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建筑之三:上野俳圣殿

 旗子0208 2014-12-20

松尾巴蕉(1644~1694年)是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他以五七五的三句十七字的形式首创了日本独特的短诗──俳句,并对俳谐作了革新,他的“古池兮,青蛙跃身而入,但水音矣”(图二纪念戳)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俳句。三重县伊贺市的上野是他的出生地,这里的俳圣殿是1942年为纪念松尾巴蕉诞辰300周年建造而成的,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伊东忠太(1867~1954)设计。俳圣殿的建筑意象极为低调简朴,其造型是在模仿芭蕉旅行时的自在风采。圆圆的屋顶用外加一点绿苔的桧树皮铺盖象征笠帽,下面的八角形屋檐形似斗笠象征袈裟,柱子是手杖,俳圣殿的扁额则是脸。在这八角重檐的圣堂中,安放着同身大的伊贺陶制的芭蕉坐像,坐像只有在每年祭奠芭蕉的10月12日因大殿的才对外开放才能被看到。芭蕉在日本被称为“俳圣”,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用来缅怀纪念他们的地方又都是“草堂”——仅仅是巧合吗?

伊东忠太日本及东方建筑史学的创始人。伊东忠太一生致力日本传统建筑以及亚洲建筑的研究,在他的著作中包括《日本建筑研究》(上)(下),《东洋建筑研究》(上)(下),《见学记行》,其中《东洋建筑研究》的上册就是写中国建筑史。1901年7月12日,他到达北京。当时慈禧和光绪因庚子西逃,皇宫由日军占领。伊东得以进入紫禁城,进行调查,而调查的主要是为了东宫御所(赤阪离宫)的室内装饰做准备。他们采取的是实测加摄影的方法,一周间他们考察了北京城内外的建筑、园林。这次考察的结果对中国还另有意义:故宫太和殿的宝座曾在袁世凯称帝时被移走而不知去向。1959年朱季黄先生在伊东忠太等拍的照片里看到太和殿内部陈列原状,根据这张照片,朱在一处存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发现了宝座。朱称此照“曾经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解决过重要的疑难问题”,“由于有这幅照片为据,才有搜寻目标,找到原物,才能利用这些参考资料,进行修复,做到恢复原状,归根到底应该说这幅照片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伊东在这次调查笔记《紫禁城实测账》中详细描绘了调查的行动以及各建筑物的平面、构造、瓦饰及门扉、栏杆的细部设计等。这次可能是最早的关于紫禁城的实测详细程度令人吃惊。伊东的实测方法开创了“木造建筑独自的调查方法”。后来营造学社学习借鉴了日本重实测的经验,成立了文献部和法式部,这样既发挥了中国文献丰富的优势,又不放弃实测一环。该年8月11日,为抢修漏雨的伊势神宫,考察团匆匆回国。1902年开始为期三年对中国、印度、土耳其的考察,第一个向世界广泛介绍了我国的云岗石窟艺术。他回国后执教于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