍之中,诗歌美文类是最流行的了。而一些文学功底不深,阅读量很有限的普通青年一旦对书籍和自身认识不清,就“误入歧途”,堕落为“文艺青年”。事实上很多自诩才子的“诗歌”等作品事实上挺一般的,有些“诗人”确实自我判断有偏差。他们确实够不上“诗人”的称呼,顶多是“诗歌爱好者”。

最无奈的就是一些文学根基特别弱,自我认知能力特别差的“文艺青年”。经常看到一些“文艺青年”,他们的成长历程就是先看过一些诗歌后,就觉得自己收获巨大,智光重朗。读点文艺书籍,就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了。然后就是基本的创作偶尔有有,遇到不识货的读者赞叹几声,然后就洋洋得意,自认“天赋异禀”。轻则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大才子”,重则说自己“旷世奇才,百年难遇”。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些基础薄弱但是读过一些书的“文艺青年”,常常通过读小资类书籍作为主要学习途径,在基本不用强度思考的领域和范围不断进步竟然滋生自大倾向,甚至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结果就成了普遍的“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就这样通货膨胀了——“真才实学”的普遍稀缺反而造就了“怀才不遇”的通货膨胀。

“文艺青年”和“二逼青年”就一张纸的距离。同样是诗歌美文书籍,明白人就当作爱好,陶冶情操,滋养精神的甜品补药;糊涂人就当作专业教材,赖以傍身的武功秘籍。好端端的一本本精神进步的阶梯,竟然成了个别“文艺青年”走向夜郎自大的铺路砖。我们的内涵不可能因为几本精神点心吃成一位奥林匹亚健身先生。小资书籍容易让人自觉牛逼,实则傻逼。对于真正追求精神进步的人来说,越是有收获,越是要警觉。

“作家大门”一打开,是人是狗都进来。要说所有职业中,最不需要门槛的就是作家。不管你是盲聋哑还是纯文盲都能成名,前提是你真的有好作品。(我丝毫没有对优秀作家不敬,只是强调这个群体中多么的容易鱼龙混杂。)现在,有一部分自诩为诗人或者作家的“文艺青年”,大多有四个共同的特征:阅历浅,读书少,气量小,缺思考。很多都是拿着儿歌当诗歌,拿着客套当鉴定,拿着质疑当嫉妒,拿着无聊当孤独。


其实大家没事写写东西玩玩没什么,再烂也无所畏,毕竟是玩么。但是如果轻易拿着自己的作品当作文学瑰宝可就有问题了。文学终究是要靠生活积淀支撑起来的精神坐标来标示作品价值的。不是说你读了几本诗歌你就是满腹经纶,也不是说你拼凑过多少句子你就是才华横溢。“怀才不遇”的“文艺青年”们,醒醒吧。


施主,听老衲一句劝:真不是凑点句子就算作家……恩没错,多来几个空格换行也不行……


施主,再听老衲一句劝:你所有文字加起来就是一堆垃圾代码,你的真实粉丝可能都不如你家楼下的那条狗多……


施主,最后听老衲一句劝:读书是个精神旅程,旅程中一定要记得前途和归路。读书如人生,两个方向最关键,一个是出门,一个是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