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买臣之妻——比窦娥还冤的女人,被世人误解了两千年

 半卷诗书一窗月 2022-01-19

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点点

关注
作者:楼心月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

爱好京剧的朋友,一定对经典剧目《马前泼水》并不陌生。

这出剧改编自传奇《烂柯山》,人物原型为西汉书生朱买臣及其妻

《马前泼水》讲述了朱买臣因家境贫困,被妻子崔氏逼迫写休书。

随后,妻子改嫁暴发户张三。

后来,朱买臣发迹,荣归故里,此时,崔氏已沦为乞丐。

落魄的崔氏跪在他的马前,请他收留,朱买臣便命人将盆中水泼在地上,称若她能将覆水收回,便收留她。

崔氏明白他对自己已恩断义绝,羞愧撞死。


剧中的朱买臣之妻,是一个十足的市井女人形象,野蛮粗俗,嫌贫爱富,活脱脱是贾宝玉口中的“死鱼眼珠”,最后惨淡收场,令观众拍手称快。

事实上,朱买臣之妻的这种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早在唐朝时期,李白就曾写下诗句“会稽愚妇轻买臣”,借其来讽刺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

然而,当我们细细研读史料,就会发现,这位连姓名都未曾留下的平凡妇人的行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却总是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被抹黑。不得不说,她简直比窦娥还冤。
 
01
脚踏实地vs好高骛远

《汉书》中,班固是这样记载朱买臣休妻之事的: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大意是说,朱家一贫如洗,朱买臣靠砍柴卖柴为生,妻子也背着柴跟随他。他一边走,一边高声诵书。妻子让他不要唱,他反而唱得更大声。妻子觉得很丢人,要离开他。

朱买臣笑道,“我五十岁的时候会大富大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这么久,等我富贵了,会报答你的功劳。”

妻子听后,十分气愤,“像你这样的人,早晚会饿死在沟里,怎么可能富贵呢!”朱买臣留不住她,便任她离去。

之后,朱买臣继续一个人背着柴在墓地间行走,边走边唱。


与艺术创作相比,史学家的记载相对客观。

从这段文字来看,朱买臣的妻子一直跟着他。

即使他已经四十多岁,一无所成,她依旧任劳任怨,默默做着粗活重活。显然,她并非嫌贫爱富之人。

她之所以要改嫁,也并不是因为朱买臣的贫穷,而是因为他身为樵夫,却没有樵夫的自觉,不认真工作,还边走边唱。

明明是个穷村夫,却一派酸腐儒生的作派,怎能不令人生厌?

如果说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那么朱买臣大概就是唯一一个挑着柴、连生计都难以维持、还要大声吟诵圣贤书的人。这样的形象,未免有些滑稽。


想象一下,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家徒四壁,不专注于眼前的贫困现实,还每天说着“我迟早会发家致富”的大话,就像是不可能兑现的空头支票,这会让周围邻里怎么想?

妻子会觉得他丢人,倒也情有可原。

相比之下,妻子就更加务实,她没有那么多空谈,而是脚踏实地,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她的诉求是正常且合理的。

既然两人思想上不能达成一致,一拍两散又有何不可?
 
02
心地善良vs小人嘴脸

两人离婚后,朱买臣依旧我行我素,穷得揭不开锅,已经改嫁的妻子见他可怜,还给他饭吃。

这是一个何等朴实的农妇!

尽管和朱买臣在一起的日子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幸福感,但她依旧心存善意,在他困难时接济他。


然而,这样一个破落户,偏偏走了狗屎运,还真就当了官走上人生巅峰了。

他的同乡严助深受汉武帝宠幸,他以同乡之谊巴结严助,严助便向武帝举荐他。来到御前,他滔滔不绝,大谈《春秋》《楚辞》,恰好武帝就好这口,就任命他为中大夫。

当然……没多久他就犯了法,被免职。

后来,与会稽郡接壤的东越王屡次反叛汉朝,朱买臣觉得机会来了,便上书请求带兵讨伐,武帝遂拜他为会稽太守。

这个时候,武帝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富大贵之后不回故乡,就像穿着华服在夜里行走,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好极了?”

不得不承认,武帝看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他看穿了朱买臣的本性,知道朱买臣迫不及待地想跟乡里人显摆,才出言取笑他。


而朱买臣衣锦还乡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就越发做作了。

被任命为太守后,他依旧着旧衣,将官印与绶带藏在怀中,步行回到郡邸。

从会稽郡到京城来办事的官吏聚在一起喝酒,没人搭理他。

他旁若无人地吃完饭,然后故意露出绶带一角。

守邸人发现后,吃了一惊,迅速告诉其他人。

素日轻视朱买臣的旧相识们见了官印,便排着队到中庭来拜谒他。

不久,小吏拉着马车来送他上任,他便乘车一路南行,往故乡而来。

好吧,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就是你了。

上任就上任,何必这么多戏?

说白了,其实就是想不动声色地炫耀,让众人都屈服于自己的官威之下,享受被人前呼后拥的感觉。


到了吴县境内,他看见自己的前妻和其夫,正在为他修整道路,便命人载着夫妻俩到了太守府,供他们饮食,一个月后,前妻上吊自尽了。

贫穷之时,他的本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一旦富贵,小人嘴脸便显露无遗。

靠投机取巧、巴结乡邻获得职位,刚刚上任不久,就迫不及待地贪赃枉法,此其一也。

一朝得志,便大摆官威,向乡人展示自己高贵的身份,毫无修养和气度可言,此其二也。

前妻再嫁后,本来可以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却被迫住进太守府中,看着他耀武扬威,还要接受他的嗟来之食,但凡有骨气的人,都不可能长久地住下去。看似好心,实则险恶,逼死了前妻,此其三也。

此外,纵观史料记载,并未提到朱买臣的杰出政绩或是伟大善举,而参与的官场争斗倒是不少,最后他自己也死于政治斗争。

由此可见,他所吟唱的圣贤之书,不过是他求取仕途的跳板,一旦身在高位,便将圣贤教诲全都抛之脑后,为了个人利益,明争暗斗,这样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有多高的德行和操守呢?

(这么一想,李白自比朱买臣,实在是太贬低自己了。)
 

03
高大伟岸vs声名狼藉

总之,朱妻并非嫌贫爱富之人,在朱买臣发迹后,也没有向他摇尾乞怜,上演“马前泼水”的闹剧,反倒是朱买臣的言行,颇耐人寻味。

然而,经过后世的艺术加工,两人的形象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朱买臣成了伟光正的正面角色,而其妻却成了世人声讨的对象,人人得而诛之,这又是为何?

一方面,在于满足一部分人的“变态”心理。

有句话叫“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马前泼水》这样的戏剧,其实就和网络小说中的升级流爽文一样,贫穷落魄的少年因为偶然的机缘,名利双收,华丽归来,将昔日看不起他的人都一一踩在脚下。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往往会自我代入主角的位置,通过境遇的反差,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朱妻如果只是落寞地死在家里,就不够精彩了,她的死,必须要在大庭广众之下,饱受羞辱,尊严被狠狠地践踏,前后境遇的对比才更加强烈,观众的情绪也才能达到顶峰。
 

另一方面,借贬低女性来抬高自己。

传统社会中,女性没有话语权。男性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是站在高处,居高临下地对女性进行审视。

在传统男性的眼中,只有像《浮生六记》中芸娘这样的女人才是绝世好妻子,既能赚钱补贴家用,又能理解丈夫的风花雪月,即使家里穷到揭不开锅,还要张罗着为丈夫娶妾,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而一旦女性有了独立的思想,想要脱离男性控制的时候,便会被大加挞伐。

即使是像北宋太后刘娥这样有实绩的女子,也免不了被污名化的命运,更被后人批为“刘后以小有才而垂帘听政,乃至服兖冕以庙见,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

与之对应的,女性被贬低,男性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朱买臣做官后究竟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绩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当官了。

名利即正义。这样的戏剧,既是贬低女性,同时也是对女性的一种警示——看着吧,你要是有二心,不好好跟着我,以后也是这种下场。
 

朱买臣之妻,和在小说作品中被丑化的潘金莲一样,被世人所误解,不禁令人叹惋。

当然,从某些角度来看,作为文艺作品,我们不能否认戏剧的文学价值,但同时,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扭曲的意识形态,也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简介】楼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书”中探寻自我,发现世界,本文由“楚予微茫”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