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8月26日《杂文报》:《古人别致的分手信》

 黄建伟882 2014-12-21

古人别致的分手信

唐宝民

杨志坚是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杨志坚虽然是一个极有才华的诗人,但因为家境贫寒、且很久也没能考取功名,所以他嫌贫爱富的老婆就要跟他离婚,向他索要离婚书,杨志坚百般求老婆不要离开自己,但老婆却去意已决,无奈,杨志坚只好给她写了一纸离婚书,是用诗的形式写的,名为《送妻》:“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画别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意思是说:我平生的志向在琴棋书画上,现在头上已经有了斑白的头发。连渔翁都知道有溪流的山谷中是暗的,妻子却不知道我并非出身很富裕的人家。妻子任意地追求梳妆打扮、嫌弃我贫穷,准备借用别人的家的镜子来画眉毛了。从今往后,我和妻子就形同路人了,我们下山后就去办理离婚手续。妻子嫌贫爱富要与自己离婚,杨志坚的心中一定很生气,但细读他写的这份离婚书,却并没有情绪化,没有丝毫的怪怨、指责或谩骂,只是平心静气地在讲事情的原委,特别是最后两句:“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写得很凄然,令人心生同情。据说,当时的临川内史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杨志坚的妻子拿着这份离婚书找到颜真卿,要求离婚改嫁,颜真卿读罢杨志坚的《送妻》后,非常欣赏他的文采,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写了一篇《案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对杨志坚的苦读精神极为钦佩,赞扬杨志坚遍览九经、贫而好学的精神,列举了历史上王欢、朱买臣之妻嫌贫改嫁的事例,认为杨妻嫌贫爱富改嫁乃“污辱乡闾,伤风败俗”,判处棰刑(即打二十板)准其改嫁,以示警戒;赠杨志坚布帛二十匹、米二十石,并留任署中,还将此事公之于众。此后,“江右十数年来,莫敢有弃其夫者”。

敦煌莫高窟中曾出土了两份唐代的离婚书,其一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份离婚书,写得文辞典雅、道理鲜明,男子胸怀大度,祝愿妻子分手后能再找到一个有地位的男人为夫,并叮嘱不要互相憎恨,如此心胸,其实是很值得当代人学习的。敦煌出土的另一份唐朝离婚书,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名为《放妻书》:“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这份离婚书,同样写得文采斐然、入情入理,回忆了曾经的美好记忆,坦然地接受分手的现实,男子的心胸同样豁达:慷慨地决定不再追索妻子三年来的衣着口粮(唐时妇女离婚时,要将在夫家几年的衣食还与夫家),而且祝愿妻子能“更选重官高职之夫”,其境界同样令人感动。

以上所讲的三个例子都是唐朝的,其实,宋朝人的离婚书写得也很别致,金圣叹曾在文章中引用过一封南宋时期的离婚书,其实就是一封分手信,写信人叫垂杨,是女性;收信人叫山丹,二人是夫妻关系。从信的内容分析,垂杨应该是在宋与辽国的战争中被辽国人掳到了北方,而丈夫山丹有幸逃脱,生活在南方,二人分别后,垂杨对山丹余情未了,渴望着有一天能与山丹破镜重圆,但无情的现实让她渐渐失去了信心,决定接受现实,嫁个契丹男子终了此生,但她还不忘给丈夫一个交代,依旧牵挂着丈夫的生活,于是托人从北国带信到江南,信很短:“垂杨传语山丹,你到江南艰难,你那里讨个南婆,我这里嫁个契丹。”信写得直白晓畅,充满了无奈,虽然只是短短数语,却写得深情款款,牵挂着丈夫在南方生活的艰辛,叮嘱他要讨个老婆一起过日子……

读着古人这些别致的离婚书,无法不心生感动,于是转而想:当代夫妻分离之时,还会有这种豁达的心胸吗?普通人咱不了解,但那些明星们,有的离婚之时,互相攻击对方、互相揭露对方的隐私,全然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念旧之情,试想,当他们读到古人这些深情款款的离婚书时,会否感觉到惭愧?席慕容说:“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激,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无缘做夫妻,真心做朋友,分手也要有风度,毕竟两个人曾经相爱,曾经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爱情不成友情在,这一点,古人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

字数:17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