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问答无章法的几种表现

 梦想教育 2014-12-21

特级教师李富林

一、问答程序不完整

一般的问答需要4个步骤: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或交流反馈调查老师点评。特别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在提出问题之前铺垫激励一番。但在很多时候,有的老师自问字答,自启自发,根本不把问题当作教学步骤;有的提出问题以后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研究的时间,马上提问反馈;有的干脆不反馈,或者反馈后不评价,不点拨等。

二、问答程序混乱

老师的点评,本应在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无论说对说错,都必须让学生说完,但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学生说一句,老师评一句,边反馈边点评,直到评得学生乱了方寸。还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反馈时,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学生答一句,老师再重复一句。这也是没有章法的表现。反馈时,由于学生对问题已经清楚,不用再行提问;学生说时,就让学生说,老师一重复,就减轻了了其他学生听答的负担。长期下去,学生会养成不听叫站同学的发言,而专门听老师的复述。对于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复述,但学生回答不清,让他再再说一遍,直至说清为止;或者干脆让其坐下,另找回答对象。这就是说,在讲课过程中,该谁说就谁说,不该谁说就别说。

三、问答方式混乱

1、学生群答。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专门的提问对象,而是泛问全班,于是全班学生异口同声,非常热闹。这种回答,偶一为之,亦无可厚非,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如此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满堂问”—一种典型的无章法课堂。

2、学生乱答。当老师叫站某同学以后,某同学就成了专门的信息发布者;这时,只有他有发言权,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任务就是倾听。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学生刚说了半句,其他学生就七嘴八舌地乱答起来。但对这种无章法现象,不少老师不加以制止,任其混乱下去。更有甚者,那被叫站的学生没有说完,老师也不让坐下,就擅自转移提问对象,与全班学生对起话来,而不知道自己正是课堂混乱无章法的制造者。

3、师生合答。有很多时候,老师提出问题以后,老师也答,学生也答,大家各说各的,谁也听不清谁说的是什么。这种方法也可以一用,但是有前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或者大家都比较熟悉,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是寻求解答,而是认定答案,调节气氛。但的确有很多合答不当的时候。

4、老师抢答。有的老师出于赶进度的目的,常常不等学生说完就抢过话头快速说出,或者在学生话音未落就急忙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解释和阐述,生怕其他学生听不明白。这种抢答的缺陷不仅在于它乱了章法,更重要的在于它有伤学生的自尊,掩盖学生的思维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