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释译析用》第一章:孔子论仁智勇(20条)(之三)

 寡人好书 2014-12-21

 原创:《〈论语〉释译析用》第一章:孔子论仁智勇(20条)(之三)

1.6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①善②其事,必先利③器④。居是⑤邦也,事⑥大夫⑦之贤者,友其士⑧之仁者。”

注释

①、工:工匠,艺人。

②、善:做好,使工艺精湛。

③、利: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巧妙,使精良。

④、器:工具。

⑤、是:假设选择,某个。

⑥、事:侍奉,服务于上级。

⑦、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⑧、士:古代阶级阶层,位于大夫之下,平民之上。

意译

子贡请教孔子,怎样做才能成就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把他的技艺做得更精湛,必须首先要使他的工具更巧妙精良。志于成仁的人,不管居住在哪个国家里,都要侍奉那个国家的大夫中的贤德者,结交那个国家士人中的仁德者。”

解析

本条语录,孔子用工匠首先要使工具更精良设喻,说明结交贤者仁者对修养仁德的重要性。阐发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说明了外因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比如鸡蛋,虽然有能变成小鸡的内因,但是,不给它加温到一定的程度,它就永远不会孵出小鸡来的。所以说,外因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外界环境的熏染影响,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孟母教子择邻而处,就是重视外因环境作用的表现。

孔子对子贡说此,恐怕是子贡与人交往不注意择人而处的缘故。

致用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自我修养,都要坚持要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的原则,以免受不良影响。要以品行好的人为榜样,向人学习,修养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然,对品行差的人,我们一是要以他们的行为为借鉴,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二是不能歧视他们,不能抛弃他们,要有目的的教育他们改正缺点错误。

这也正是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的道理,也正是孔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

1.717.6子张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③,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注释

①、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小孔子48岁,陈国人。

②、恭、宽、信、敏、惠:恭敬,宽容,诚信,敏锐,恩惠。

③、人任焉:别人信任重用。

意译

子张请问孔子,做到怎样才算达到了仁。孔子说:“能对天下人实行五种德行,就可以说是做到仁德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德行。”孔子说:“对人恭敬、宽容、诚信,做事思维敏锐,为官对人民要广施恩惠。对人恭敬,就不会遭受人的侮辱;待人宽容,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待人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尤其会得到上级的信任重用;思维敏锐,做事就能取得功绩;广施恩惠,就会有招必应,人都愿意听你调遣。”

解析

孔子说的五种德行,恭、宽、信比较好理解,不易发生歧义。

敏,是指能力培养训练的问题。包括的范围应是很广泛的。比如:识别人的能力,分析事理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

惠,决不能理解为“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孔子决不是这意思。孔子所说的“惠”,正如子贡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大仁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的无私奉献的恩惠,民众才会有招必应。否则,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的伎俩,也许只能收买得了一个两个只知贪小便宜,不知要吃大亏的傻人,怎能欺骗得了广大的民众呢?

这条语录,孔子明显是借鉴了《论语》上面《尧曰》里面尧帝所说的“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的名言和思想。

致用

“恭、宽、信、敏、惠”五种德行,前三种人人都可以做到。

“敏”,是能力问题。能力大小,有先天素质的因素,有后天培养训练的因素。这一条往往决定人能否事业有成,能否从政为官,担当更大职责的问题。但是,无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正像毛主席说的:只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所以说,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到有这方面的仁德的。

“惠”,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为之。当到国家元首的地位,就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成为大款,就要大力做无私奉献的公益事业;生活较贫困,也可以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只要尽力而为了,就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根本性质没什么两样,就是做到仁了。

1.8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②人。”樊迟未达③。子曰:“举直错诸枉④,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⑤,曰:“乡⑥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⑦!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⑧,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⑨,不仁者远矣。”

注释

①、知:同智,此为智者之义。

②、知:知道,识别了解。

③、未达: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

④、举直错诸枉:选举正直的人,把他的地位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直:正直。错:通“措”,放置。枉:不正直,邪恶。

⑤、子夏:孔子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小孔子44岁,是圣门四科文学科第二位者。

⑥、乡:同向,刚才。

⑦、富哉言乎:这话含义太丰富深刻了。

⑧、皋陶:舜时法官,正直贤臣。

⑨、伊尹:商汤时的正直贤相。

意译

樊迟请教孔子,做到怎样才算达到了仁。孔子说:“泛爱他人。”樊迟又问,做到怎样才算是智者。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又解释说:“选拔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的位置之上,就能使邪恶者改正邪恶成为正直的人。”樊迟退出来,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向他请教做到怎样才算智者,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的位置之上,就能使邪恶者改正邪恶成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含义太丰富深刻了!比如说,舜有了天下,就从众人中考察挑选,把正直的皋陶选拔了出来,放在法官的重要位置上,就使那些邪恶不仁的人都远离了邪恶。再比如,商汤有了天下,就从众人中考察挑选,把正直的伊尹选拔了出来,放在宰相的位置上,就使那些邪恶不仁的人都远离了邪恶。”

解析

仁者爱人,这是又一条仁人的标准。这一条,可谓仁者所有准则中的的核心思想。不管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仁者的准则,都离不开“爱人之心”这个根本核心。各种人际关系准则,其根本都是出于爱人之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人类就是应该互相充满爱心。孔子的仁爱博爱思想,是永远颠覆不破的真理。

《尚书·皋陶谟》皋陶曰:“在知人”。禹曰:“知人则哲”。孔子回答樊迟问知为“知人”,大概就是受皋陶和大禹之言的启发而得出的认识。

智者知人,孔子把是否善于识别人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智者的首要标准,足见知人的重要性。“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解释,又足见孔子把“知人”的素质培养,作为培养做官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确,知人特别重要。能知人,为人就不但能结交到仁德好友,而且就能辨明善恶真伪,不上当受骗。能知人,为官就不但能善于任用贤能者,而且能善于辨明邪恶者,使他们不敢施展阴谋诡计,或防患于未然,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蕴含了仁智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只有仁者,才能更善于知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只有知人,才能更利于修成仁人,以仁者为效法的榜样,以不仁者为借鉴。

“不仁者远矣”一句的意译,我是根据孔子“能使枉者直”句的意思,译成“就使那些邪恶不仁的人都远离了邪恶”的。只有这样译,才符合孔子之意。

致用

爱人,就是要为别人的切身利益着想,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爱人,就是要不但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还要为别人谋利益,要有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舍此,就谈不上有爱心。大爱博爱,就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只要尽力而为之,都可以看做是有爱人的仁心的。

知人,对普通人重要,而尤其对领导者重要。“举直错诸枉”,——任人唯贤,这是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的浊淳,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祸福的大事,不可不重视。

不知人,不善任,有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场、路线有问题的缘故;有因为自私自利、任人唯亲的缘故。

所以,要做到知人善任,必须从修炼自己的道德水准入手。只有自己的道德水平高了,正确了,才能做到正确的知人善任。不然,你认为你也是知人善任的,可实质上,因为你本身就有问题,所以你任用的人,最起码就会和你有同样的问题。这是非弄偏差歪斜不可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