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小资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得有钱、有才、有品位。可历史上的文人一般都很难逃脱“文章憎命达”的命运,所以历史上懂得追求这种生活艺术的文人不多,袁枚算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袁枚首先是个文艺青年,他崇尚性灵,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人的真性情,不久就自成一派——性灵派。历史上一直把诗歌尊于正统地位,因而有诗庄词媚这一说,言志一直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但袁枚却凭借“性灵”二字,把诗歌言情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清朝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
袁枚虽然是一名文艺青年,但并没有走苦情路线,不是颜回那种“身在陋巷”穷的只剩下“一箪食,一瓢饮”,也不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南山,耕种劳作。谈钱对袁枚来说,既不伤感情,也不伤自尊。
他一直官运亨通,就算是后来弃官,但和朝堂上的名流都有交往,加上他才气斐然,名气很大,因此靠经常为人撰写墓志铭和其他文章挣钱,这也是他日后能够维持自己小资生活的重要前提。
坐拥度假村的CEO 袁枚有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他花300金买下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旧址,好好的修整一番成了堪比度假区的随园。
他采用了西方建筑样式,博采中国历代园林设计的精华,园中将西湖、断桥、苏堤、南北峰等杭州美景巧妙复制过来。园内藏书多达30万卷,而且书架都是檀木的,雕漆鹄金;不少人慨叹到“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
尽管随园如此豪奢,袁枚却没有因此将大门紧闭,反而不设大门,让乡民随意游玩,一时之间,随园成了文艺青年的休闲地和广大乡民的游乐园。
不仅如此,袁枚还多次在家中办了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参加的party——“开筵宴客,排日延宾,酒赋琴歌,殆无虚日,其极一时裙屐之盛者”,参加party的人,上有大清相国,皇亲国戚,下有两江总督,文坛名将,甚至连林则徐都是座上宾。可见袁枚的交友之广。 疯狂的美食达人 袁枚住的不含糊,在吃上面也从来都不将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写的《随园食单》,写了当时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糕点,和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其开篇就说: “先天须知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可见烹饪在袁枚心里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其性质和教书育人差不多,而佐料料的重要性不亚于穿衣打扮对女性的重要性,甚至佐料都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洌。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 在吃这方面,袁枚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有深度的大众情人 再文艺的小资,如果在感情方面一张白纸,也难免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在清朝,鲜少有人能像袁枚一样说出: “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 这些言论在当时看来是很大逆不道的,在如今看来却是很在理。柳下惠坐怀不乱,只能说他自制力强,但不能说他没动心。看来袁枚作为个有深度、有思想、有品位,还尊重女性的人,在当时也是很受女性欢迎的。 ![]() 袁枚小资了一辈子,甚至在临去世的时候,都不忘叮嘱两个儿子写讣告要注意纸张: “用淡红纸小字写讣,不可用素纸,其余平行用小古简最雅,用大纸便市井气。” 生活过得如此精致,我等俗人只能膜拜。 |
|
来自: 书画雅苑 > 《清朝(1616-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